立體畫派

立體畫派

立體畫派(Cubism)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立體畫派
  • 外文名:cubism
簡介,主要特點,代表人物,畢卡索,喬治·布拉克,萊熱,格里斯,

簡介

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型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迭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維空間錯覺。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互動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

主要特點

立體派畫家受到塞尚“用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來處理自然”的思想啟示,試圖在畫中創造結構美。他們努力地消減其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現性的成分,力求組織起一種幾何化傾向的畫面結構。雖然其作品仍然保持著一定的具象性,但是從根本上看,他們的目標卻與客觀再現大相逕庭。他們從塞尚那裡發展出一種所謂“同時性視象”的繪畫語言,將物體多個角度的不同視象,結合在畫中同一形象之上。例如在畢卡索的《亞威農的少女》一畫上,正面的臉上卻畫著側面的鼻子,而側面的臉上倒畫著正面的眼睛。一般說來,《亞威農的少女》是第一件立體主義的作品,而立體主義運動則通常可分為兩個階段。一個階段是1912年之前的所謂分析立體主義。畫家們繼承塞尚對繪畫結構進行理性分析的傳統,試圖通過對空間與物象的分解與重構,組建一種繪畫性的空間及形體結構。1912年以後,立體主義運動進入第二階段,通常稱為綜合立體主義。此時在畫中色彩起了有力的作用,但形體仍然支離破碎,只是更大和更富於裝飾性。畫家們新創出一種以實物來拼貼畫面圖形的藝術手法和語言,進一步加強了畫面的肌理變化,並向人們提出了自然與繪畫何者是現實,何者是幻覺的問題。立體主義雖然是繪畫上的風格,但對20世紀的雕塑和建築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代表人物

畢卡索

《亞威農少女》 1907年,26歲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完成了的立體主義創作的代表作:《亞威農少女》。 這幅作品用了畢卡索四個月的時間,創作了17張草圖。作品完全打亂了傳統繪畫的全部技巧,畫面上是五個裸體少女。他們的身軀是粉紅色的,沒有什麼裝飾。左面3人身體呈菱形,眼睛是橄欖形的,似乎戴著面具,具有黑人雕刻的特點。其中一人的一隻手不可思議地反轉到身體的側右方向拉著赭紅色的幕布,另有一個有一隻幾乎占據全臉的眼睛,另兩個裸女是正面像,但尖尖的鼻子卻是側面的,右邊的兩個面目猙獰恐怖,仿佛從陰間闖來。蹲著的一個臉部轉向右方,站著的一個臉部是一個突出的鼻狀物。這五個少女排列成從左下方到右上方的對角線,在藍色的背景映襯下顯得非常突出。藍色使他想起戈索爾那美麗宜人的風光。但觀眾看到的是一群幾何形變異的女人。右邊坐著的一個女人象戴上假面具一般,當她轉過身來,臉容十分可怕,就像從陰間爬出來的鬼魅,顏色卻又像烤熟了的乳豬。最左邊一個女人,正拉開赭紅色的布幕,為要展示她的姊妹們的菱形身體。她那嚴肅的表情,側面的輪廓,簡直象埃及的壁畫。中間還有一堆水果。總之,這些形象使人觀後產生作嘔感。當詩人把這些形象與亞威農相聯繫時,觀眾似乎受了侮辱一般,責罵畢卡索的鄙俗。殊不知,這幅畫在以後的十幾年中竟使法國的立體主義繪畫得到空前的發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領域。不僅在美術上,連芭蕾舞、舞台設計、文學、音樂上,都引起了共鳴。《亞威農少女》開創了法國立體主義的新局面,畢卡索與勃拉克也成了這一畫派的風雲人物。

喬治·布拉克

在立體主義畫家中,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卡索小。他與畢卡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者,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另外,立體主義運動中有多項創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採用拼貼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數為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而統一。“他比所有其他的立體派畫家更多地帶來不可縮減的具體和一針見血的分析,帶來少有的和諧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無能為力的典雅流暢的線條”。 布拉克出生於塞納河畔阿爾讓特伊的一個漆工家庭,其父親和祖父都是業餘畫家,這使他自幼便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1893年,布拉克全家移居勒阿弗爾,不久他便在當地一所美術學校學習。1902年,他進入巴黎美術學校,受到博納的指導,後又轉入安貝爾學院。他於1904年創辦了自己的畫室。1905年在參觀了秋季沙龍之後,他對野獸派繪畫產生濃厚興趣,遂在以後兩年中參加了野獸派繪畫運動。不過,他的作品卻以其“安詳如歌一樣”的基調,與那種色彩強烈、筆法奔放而令人興奮的地道的野獸派作品風格迥異。“他的性情極為平穩,因而不濫用野獸派畫家陶醉其中的自由。”(雷蒙·柯尼亞等合著(現代繪畫辭典),人民美術出版社,1991年,第39頁)。1907年,他與畢卡索相識,深為其作品《亞維農的少女》所傾倒,兩人遂成為至交,共同籌划起立體主義運動。
立體畫派
1908年,布拉克來到埃斯塔克。那兒是塞尚晚期曾畫出許多風景畫的地方。在那裡,布拉克開始通過風景畫來探索自然外貌背後的幾何形式。其《埃斯塔克的房子》,便是當時的一件典型作品。在這幅畫中,房子和樹木皆被簡化為幾何形。這種表現手法顯然來源於塞尚。塞尚把大自然的各種形體歸納為圓柱體、錐體和球體,布拉克則更加進一步地追求這種對自然物象的幾何化表現。他以獨特的方法壓縮畫面的空間深度,使畫中的房子看起來好似壓偏了的紙盒,而介於平面與立體的效果之間。景物在畫中的排列並非前後疊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這樣,使一些物象一直達到畫面的頂端。畫中的所有景物,無論是最深遠的還是最前景的,都以同樣的清晰度展現於畫面。由於布拉克作此畫的那個階段,畫風明顯流露出塞尚的影響,因而,這一階段又被稱作“塞尚式立體主義時期”。

萊熱

萊熱(Lger,Fernand ,1881~1955),法國畫家。1881年2月4日生於諾曼第的阿讓唐,1955年8月17日卒於巴黎郊區。早年就讀於巴黎裝飾藝術學校和朱利安學院。40年代初旅居美國。1945年回國,政治上信仰共產主義。早期作品追求工整的形式美和單純的色彩美。作品:《三個女人》

格里斯

格里斯(1887~1927)西班牙畫家。1887年3月23日生於馬德里 ,1927 年5月11日卒於法國布洛涅。曾參加法國立體主義社團。畫風活潑帶有裝飾性。作品始終保持著明顯可辨的實物形體,且色彩豐富、明亮,公正,有嚴整的結構性。作品:《吉他與樂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