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化鎮

立化鎮

立化鎮,隸屬於貴州省荔波縣,位於荔波縣東南部,與廣西環江縣毗鄰,縣南下通道經濟的主要門戶,譽稱次南門。立化鎮境內有火車直達金城江柳州等地,鎮境轄立化村、應昂村、洞湖村、堯明村4個行政村。轄內有34個村民組,32個自然寨,總人口3670餘人,總面積93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62畝,人均0.7畝,田面積2054畝,人均0.6畝,可開發非耕地資源70000多畝,人均22畝。木材積儲量65萬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46%,煤炭儲量達1.45億噸,已探明有特大型白雲石、鉛鋅、砷、硫鐵等礦產。立化是目前全縣主要的煤炭集散地,煤炭是目前鎮域主要經濟支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立化鎮
  • 行政區類別: 鎮
  • 面積:93多平方公里
  • 人口:3670餘人
基礎建設,土地面積,自然資源,民俗文化,產業結構調整綜述,

基礎建設

貴州省荔波縣立化鎮,有學校5所(含國中代帽班、教學點),教師總數64人,在校生人數946人。衛生院醫生(在職)9人,衛生室覆蓋率100%。

土地面積

立化鎮有土地面積13.97萬畝,人均土地面積50畝,耕地面積2562畝,其中稻田2346畝,旱地216畝,人均耕地面積為全縣低值區。土壤質地以中性壤為主,一級地僅占3.5%,二級地占50%,三級地占46.5%,土壤有機質量在1—5%之間,pH值在5.0—7.5之間。

自然資源

立化鎮有林地面積3.77萬畝,森林覆蓋率40.35%,其中用材林地2.4萬畝,薪炭林1.3萬畝,優勢樹種以馬尾松和雜木為主。活立木積蓄量24.6萬立方米,在活立木齡組結構中,成熟林占林業用地的50%,境內高望坡有世界著名的旺牌山喀斯特漏斗森林。
全鎮連片草場4.12萬畝,占總面積的30%,可利用面積3萬畝,年產鮮草1250萬公斤,可載畜量2000牛單位,可供畜牧用地5.5萬畝,可載畜總量3100牛單位,已開發利用牧地數2.3萬畝。

民俗文化

布依族的刺繡
布依族的繡花手法多種,形式多樣,富有明顯的民族特色。
一、青、蘭色線鉤牽繡,自紡自染的青、蘭色棉線,用鉤牽繡的手法繡出有民族特色的素帳檐、床圍、圍腰口等。他們先在縫製成形的物件上用鉛筆或柳枝炭棒畫就各種圖案,如花草、蟲、魚、鳥獸、山水、人物,然後用花針、青蘭色線按畫的線條鉤牽繡成各色各式的景物,形式相素、大方美觀,富有民族色彩。
二、花樣勾針結繡:先作好平面無花的帳檐、床圍、圍腰口之類,然後用青、蘭色的土棉線,以花針把線打個結,再刺繡。如此往復,所繡的花紋都現出各種各樣的結疙瘩。打結的方法分有毛蟲結、平結、三角結、四方結等等。這種刺繡手法也是布依族特有的手法。
三、針刺花繡:一般是用於納鞋墊、襪底之類的花繡。憑於用針按各種幾何圖、花邊圖刺繡出有八卦、勒又、崗岜、還有鳳、魚等圖案。針刺花繡是布依族婦女極重視的日常手上活路,有許多婦女常常別出心裁,大膽創新,在針繡上大顯本領。姑娘們更加講究,因為他們常用自己鄉的花鞋墊、襪底之類送給男朋友或知心人做紀念或定情之物。如何在繡花紋上傳送情意,姑娘們是花盡心血作文章的。
四、布貼花:布依族用的兒童背袋心、童鞋、童帽常用布貼花的手法製作。其法是,先用紙剪成花草、蟲、魚鳥、獸及其他圖案,然後用各種顏色布條按圖案剪下,包邊沾貼在用品上,再用針縫製好,或用縫紉機紮好。這種布貼花帶有古色古香的民族風趣,深受布依族人民的歡迎,也受各族人民的讚賞。

產業結構調整綜述

荔波縣立化鎮地處黔桂邊界,與廣西環江縣毗鄰,是荔波南下的重要通道。全鎮總面積93.1平方公里,耕地2341畝,現可開發利用非耕地面積1.6萬餘畝。全鎮轄3個行政村34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農業總人口3568人,農民人均純收入2592元。
立化鎮境內煤炭資源豐富,煤炭產量占全縣產量近三分之一,是荔波煤炭產銷重鎮之一。早在80年代中期,立化就開始開採原煤。開採初期,確實給廣大民眾帶來了豐厚的收入,由此,該鎮在荔波縣率先成為小康鄉鎮。但經過十幾年無序開採,進入21世紀,原本青山綠水的立化滿目瘡痍,污水橫流,田土塌陷,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隨著國家煤炭關井壓產政策的實施,一向重工輕農的立化經濟遭受了沉重打擊,農民收入急劇減少,農村生活水平日趨下降,返貧人口呈上升趨勢,經濟發展步入低谷。
如何帶領廣大民眾走出困境,實現農村經濟轉型,是擺在立化黨政班子面前的一大課題。 面對困難,該鎮立足鎮情,積極探索,始終以發展為主線,堅持走生態治理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子,千方百計想辦法、找出路,努力尋找拓寬農民增收的其他渠道。圍繞發展農村經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適時提出 “依託一體兩翼,構建一帶兩區,實現一快兩增”的長遠發展目標,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2004年、2005年引進推廣種桑養蠶和甘蔗種植項目;2007年全力推進“233”農業增收模式(即每戶種植2畝糧食、3畝桑園、3畝甘蔗),掀起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高潮,成功破解了制約立化鎮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促進了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004年,立化鎮引進推廣“短、平、快”種桑養蠶項目,通過“以苗作貸”、“以苗作借”、“示範帶動”、“公司+農戶”等有效措施,一舉獲得成功。
到2007年,全鎮種桑養蠶農戶發展到550戶,種桑面積1530.5畝,興建30畝以上種桑養蠶示範基地3個,小蠶共育中心點2個,興建年加工鮮繭500噸的加工廠兩個,實現“產、供、銷”的初級連結。僅種桑養蠶一項,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500元。 針對煤炭開採造成的環境污染、植被破壞問題,立化鎮黨委積極著手治理生態環境,著力引導民眾開發豐富的非耕地資源。先後推廣種養殖項目9個,投入資金近900萬元。先後實施了麻竹、楠竹、雜交竹5200餘畝,大板栗1000畝,松木1000畝,速生桉樹600畝。
特別是2005年以來,立化鎮採取“企業+農戶”,“以苗作借”等方式加大甘蔗種植推廣力度,到2007年甘蔗種植面積發展到1491畝,按照2006年甘蔗收購價格計算,可實現人均純收入近300元。非耕地資源有效開發利用,一方面為立化民眾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使破壞的植被得到了進一步恢復,污水橫流現象得到進一步控制,立化鎮逐步還原了青山綠水的良好生態環境。
經過幾年的奮力拚搏,立化經濟蓬勃發展,社會穩定,農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全面快速發展,農村經濟實現了由“黑色經濟”向“綠色經濟”成功轉型。該鎮也由一個農業落後鄉鎮一躍成為全縣農業結構調整先進鄉鎮。2004、2005、2006年,財政收入連連超額完成縣下達任務,工農業總產值、鄉鎮企業總產值穩步增長。
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592元,較2005年增加345元,較2001年淨增1551元,連續四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增長數和實現數均排在全縣首位,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取得了顯著成績。2007年被州委、州政府確定為全州首批25個“經濟強鎮”建設考核單位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