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子明

竇子明即陵陽子明,傳說中的道教人物,又稱竇真人,本為蜀中正一道所崇奉的仙人之一。關於竇子明的出生地,為四川江油人。江油縣誌外紀志:竇真人名子明,江油人,為彰明(今四川省江油市彰明鎮)主簿,他覺得圌山清幽奇險,好似人間仙境,便棄官隱居於此,在這裡開山辟路,建築廟宇,修仙煉道,使圌山上殿宇成群,樓閣聯翩。而後竇子明修煉成仙,騎鶴白晝飛升。於是“有仙則名”,後人便將豆圌山冠以“竇”姓,名“竇圌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竇子明
  • 別名:竇真人
  • 出生地:江油人,一說安徽青陽縣陵陽鎮
  • 職業:道教人物
  • 主要成就:陵陽山以仙人陵陽子明所居而名
    傳說曾煉就仙丹
    後世為紀念他建飛仙亭、竇真殿
故事傳說,《列仙傳》陵陽子明傳,竇子明煉丹,竇子明與龍游澗,後世紀念,飛仙亭,竇真殿,

故事傳說

《列仙傳》陵陽子明傳

西漢劉向在《列仙傳》中,記載了陵陽子明的故事。
因竇子明而得名的竇圌山因竇子明而得名的竇圌山
原文
陵陽子明者,鄉人也,好釣魚於旋溪。釣得白龍,子明懼,解鉤拜而放之。後得白魚,腹中有書,教子明服食之法。子明遂上黃山,采五石脂,沸水而服之。三年,龍來迎去,止陵陽山上百餘年。山去地千餘丈,大呼下人,令上山半,告言:“中子安,當來問子明釣車在否。”後二十餘年,子安死,人取葬石山下。有黃鶴來,棲其冢邊樹上,鳴呼子安雲。陵陽垂釣,白龍銜鉤。終獲瑞魚,靈述是修。五石溉水,騰山乘虬。子安果沒,鳴鶴何求。
譯文
陵陽子明是鄉人,喜歡在旋溪釣魚。他曾經釣到一條白龍,很害怕,解開魚鉤向龍施禮,然後把它放走了。後來他又釣到一條白魚,魚腹中有封信,教給子明服用丹藥的方法。子明於是上了黃山,採集五石脂,燒開水沖服。三年後,龍來把他接走了,在陵陽山上住了一百多年。陵陽山的山頂離地面有一千多丈,他在山上大聲呼喊山下的人,讓他們上到半山間,對他們說:“山谷中的子安,當來詢問子明的釣具是否還在。”後來過了二十多年,子安死了,人們把它埋葬在石山下。有一隻黃鶴飛來,棲息在他墳邊的樹上,鳴叫著子安的名字。陵陽山中垂釣,白龍掛住了魚鉤。終於捕獲吉祥白魚,將奇異的法術煉修。五石散加水沖服,離黃山乘龍遠遊。子安確然已死,仙鶴鳴叫又有何求?

竇子明煉丹

安徽省旌德縣城東20里,有座石鳧山,山上有座鳧山殿。從前,這裡香客如雲,香火終年不斷。關於石鳧山名的來歷,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在西晉太康年間,五胡亂華,晉室南渡,寄居江左。相傳沛(今江蘇沛縣)人竇子明因避亂出遊長江中下游東南一帶,後就任陵陽(皖南之地)主簿,因憤世嫉俗,不久棄官,與妻費氏及一對幼女來旌德棲真山採藥煉丹。他們住在山頂石窟中,旁辟曬藥坪,砌有煉丹灶。竇子明每天披星戴月,在山崖澗邊挖掘草藥。回家後,喚妻女用水洗淨,在曬藥坪上曬乾,放進藥臼里搗爛,用丹井之水沖浸拌勻,溶成藥湯,燃麒麟松枝煮藥煉丹。日久天長,煉得滿山雲霧升騰。煉呀,煉呀,不知煉了多少時日,終於煉成了仙丹。此時,山頂瑞氣浮動,空中祥雲飄拂,有一青鳧翩然而降,馱上竇子明及其妻女,乘著瑞氣,從山頂飄搖上升,飛入縣城東面一座高聳入雲的大山。竇子明和妻女入山後,墾山闢地,飼雞養犬,耕樵度日。他們看到山下有很多貧病交加的窮人,十分憐憫,乃終年累月攀崖跨澗,為貧病之人採藥送藥。忽一日。子明在山溪邊尋藥,遇一白髮隱者,遂相與為友,後一道羽化升天。不日其二女亦一個抱雞,一個攜犬,騎青鳧升天。正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竇子明飛仙圖竇子明飛仙圖
後人根據傳說,就把這座山稱為石鳧山,並在山中建造鳧山殿,殿中塑立竇子明像。此後,來該殿求神拜佛、燒香還願者越來越多,香火盛極一時,該殿隨之名聞遐邇。據傳,唐代詩仙李太白亦曾到過旌德,聽了竇子明煉丹成仙的傳說,羨慕不已。後來他在遊覽宣城敬亭山時,還念念不忘,一心想跟竇子明煉丹成仙。有詩為證:“敬亭一回首,目盡天南端……願隨子明去,煉火出金丹”。

竇子明與龍游澗

龍游澗是竇子明成仙得道的地方。據《列仙傳》記載,西漢元封年間(公元前1 10--105年),九華山屬陵陽縣,縣令竇伯玉,字子明,稱“陵陽子明”。他篤信老莊哲學,轄治內無為而治,整日閒雲野鶴,遊樂山水。一天,他來到百丈潭中垂釣,釣起一條金色鯉魚,竇子明見其靈異,就又放回潭中。原來,金色鯉魚正是小白龍化身。二十年後,竇子明又於此處釣起一尾鯉魚,原來小白龍為感念竇子明當年放生之德,特在腹中放置書信一封,信中盡授修道入仙之密術。此後,竇子明即辭陵陽縣令,在九華山中煉丹修身,三年得道,乘白龍羽化登仙。此後,人們把當年釣小白龍的百丈潭稱之為白龍潭,這條山澗就叫龍游澗。也因竇子明在此得道成仙,故也就有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三十九福地之稱謂。內有百丈潭瀑布,釣魚台、嘉魚池、臨流磯等著名景點。
龍游澗龍游澗

後世紀念

飛仙亭

在四川竇圌山山腰的雲岩寺東側懸崖上,有座為紀念竇圌山的開山鼻祖竇子明在此修煉飛升成仙的飛仙亭,該亭創建於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現亭為 1985年重建,重檐歇山仿清式建築。傳說竇子明本是唐代彰明縣主簿,龍朔元年(公元661年)左右,竇子明棄官隱居於圌山之上,終日頤神養性,苦行悟道,日日煉丹,逾三年,終成正果,在這裡得道飛天
竇圌山飛仙亭竇圌山飛仙亭

竇真殿

竇真殿又名竇正殿、痘疹殿。位於竇圌山東嶽峰頂。傳說為紀念竇子明而建,又傳是為祈禱能免除小孩痘疹(天花)的竇真娘娘(竇子明的妻子)而建。約創建於宋元時期。現存竇真殿重建於清雍正三年(1725年)。1979年曾作維修。該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築,通高6.9米\面闊7.3米,進深7.3米。磚砌台基,木質樑柱,頂蓋生鐵筒 瓦,脊飾為寶頂、鰲魚,翼角為卷草。垂脊有人物、坐獸。六合雕花門、格花細木窗。內供竇真人和竇真娘娘塑像各一尊。檐角掛生鐵鈴,內有鐵質懸魚,山風吹來叮團作響,如聞仙樂
5·12特大地震發生後,雲岩寺古建築群受損嚴重,其中竇真殿全部倒塌,坍塌構件遭風吹日曬,雨水浸泡,毀壞嚴重。同時部分坍塌構件懸掛在懸崖邊,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受國家文物局指派,河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加緊制定了《江油雲岩寺竇真殿緊急搶險方案》,並得到了四川省文物局的批覆(川文物保函[2008]71號)。根據批覆,雲岩寺文管所立即採取行動,參照考古發掘清理文物的方法對坍塌構件進行清理清點,現已完成。
竇子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