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洞裡的讀書人

窯洞裡的讀書人

《窯洞裡的讀書人》是一部由央視新聞新媒體於2018年出品的時政微視頻,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熱愛讀書追求真理的事跡。

創作團隊,內容介紹,

創作團隊

監製 | 楊繼紅
製片人 | 張鷗 陶郎
編導 | 吳璇 余騰龍 張偉浩 楊山 郝薇 王新宇 陝西台 黨璽
美編 | 曲柳燕

內容介紹

“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讀書修身的重要性。
“我們讀書最多的時候就是在農村,十年寒窗,讀書知識的基礎是在農村打下了。” 2003年,習近平接受央視採訪時這樣說。
《窯洞裡的讀書人》劇照《窯洞裡的讀書人》劇照
“讀書知識的基礎是在農村打下了”
1969年1月,不滿16歲的習近平赴陝西省延川縣梁家河村插隊。梁家河村村民王憲平說,“當時我們村里人去把他的行李拉回來,有一個箱子很重,那時候也不知道是習近平的,後來才知道他那個箱子裡裝的全是書。”
從此,七年的日日夜夜,梁家河村多了一個秉燭夜讀的身影。
提起習近平的插隊生涯,梁家河村村民武暉頗有感觸:“你問我們村里60歲以上的老人,習近平插隊期間最愛好什麼?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習近平最愛看書。”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回到梁家河,他特意在一座山坡上駐足,追憶當年在山峁上讀書的場景:“當時就把羊圈在一個山峁兒上,然後我就坐在那兒看書、冥想了。”
“出門的時候懷裡揣一本書,我那時候揣字典,《成語詞典》《簡明哲學詞典》,背一個詞的意思就去鋤地,再找休息的時候再背一個詞。”習近平這樣描述自己曾經手不釋卷。
曾任延川縣通訊組組長的曹谷溪回憶,“近平的房東曾經跟我說,每天早上起來,近平的臉、鼻孔都是黑的,眼眶是黑的,被煤油燈的煙燻黑了。”
《窯洞裡的讀書人》劇照《窯洞裡的讀書人》劇照
“一物不知深以為恥”
“那個時候到處找書,到處看書,‘一物不知深以為恥’,當時提出了這樣一個自我要求。”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說出了當年給自己制定的讀書座右銘。
一年之前的同一天,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習近平總書記也生動地講述了一個當年自己求書若渴、韋編三絕的故事。“我那兒有一套歌德的《浮士德》,韋編三絕,就是不想還。那個人(書主人)討書討了三次,我請他吃了三頓炒雞蛋,把他打發走了,再繼續看。”
因為同去插隊的知青也帶了一些書,加上當時有些鄉村老師也有藏書,大家互相借閱,形成了良好的閱讀氛圍,習近平收穫頗豐。“涉獵各種史書,《二十四史》也都涉獵了,包括軍事學的書。跟我一起共事多年的一位知青,他把他們家的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什麼都帶去,所以讀得非常廣、非常博、非常雜。到後來讀各種政治書,哲學書一直在看,史學我特別喜歡。”
書,還讓習近平找到了自己的“文學青年”朋友圈。後來憑藉《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陝北作家路遙,當年曾是習近平的書友。
《窯洞裡的讀書人》劇照《窯洞裡的讀書人》劇照
見證了習近平與路遙書友情誼的曹谷溪說,“路遙和北京知青的交往很多,他從他們身上看到了一種新的閃光的東西。近平不愛說話,路遙也不愛說話,他倆有話說,都是愛好文學的青年,文學青年準確一點,有文學情結的青年。讀書的問題的交流,對一些時政的看法,國家民族前途的事情都談。他們有共同的語言,所以徹夜長談。”
梁家河村村民王憲平至今還保存著當年習近平送給他的筆記本和書。
王憲平說,“習近平對學習抓得很緊,他對我的感染很厲害。我有時候把一些書拿上,我說這個東西我不理解,數學題或者語文啊,他能給我講,就好像輔導老師一樣的。他三番五次地給你講這個東西。他說,黑子(王憲平小名),你聽明白了沒有?你懂不懂?我說大概差不多。他說,不能大概啊,你一定要把這個記下來。”
1971年3月,作為村里愛讀書的“文化人”,王憲平被招工到延川縣工作,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習近平總書記這樣感慨道:“我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讀書已經成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讀各類書,我想,這是一個終身的愛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