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河

窯河

窯河古稱洛澗。源出江、淮分水嶺北側,定遠、鳳陽交界的鳳陽山南麓,汊源很多,以洛河為主源。西南向流,經西三十里店、朱灣;至九梓集折西流,至張河折西南流;至黃亮崗折西北流,經沛河至老陸橋折北流;於十里黃附近過淮南鐵路橋,又北經爐橋鎮西,右納青洛河、嚴澗河;左納蔡城塘來水,一併注入高塘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窯河
  • 別稱:洛澗
  • 所屬水系:淮河支流
  • 流經地區:定遠縣、懷遠縣
  • 發源地:定遠、鳳陽交界的鳳陽山南麓
  • 河長:104公里
窯河由來,窯河的水文特徵,窯河的水利工程,

窯河由來

古稱洛澗。淮河南岸,主源稱沛河,發源於定遠縣狼窩山南側,自北向南經定遠縣朱灣鄉,始稱為洛河,入長豐縣轉向北西方向,至定遠縣爐橋西始稱窯河,右納青洛河,嚴澗河;左納蔡城塘來水後注入高塘湖於懷遠縣新城口入淮河,全長104公里,平均比降0.99‰,流域面積1490平方公里。正常年份平均年徑流總量3.89億立方米;最豐水年份年徑流總量為8.64億立方米;最枯水年份年徑流總量為2.09億立方米。窯河幹流長7.5公里,河底寬30米,河底高程10.0米,爐橋在1991年7月10日出現歷史最高水位23.20米;1959年8月22日,河道出現斷流。
窯河 屬本縣西部界河,與長豐縣、淮南市隔水相望,古稱洛河。清光緒《鳳陽府志》記載:“洛河有二源,一自廬州合肥縣流入,一出定遠縣西境之莫邪山。”另據《大清一統志》記載:“洛水自廬州府合肥縣界北流,經定遠縣西八十里與壽州接界,謂之閻澗水,又北流至懷遠縣西七十里入淮,謂之洛澗。”今查,定遠至爐橋公路18公里以西(西卅里店西三里,落鳳崗)廣大地區皆屬於窯河水系,流域面積為65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流域面積22%。窯河在縣境內的主要支流有三條,分述如下:
沛河 源於鳳陽山最高峰大金山東西兩側,二源集山澗之水各向南行,在青山壩相會,南行從橋頭楊穿定爐公路,進入齊顧鄭水庫,繼而折向西南繞過朱灣鎮,經九梓鄉郭小圩附近出縣。過長豐縣沛河集,於定遠閆莊與縣界複合,自此,河道在縣界左右徘徊西行,至大魏崗折向北,穿過淮南鐵路25號橋入窯河。在本縣境內長45公里,流域面積256平方公里。
沛河東源高程160米,至橋頭楊高程為72米,比降1/110,下段高塘湖為16米,比降1/800,由於河道比降大,河床下切較深,形成豁深岸陡狀。
洛河 該河有東西二源,東源出青山鄉戶山灣和毛山之豁,於方家花園匯合南流,繞過將軍山腳進入黃家壩,沿途收楚泉、珍珠泉之水,入芝麻水庫,出溢洪道1.5公里,跌入響水壩,經永康鎮,集西源之水。西源發於定遠、鳳陽交界處老鴰山,收少十步泉和漢泉水入古城壩,於河北趙匯於東源,向西流入青洛集,穿過青洛大橋進洛河壩,西出洛河浮體閘,穿淮南鐵路74號橋折向西北,在爐橋鎮西入高塘湖,全長41公里。
洛河源頭高程140米,河道比降大,沖刷嚴重,尤其是芝麻至永康和靠山至永康段,岸坡甚陡。
嚴澗河源於定遠、鳳陽交界處大珠山西腳,流經丁王寺,自單莊轉向西,繞過嚴澗集,西穿淮南鐵路22號橋,在房家崗入高塘湖,全長23公里。

窯河的水文特徵

高塘湖沿王樓、胡店、李咀、馬廟向北延伸,南北長約20公里。平均寬3公里多。至淮南市上窯,湖區收縮成河,有上窯閘控制蓄水,拒淮倒灌;閘下為窯河幹道,西北流,到懷遠縣新城,注入淮河,河口稱洛口,長度7.5公里,河底高程13.0米,河底寬30餘米。  窯河以沛河為上源,經洛河穿高塘湖入淮,跨鳳陽、定遠、長豐、淮南、懷遠等縣市境,全長104公里,平均比降0.99‰。流域面積149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區占83.1%,平原占10.8%。高塘湖湖底高程15.0米,蓄水位18.0米時,容積1.1億立方米,水面積56平方公里。窯河爐橋站,以1991年7月10日出現的水位23.20米為最高,1959年8月22日河道斷流為最枯。
窯河水產窯河水產

窯河的水利工程

窯河又稱洛河、新河,古稱洛澗,是高塘湖水入淮河的通道。窯河全長104 公里,流域面積1490 平方公里。明萬曆年間(1573~1619 年),在定遠縣永康鎮東北八公里處的窯河支流青洛河上建響水壩。清代曾兩次重修,民國34 年拆毀。
1950 年冬至1951 年春,由皖北行署水利局測量規劃,1952 年8 月,在老壩址上游1 公里處平王莊西南,建渥奇式滾水壩,集水面積50 平方公里。渠首建進水閘,乾渠長7 公里,南、北兩支渠各長5 公里。枯水水源出自芝麻澗珍珠泉,流量約0.2 立方米每秒,灌田3.4 萬畝,1953 年6 月工程全部竣工。1972 年上游建成芝麻水庫後,珍珠泉水被水庫攔蓄,響水壩灌區劃歸芝麻水庫灌區。
早在明代以前,在今長豐縣境內築有蔡城塘。南北長一千八百丈,東西闊五百丈,周圍約計三十六里。西靠高崗,東南北三面築埂,設有斗門十三座,灌田二百餘頃。清乾隆四年(1739 年),壽州知縣范從徹詳請帑銀三千六百兩有奇,修理大閘1 座,減水閘1座,河口閘1 座,陡門3 座,挑進水沙河10 余里。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壽州知州席芑以蔡城塘石壩閘門被水沖壞,親詣塘所,督令環塘用水人戶協力重修。光緒七年(1881 年)風潁道任蘭生撥款重修。民國期間蔡城塘已毀壞不堪。至1949 年時,放水口全部沖壞,塘底淤高,蓄水能力很低。據1952 年調查:原有灌區舊砂礓石壩被水沖毀,主要水源中斷,塘水枯落。淮南鐵路穿渠而過,部分水源又遭割裂,灌區有名無實。1952年冬至1953 年春,對蔡城塘的引水和蓄水設施進行整修,建成渥奇式滾水壩1 座,3 孔進水閘1 座。1954 年冬至1955 年春,改建了節制閘和陡陂式溢洪道等十餘項工程。1956年維修了放水斗門。1968 年至1974 年,又陸續挖深塘底,加高加寬塘埂等。今蔡城塘形成了南北長近6 公里、東西寬0.5~1.0 公里的湖面,水面面積達3.1 平方公里,控制來水面積86.3 平方公里,總庫容492 萬立方米。乾旱年份從高塘湖提水補充。
民國27 年至36 年黃河南泛入淮期間,窯河河床從高塘湖口至河口淤淺10 公里,平均淤高1.5 米。汛期洪水長期停瀦,低洼地長期浸泡水中,農田無法耕種。1951 年3 月至1951 年5 月,鳳陽縣作為治淮項目要求國家補助,組織民工對窯河上窯鎮至新城口段進行疏浚。疏浚河段長7.8 公里,設計河底高程13.0 米,底寬22.0 米,國家撥大米310萬斤,完成土方90.14 萬立方米,改善了部分低洼地區的耕種條件。
1954 年4 月至1955 年3 月,在支流青洛河上游永康鎮北古城河西南岸建成古城壩。1956 年至1957 年,又在定遠縣青洛鎮附近的青洛河上,建洛河壩引水灌溉工程,控制來水面積194 平方公里。1959 年在高塘湖東南洛河右岸、定遠縣爐橋鎮附近建爐橋電灌站,提高塘湖水灌溉定遠縣西部農田。現已建成六級7 個站,總揚程79.5 米,裝機56 台(設計安裝68 台套),總容量14975 千瓦。灌區涉及定遠3 個區15 個鄉、4 個國營農場和長豐縣1 個鄉。設計灌溉面積最終為57.46 萬畝,近期為46 萬畝,今已達到41.6 萬畝。1959 年冬在窯河支流洛河上游、定遠縣朱灣與西三十里店之間開始興建齊顧鄭水庫。1961 年停建,1970 年續建,1972 年基本建成。齊顧鄭水庫可攔蓄當地來水,調節青洛河上的芝麻水庫來水和爐橋四級站來水,與芝麻水庫一樣同為爐橋電灌站的反調節水庫。齊顧鄭水庫防洪校核標準達千年一遇,校核洪水位為73.45 米,相應庫容2230 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330 萬立方米,灌溉面積3.3 萬畝。
1965 年在高塘湖東南沿岸定遠縣爐橋一帶築爐橋圩,當年受益,保護堤內1.62 萬畝耕地。圩堤北起淮南鐵路以西的嚴澗河左岸,南至青洛河右岸,全長10.8 公里。堤頂高程23.5~25.0 米,圩堤設計標準為20 年一遇。圩堤中部建有北湖閘1 座,為定遠縣爐橋電灌站一級站渠首進水閘。
為解決淮河水倒灌問題,1965 年冬,經定遠、鳳陽、長豐、淮南市商定,建窯河封閉堤和窯河節制閘。窯河封閉堤長11.75 公里,西與淮南市田家庵圈堤在楊郢孜相接,東至上窯鎮。1966 年冬完工,堤頂高程24.0 米,後又陸續建塊石護坡長5.05 公里。國家投資250 萬元,完成土方117.18 萬立方米,石方6.8 萬立方米。
窯河節制閘位於淮南市東北上窯鎮西,集水面積1500 平方公里。節制閘防洪標準與淮北大堤相同,既能防止淮水倒灌,保證沿湖城鎮工業用水和淮南鐵路免受洪水威脅;又可控制高塘湖水位,提供爐橋、官塘等沿湖電灌站水源,聯接蚌埠、淮南間的公路交通。節制閘工程於1965 年2月開工,5 月竣工。節制閘為鋼筋混凝土蓋板式結構,5 孔,每孔淨寬5 米,中孔可通航,閘底高程14.0 米,正常蓄水位17.5 米;最高防洪水位閘上為21.0 米,閘下為24.5 米;設計最大泄量610 立方米每秒,校核為700 立方米每秒,防洪面積20 萬畝。沿湖建站12處,總灌溉面積38 萬畝,設計灌溉面積77 萬畝,總計完成土石方12.95 萬立方米,總投資73.6 萬元。
1966 年至1975 年在支流洛河上長豐縣境內建成永豐水庫。水庫集水面積31.6 平方公里,為淠史杭瓦東乾渠反調節水庫,主要為永豐、左店兩電灌站提供水源。水庫分東西二庫,東庫於1966 年冬開工,1969 年基本建成;西庫於1974 年冬開工,1975 年建成。主體工程有均質土壩、泄洪涵和灌溉涵組成。大壩壩頂高程44.2 米,防浪牆頂高程45.5米,壩長2093 米,壩頂寬4 米,最大壩高11.5 米。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採用可能最大降雨校核,校核洪水位為44.02 米,相應庫容3289 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583 萬立方米。灌溉面積9.0 萬畝,共完成土方73.4 萬立方米,總投資128.79 萬元。
1969 年11 月在高塘湖東岸鳳陽縣西部官塘鄉建官塘電灌站。初建時為機械灌溉站,1970 年改為電灌站,分三級提水,總淨揚程43.6 米,總裝機19 台共4438 千瓦,設計灌溉面積13.38 萬畝,至1976 年各站竣工。
1971 年冬在窯河支流青洛河上游開工興建芝麻水庫。水庫位於定遠縣西部的青山集與芝麻店之間,集水面積49.4 平方公里。1972 年秋建成並發揮效益,既攔當地徑流,又是爐橋電灌站的反調節水庫。可將庫內多餘洪水引入齊顧鄭水庫。水庫集水區內有珍珠泉,流量約0.36 立方米每秒。水庫大壩為均質土壩,建有開敞式溢洪道和4 個放水涵。大壩壩頂高程74.8~75.2 米,防浪牆頂高程76.2 米,壩頂長1960 米,寬4 米,最大壩高19 米。水庫達萬年一遇防洪標準,校核洪水位74.75 米,相應總庫容2421 萬立方米,興利庫容為1564 萬立方米。已建3 條幹渠分別連通齊顧鄭水庫、爐橋電灌站四級站和水庫灌區,灌溉面積4.0 萬畝。共完成土石方64.68 萬立方米,總投資187.15 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