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廠

窯廠

位於通州區西北部。舊城南關廂,玉帶河大街南側。東自小園居民區,西至小莊居民區,北鄰玉帶河大街,南抵京秦鐵路。因設窯燒磚而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窯廠
  • 外文名:Yaochang
  • 地址:小莊居民區
  • 作用:燒磚
結構,景觀,歷史,
1948年12月至1954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機要局曾設於此,平津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以及解放東南、西南、西北諸戰役之戰鬥號令均由此發出並儲存於此,具有重要紀念意義。1998年,此處改建成北京市陶情中學,堅持不改變原有風貌。

結構

今窯廠居民區內條形高崗上平房處,即是北齊土長城所遺城址。該居民區東側尚存一座完整軍隊營盤稱老四營,系1922年馮玉祥將軍所部駐通部隊營地,占地八十七畝,前有警衛、閱兵、司時三用一體之鐘警樓;後有禮堂,馮玉祥將軍與李德全結婚典禮於此舉行;左右各有四排南向營房,對稱布局,院落寬闊。

景觀

燒窯工匠及搬運車戶較多,便於窯側建房居住,形成聚落,即以窯廠名村。清代初期,土長城漸被用光,只余上建房舍一段,便停止制磚,留下村莊一座。1986年,通州城擴建,窯廠村成為通州城一處居民區。

歷史

十六國時期以前,此處本為一塊平地,東側有潞水故道。南北朝時期北齊天保八年(557),文宣帝高洋防備北鄰柔然、匈奴二部強族入侵,於長城內又修築一道重城——土長城,自今昌平長城起,東南經今順義、通州、武清諸區縣,至今天津達渤海,此道土長城行經通州區時,即穿今窯廠處,西北至東南走向,沿潞水故道右岸行,河城相傍,加固防線。至隋文帝統一中國後,土長城失去防禦作用,漸廢而不修,雨沖雪化,土在日漸禿矮,上長荊棘,野草被坡。明洪武、永樂年間,曾進行五次大型移民活動,自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等地向北京地區遷徙大批農民,墾荒種地,以充實北京地區經濟實力而加強北陲防禦力量。如此眾多移民部分來至通州屯田,需要建造房屋,而土長城乃黃粘土所築,又經多年晾曬,土性柔和不燥,適於制磚遂有燒磚匠人在此處設定磚窯,製作磚瓦,以供移民需求。所燒磚瓦質量甚佳,遠近聞名,遂有窯廠之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