窪坑甸

營口內原有一窪坑甸,在清朝時期是一片地勢低洼、人煙稀少的荒野。到了民國十三年(1924年),當時的營口縣公署在此開闢了"窪坑甸商場",於是人口逐漸多起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窪坑甸
  • 位置營口
  • 占地面積:100多畝
  • 興起:民國
場地分布,文化習俗,

場地分布

窪坑甸商場占地面積100多畝,分南、北、中三個大院,由二本町(今凱旋里)的兩條胡同一直延伸到通惠門,橫跨現凱旋、利群、新生4條街。商場內的小百貨、古董商店、破爛市等隨處可見。由於人口密度加大,這裡的飲食應運而生,飯店有包辦酒席的"德盛樓"、有"社家館"、有"連發順"有"開一天"的水煮餃、有"金家館"等回族風味小吃;還有"於家飯鋪"專門經營適合百姓口味的家常便飯,如鍋餅、窩頭、高粱米水飯、鹹魚、小菜、豆腐湯等,人們風趣地稱為"六國飯店"。

文化習俗

隨著商場的建立,各種賭博場所、公開的妓院,販賣"海洛因"的和"大煙館"比比皆是。文化娛樂場所也逐漸增多,有"昇平落子園"(遺址位於現營口市塑膠六廠南車間);有打地攤"圖中生"的相聲和太平歌詞;有舞刀練劍的"花槍劉";有賣大粒丸的"筷子樓"、有賣刀口藥的"趙二愣"。還有摔跤、練扛子、舉石盾、拉洋片、摸大點等等雜耍也充斥於窪坑甸之內。特別是"夏家荼館"(現營口藝術廳),原是說唱大鼓書演戲的地方,冬天在館內演出,夏天則在門前廣場高搭涼棚,觀眾一面聽書,一面飲荼,紳商富戶們並將各自的鳥籠掛在棚上,鳥鳴啾啾,人語嘻嘻,擺出一副玩世不恭的紈絝浪子的習氣。
當年土路朝天,污水橫溢,烏七八糟的窪坑甸如今已修築了勝利路、通惠路、新華路兩者形成鮮明的對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