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

2023年1月,中國衛健委印發《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十四五”期間,中國擬規劃建設約20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和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成20餘支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每個縣級行政區建立一支20人基層醫療應急小分隊,滿足重大突發事件應對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需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3年1月
  • 發布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
發布通知,檔案全文,規劃解讀,

發布通知

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印發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國衛醫急發〔2022〕3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
為加強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有效減輕各類突發事件對人民民眾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平穩發展,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等要求,我委編制了《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家衛生健康委
2022年12月31日

檔案全文

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十四五”規劃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是新時代應急管理的重要內容,是衛生健康部門的一項重要職責,是醫療應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有效減輕各類突發事件對人民民眾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保障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平穩發展,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基礎與面臨形勢
(一)近年來緊急醫學救援取得顯著成效。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十三五”時期,我國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一是管理體制不斷健全。認真總結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等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實踐經驗,完善了四方責任、屬地為主的管理體制。二是預案體系不斷完善。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各類醫療機構均制定有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預案。各類應急預案、工作規範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增強。三是機制建設取得進展。建立了由衛生健康部門統籌協調、多部門參與、軍地協同的緊急醫學救援協調聯動機制,在多次突發事件應對中有效發揮作用。四是能力建設得到強化。按區域規劃布局,建設了包含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在內的 59 支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各級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的緊急醫學救援能力穩步提升,院前醫療急救體系建設持續加強。五是突發事件有效處置。近五年來,衛生健康部門成功、有效地開展了四川涼山、大興安嶺森林火災和四川、江南、華南等地洪澇災害等多起重特大突發事件的緊急醫學救援,新冠病毒感染醫療救治也取得顯著成效,切實保障了人民民眾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充分肯定及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圓滿完成了義大利、亞塞拜然、衣索比亞等國的新冠患者救治等國際醫學救援任務,贏得受援國及國際社會的廣泛讚譽。這些為“十四五”期間推動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事業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我國緊急醫學救援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我國自然災害種類多、分布廣而且頻發,各類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也時有發生,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面臨嚴峻形勢,任務艱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對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生命至上,始終要求把搶救傷病員放在首要位置。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和全方位開放新格局的構建,我國參與國際緊急醫學救援的能力也有待提高。目前,我國緊急醫學救援綜合實力尚不能很好滿足新時代突發事件應對的需要。主要表現在:現場緊急醫學救援指揮協調機制有待完善,緊急醫學救援基礎較弱,裝備保障和遠程投送能力不強;航空醫療救援和海(水)上醫療救援尚處於起步探索階段;全國區域布局的專業化緊急醫學救援網路還沒有形成,基層緊急醫學救援能力亟待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需要加快推進。因此,在“十四五”期間要著力推進我國緊急醫學救援的基地網路、能力和機制建設,使之與我國新時代強國建設相匹配、與突發事件應對需要相適應。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從國家安全戰略高度出發,以保護人民民眾生命健康安全為根本,以提高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與水平為重點,著力彌補薄弱環節,解決突出問題,加快構建科學高效、可持續發展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
(二)基本原則。
政府負責,多方協同。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完善多部門、跨行業協同、軍民融合的緊急醫學救援協調聯動機制。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和公眾積極參與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平急結合,軍民融合。全面加強國家、省、市、縣各級的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建設和突發事件醫療應急準備工作,夯實基礎,高效準備,積在平時,用在急時,切實提升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能力和水平。發揮軍地優勢,做到軍民融合,建立海陸空立體化及軍地一體化緊急醫學救援體系。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增強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緊急醫學救援能力的基礎上,根據我國地理特點和突發事件的地域分布,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重點強化專業化緊急醫學救援基地、隊伍和機構的能力建設,進一步鞏固完善救援隊伍的聯動機制,逐步構建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網路。做到專兼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快速反應,有效處置。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及時、準確掌握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相關信息,第一時間開展應急回響。建設機動性強、保障有力的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加強與院前醫療急救體系的協同,在突發事件發生後能夠迅速出動、及時到達,有力、有效地開展緊急醫學救援處置工作。
(三)規劃目標。
1.總體目標。
到 2025 年末,建立健全緊急醫學救援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現場緊急醫學救援處置能力和收治能力,構建陸海空立體化協同救援,進一步推進醫療救援信息化指揮、陸海空傷員轉運、大批量傷員救治、突發中毒事件醫學救援、突發核輻射事件醫學救援、基層突發事件快速醫療應急處置、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專業人才培養、相關研究和成果轉化及推廣等方面工作。依託救治能力較強的綜合醫院,建設以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創傷、傳染病等相關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國家醫療應急演訓基地、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為龍頭,相關醫療機構共同組成的緊急醫學救援網路。基本建立我國專業化、規範化、信息化、現代化,分級、分層、分類的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體系,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分級應急回響機制,規範決策主體和處置原則,明確相關部門及機構的職責分工和工作機制,提高早期預防、及時發現、快速反應和有效處置能力。有效滿足國家、省、市、縣各層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多種類的突發事件應對需要,同時發揮我國在全球緊急醫學救援中的作用。
2.主要指標。
(1)統一高效的醫療應急指揮體系進一步完善,醫療應急各部門、各機構、各環節職責明確、無縫對接,確保指令清晰、系統有序、條塊暢達、執行有力;醫療應急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分層分類、高效實用的醫療應急預案體系和應急回響機制進一步完善,同時推進重大疫情和突發事件國家醫療救援力量調動與支援機制建設。建設國家、省、市、縣、鄉鎮五級醫療應急指揮調度信息系統。
(2)緊急醫學救援工作基礎進一步夯實。根據人口、地理區位和突發事件風險分布特點,力爭到2025 年,以國家創傷醫學中心和在緊急醫學救援方面有較好工作基礎的醫療機構為依託,在全國布局建設國家緊急醫學救援基地;以呼吸、感染、重症、兒科等專科優勢突出,綜合救治實力雄厚的高水平醫療機構為依託,在全國布局建設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對國家中毒救治基地升級改造與強化建設,在全國有工作基礎的地區布局建設國家中毒防控研究中心;繼續推進 9 個省份的核輻射醫療救治基地建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人口、風險和能力等布局建設緊急醫學救援基地、機構和隊伍,提升整體醫療應急處置能力。
(3)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能力有效提升。在現有隊伍類別基礎上,增加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依託國家和區域傳染病醫學中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等傳染病救治力量較強的醫療機構,結合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建設,在全國布局 20 支左右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各市(州)、縣(市、區)同步推進重大疫情醫療應急隊伍建設,以市(州)、縣(市、區)醫療機構為依託,在全國各個縣級行政區建設一支基層背囊化醫療應急小分隊。更新福建、江蘇、江西、貴州、安徽省衛生健康委建成的5 支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車輛及裝備,提升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伍有序有效處置重特大突發事件能力。
(4)緊急醫學救援社會素養進一步提升。在全國各省份開展緊急醫學救援知識和技能普及活動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家庭,以地市為單位覆蓋達75%以上。
註:檔案全文詳見參考資料:

規劃解讀

規劃提出,到2025年末,中國將建立健全緊急醫學救援管理機制,全面提升現場緊急醫學救援處置能力和收治能力,構建陸海空立體化協同救援,推進醫療救援信息化指揮、大批量傷員救治、基層突發事件快速醫療應急處置、緊急醫學救援培訓演練、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