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杌

突杌

突杌是漢語辭彙,讀音是tūwù,解釋見“突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突杌
  • 拼音:tū wù
  • 解釋:見“ 突兀 ”
  • 詞性:形容詞
解釋,詳細解釋,

解釋

見“ 突兀 ”。

詳細解釋

突兀tūwù
(1) [abrupt]∶突然變化的
平原過去了,面前山巒世界突兀而起
(2) [towering;lofty]∶高聳的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突兀而已。——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蒼然突兀。——明· 顧炎武《復庵記》
突兀的山石
(3) [sudden]∶突然
事情來得這么突兀,使她不知所措
(4) [unexpected]∶出乎意料
(1).亦作“ 突杌 ”、“ 突屼 ”。高聳貌。《文選·木華》:“魚則橫海之鯨,突杌孤游。” 李善 註:“突杌,高貌。” 唐 盧照鄰 《序》:“逶迤綽約,如玉女之千嬌;突兀崢嶸,似靈龜之孤朴。” 唐 黃滔 《祭先外舅文》:“東尋玉籙,則 龍虎 嵳峩;南訪 金沙 ,則 羅浮 突屼。”《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九:“突兀高顴,濃眉毛,壓一雙赤眼。” 葉聖陶 《記金華的兩個岩洞》:“山相當高,突兀森郁,很有氣勢。”
(2).特出;奇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 劉尹 目 庾中郎 ,雖言不愔愔似道,突兀差可以擬道。” 唐 施肩吾 《壯士行》:“有時誤入千人叢,自覺一身橫突兀。” 宋司馬光《癭盆》詩:“癭盆生以醜自鬻,突兀當軒聳羣目。” 元 麻革 《楊將軍坰馬圖》詩:“淡淡生絹一片雲,眼中羣龍何突兀。”
(3).端坐貌。 唐 杜甫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未曾寄官曹,突兀倚書幌。” 仇兆鰲 註:“突兀,端坐之貌。”
(4).猝然。 唐 韓愈 《送僧澄觀》詩:“火燒水轉掃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 宋司馬光《苦雨》詩:“喧豗流潦怒,突兀壞垣禿。” 馮德英 《苦菜花》第一章:“ 王柬芝 的突然回來,莫說他的妻子、女兒很驚異,就是他本人也不能不感到生活變化得實在突兀,環境變換得實在急速。”
(5).奇怪;彆扭。 宋 王銍 《默記》卷下:“﹝ 子厚 ﹞曰:‘一置茲山,一投 漢水 ’亦可,然終是突兀。”《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俊卿 看見,心裡有些突兀起來。” 明 車任遠 《蕉鹿夢》第五折:“我昨日砍柴,似夢非夢,打得一個鹿。打時節,恰像是真,尋不著又道是夢。心中突兀,放他不下,夜來當真做一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