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病

穿孔病

穿孔病主要危害葉片。初在葉上近葉脈處產生淡褐色水漬狀小斑點,病斑周圍有水漬狀黃色暈壞。最後病健交界處產生裂紋,而形成穿孔,孔的邊緣不整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穿孔病
  • 危害葉片
  • 病原:黃色單胞菌
  • 防治:加強栽培管理等
病原,穿孔病的發生,為害症狀,防治,發病規律,桃樹細菌性穿孔病,防治方法,

病原

Xanthomonacampestris(Smith)Dovosen,稱黃色單胞菌屬甘藍黑腐黃單胞菌,屬細菌。菌體短桿狀,大小0.3-0.8×0.8-1.1微米,兩端圓,極生單鞭毛,無芽孢,有莢膜,革蘭氏染色陰性。病菌發育適溫24-28℃,最高38℃,最低7℃,致死溫度51℃。病菌在乾燥條件下可存活10-13天,在枝條潰瘍組織內,可存活1年以上。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在被害枝條組織中越冬,翌春病組織內細菌開始活動,梅花開花前後,病菌從病組織中溢出,借風雨或昆蟲傳播,從葉片的氣孔、枝條的芽痕侵入,潛育期7-14天。春季潰瘍斑易乾燥,外圍的健全組織很容易癒合,所以,潰瘍斑中的病菌在乾燥條件下以10-13天即死亡。氣溫19-28℃,相對濕度70-90℃利於發病。該病一般於5月間出現,7-8月發病嚴重。
穿孔病
該病的發生與氣候、樹勢、管理水平及品種有關。溫度適宜,雨水頻繁或多霧、重霧季節利於病菌繁殖和侵染,發病重。大暴雨時細菌易被衝到地面,不利其繁殖和侵染。一般年份在春秋雨季病情擴展較快,夏季乾旱月份擴展緩慢。該病的潛育期與溫度有關:溫度25-26℃潛育期4-5天,20℃9天,19℃16天。樹勢強發病輕且晚,樹勢弱發病早且重。

穿孔病的發生

為害症狀

細菌穿孔病:受細菌性穿孔病危害的葉片,初時為半透明水漬狀淡褐色小點,後變成紫褐色至黑褐色,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約2毫米。病斑周圍有水漬狀淡黃綠色暈環(圈),邊緣有裂紋,最後脫落或穿孔,孔緣不整齊。空氣潮濕時,病斑背面有黃色菌源,嚴重時葉片早脫落。枝條被害後出現的病斑,分為春季潰瘍和夏季潰瘍兩種病斑。春季潰瘍發生在先年夏季枝條上,次年在春季枝條上形成暗褐色小皰疹,直徑約2毫米,後擴展到長1—10厘米,但寬度不超過枝條直徑的一半。當病斑環枝一周(圈)時,枝條則枯死。夏季潰瘍多發生在夏末當年生的綠枝上,以皮孔和芽眼為中心,形成水漬狀暗紫紅色斑點,呈圓形或橢圓形,後擴大成褐色或紫黑色斑塊,稍凹陷,病斑外緣水漬狀,並有膠溢出,乾後龜裂,嚴重時枯枝。果實被害後,病斑初為水漬狀褐色小斑,逐漸擴大後呈暗紫色(深褐色),圓形,中央稍凹陷,邊緣呈水漬狀;潮濕時,病斑上溢出黃白色粘質物,也可產生大小裂紋,且受其他腐生菌侵染,導致果實腐爛。
霉斑穿孔病:危害葉片,初為淡黃綠色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邊緣紫色,後變成褐色,大小為2—6毫米,最後穿孔。潮濕時,病斑背面長出污白色霉狀物。幼葉受害後變枯焦,不穿孔。枝條受害後,以芽為中心,形成圓形病斑,邊緣紫褐色,有裂紋和流膠現象。果實受害後,病斑初為紫色,後變成褐色,邊緣呈紅色,中央凹陷。
褐斑穿孔病:葉片受害後,兩面可產生圓形或近圓形病斑,邊緣紫色或紫紅色,略有輪紋,後期病斑兩面可長出灰褐色霉狀物。中部乾枯脫落或穿孔,穿孔的邊緣整齊。新梢和果實上的病斑與葉片相似,也可產生褐色霉層。
細菌性穿孔病的細菌在春季潰瘍病斑或葉片上越冬。故以春季枝潰瘍為主要初侵染源。開花後,病原菌從潰瘍中溢出,借風雨和昆蟲傳播,從葉片氣孔、枝條芽痕和果實的皮孔侵入。細菌發育的最適溫度為24—28℃,葉片常在4—5月間發病。夏季乾旱時發病緩慢,秋季再次侵染。氣候溫暖、多雨或多霧季節發病嚴重,排水不良和偏施氮肥,也均有利發病。霉斑穿孔病與褐斑穿孔病,均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在病葉、病枝等處越冬。翌年春隨氣溫回升轉暖和適當降雨時形成分生孢子,經風雨傳播,先侵染幼葉,再侵染枝條和果實。低溫多雨有利於發病。

防治

細菌性穿孔病的防治:I、加強栽培管理。要注意園地的排水、通風和透光,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2、冬季剪除病枝集中燒毀。對不能剪除的病枝,套用0.2%升汞水800毫升、95%酒精200毫升及甘油200毫升的混合液塗刷消毒。生長期及時修剪,使樹體通風透光。3、及時噴藥保護。萌芽前噴1—2波美度石硫合劑,展葉後噴0.3—0.4波美度石硫合劑,或發病初期噴65%代森鋅500倍液,每10—15天噴一次,共噴2—3次,防治效果較好。噴硫酸鋅石灰液(硫酸鋅1份、消石灰4份、水240份——對此病有特效,但易發生藥害,須先行試驗後酌情噴用。
兩種真菌性穿孔病的防治:防治霉斑穿孔病或褐斑穿孔病,於萌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噴O.5:1:100的硫酸鋅石灰液,或用65%代森鋅600倍液。生長期噴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或百萬分之一百至五百的農用鏈黴素。

發病規律

細菌性穿孔病病原細菌主要在春季潰瘍病斑組織內越冬。次年在桃樹開花前後,溢出菌膿,通過風雨和昆蟲傳播進行侵染。在樹勢較弱的情況下,潛育期只需4~5天,若樹勢強壯,則可長達30~40天。溫暖、多雨、多霧露有利於病害發生。
霉斑穿孔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梢或芽鱗內越冬。次春春暖潮濕時長出分生孢子,通過風雨傳播進行侵染。低溫(平均溫度20℃左右)多雨潮濕天氣適於此病發生。
<!--end-->

桃樹細菌性穿孔病

近幾年來,隨著桃樹種植面積的大量增加,桃樹細菌性穿孔病日益發生嚴重,有的園片甚至發生大爆發,很多果農對該病了解不深或選擇藥劑不當,以致有的即使用了農藥,卻因用藥效果不理想,造成桃樹大量落葉,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一、桃樹細菌性穿孔病難防治的原因
1.肥水管理及修剪不當,特別是很多果農習慣偏施氮肥,造成樹體徒長,通風透光不暢,抗逆性差,給病菌的侵染創造了條件。
2.多數果農習慣於用鏈黴素來防治細菌性穿孔病,而有些市場上的農用鏈黴素或青黴素質量差,含量低,甚至有的含量為零,果農誤認為鏈黴素的防治效果差。
3.沒有分清是細菌性穿孔病還是真菌性穿孔病,在選擇農藥上存在著盲目性,沒有使用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農藥。
4.沒有選擇合理的防治時期,往往發現病斑才去防治,錯過了防治的最好時期。
二、桃樹細菌性穿孔病防治
1.加強桃園肥水管理,增施有機肥,氮磷鉀配合,並注重微量元素的套用。合理修剪,使桃園通風透光。結合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葉,集中燒毀。
2.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鏈黴素或青黴素。從現在農藥市場來看,農用鏈黴素或青黴素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有的產品沒有含量,用了這樣的產品,防治的效果很差或沒有防治效果,所以,要選擇質量可靠的產品來防治。
3.了解細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區別,合理選藥用藥。桃樹穿孔病分為細菌性穿孔病和真菌性穿孔病。細菌性穿孔病發病初期,葉片背面呈水漬狀,多角形;葉片正面病斑呈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進一步發展葉片病斑脫落,形成穿孔,嚴重時穿孔連片,形成大的缺刻或孔洞。真菌性穿孔病發病初期葉片上的病斑近圓形,呈褐色,病斑落後形成近圓形穿孔。真菌性穿孔病病斑較細菌性穿孔病病斑偏大。所以,只有分清了他們的區別才能在用藥上做到有的放矢,如選擇葉枯唑類、二氯異氰尿酸鈉類、氯溴異氰尿酸類、中生菌素類等,來防治細菌性穿孔病。
4.抓住關鍵時期,選擇特效農藥,噴藥保護。發芽前噴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45%石硫合劑結晶30倍液進行徹底清園。發芽後,因為春季潰瘍斑是該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所以,這一時期要合理選擇農藥,如20%裁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20%賽高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超銅水溶性粉劑1500倍液+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以上這些農藥對真菌、細菌均能防治,效果甚佳。套袋後可選擇33.5%海正必綠2號懸浮劑2000倍液,或20%裁菌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超銅水溶性粉劑1500倍液+3%克菌康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內吸性殺菌劑與保護性殺菌劑結合使用。
5、冬季結合修剪清除病枝,徹底清掃枯枝、落葉、落果及枯草等,集中燒毀,以消滅越冬病源。注意果園排水,合理修剪,使果園通風透光良好,降低果園濕度。增施有機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果樹生長健狀,提高抗病能力。
6、新建桃園時,切忌將園址建在地下水位高或低洼的地方。大力推廣“起壟覆蓋、小溝灌溉”新技術。

防治方法

(1)加強管理,增強樹勢。注意排水,增施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合理修剪,使梅園通風透光,以增強樹勢,提高樹體抗病力。
(2)清除越冬菌源。結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清除落葉,集中燒毀。
(3)噴藥保護。發芽前噴波美5度石硫合劑或45%晶體石硫合劑30倍液或1:1:100倍式波爾多液,發芽後噴72%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或硫酸鏈黴素4000倍液或機油乳劑:代森錳鋅:水=10:1:500,除對細菌性穿孔病有效外,還可防治蚜蟲介殼蟲葉蟎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