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管治

空間管治

空間管治是區域管治的重要內容和手段,是通過劃定區域內不同功能、不同建設發展特性的類型區,制定各類型區的開發標準和控制引導要求,其中包括城鎮建設控制、生態環境保護、鄉村建設、土地資源利用等內容,以空間資源合理配置為目標,實施區域的統一規劃,以協調區域內各級政府、各團體、企業、居民等不同主體的利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管治
  • 類型:經濟術語
原則,作用,管治分區,意義,注意問題,

原則

①可持續發展性原則
②強制性、指導性原則
③空間準入的可操作性原則
④與其他規劃相協調的原則

作用

①對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信息、知識等生產要素的控制、分配、流通的影響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可以提高區域社會經濟的整體效益
②能夠有效地協調水、土地、礦產等資源管理部門和其他社會、經濟、建設、環境等管理部門之間的業務矛盾,提高公共管理效率
③可以為土地用途管制、城鎮建設等方案的實施指出可操作的措施
④為政府管理部門的巨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並為巨觀決策的實施提供引導性措施

管治分區

以土地利用現狀和土地資源的適宜性為基礎,結合社會發展、國民經濟和環境保護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將規劃區域劃分為不同的空間管治類型區。這一概念與土地利用類型分區的概念相似,但空間管治分區更為巨觀,區域範圍較大。

意義

①通過空間管治,更好地體現土地利用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統一。
②通過空間管治,有利於從為各產業的發展提供長期穩定的用地條件,保護農業和生態用地。
③空間管治,有利於促進城鄉統籌發展,也是聯繫用地規劃與用地管理、公眾參與的重要環節。

注意問題

①有利於城鄉統籌發展,切實保護農用地
②非農建設用地逐步集中:工業入園,居住入區
③合理確定各類管治區的最小分區面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