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

空間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

首屆空間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於2018年11月14日在海南三亞召開,來自全國65個研究院所、高校、企業的近400位學者專家參加會議,圍繞水循環觀測與模擬,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觀測與模擬,月基地球觀測機理與方法,三極時空觀測與模擬,空間地球觀測新技術與新方法等話題展開探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間地球科學學術研討會
  • 外文名:Space Earth Science Symposium
  • 舉辦地:中國海南省三亞
  • 舉辦時間:2018年11月14日
  • 主旨:共同推動空間地球科學的發展 
  • 性質:學術活動
會議背景,會議議題,會議流程,會議組織,主辦單位,

會議背景

地球系統是一個複雜的、不斷變化的系統。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基本的前沿科學問題如地球系統如何變化、地球系統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對全球變化的適應過程和社會可持續發展、未來地球系統如何變化等,都是科研人員長期攻關的重要領域。在這一過程中,空間地球科學為科學家提供了全新視角。
空間地球科學是利用空間觀測手段,研究地球系統各子系統間相互作用於過程及其發展演化的一門綜合交叉學科。空間地球科學開拓人類深刻研究地球的新途徑和新視野,是對傳統研究方法的革命性變革。對此,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秘書長龐紅勛研究員也表示,空間地球科學能夠利用其空間觀測範圍廣、要素全、時效長等特點,抓住驅動地球系統的關鍵循環過程(如能量、水、生物化學循環),來認知其在不同時空尺度上的分布與變化規律,為地球系統科學研究提供新思路、新手段。空間地球科學探索性、創新性和引領性強,我國近年來在此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突破。
在此次大會上,空間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並啟動工作。空間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是中國空間科學學會下屬的二級學會,於2018年5月15日經中國科協批准註冊成立,掛靠單位為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秘書處設在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郭華東院士擔任委員會主任。本次會議即是專委會組織的第一次學術活動。

會議議題

會議議題包括:
1、水循環觀測與模擬
2、輻射平衡和能量循環觀測與模擬
3、生物地球化學循環觀測與模擬
4、人類活動對地球系統影響分析
5、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關鍵因子空間觀測
6、月基地球觀測機理與方法
7、三極時空觀測與模擬
8、大氣觀測、模擬與同化
9、海洋觀測、模擬與同化
10、陸面模擬與數據同化
11、地球大數據與分析
12、空間地球觀測新技術與新方法

會議流程

當天上午,多位院士和研究員作大會特邀主旨報告。其中,郭華東院士以《月基對地觀測前沿科學問題》為題,介紹了利用月球作為對地觀測平台的構想,指出月球作為一個穩定的自然天體平台,能夠提供全球尺度、多感測器、長期一致的對地觀測數據,對地球科學、空間科學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宮鵬教授以《全球地表動態監測與影響評價》為題,總結了基於空間觀測數據的中國環境變化監測研究成果和境外熱點區域的遙感套用,提出利用星球健康的概念引領環境變化與健康研究的新範式。
呂達仁院士以《空間地球科學的思考與團隊工作》為題,介紹了團隊在臨邊探測、LEO-LEO掩星、子午工程、青藏高原地區雷達觀測等方面的工作,並對建立基於拉格朗日點的對地觀測系統提出思考。朱江研究員則在《地球系統數值模擬的觀測需求》中指出,數值模擬是地球系統科學研究必不可少的手段,構建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軟硬體結合、面向地球系統的先進模擬裝置離不開高精度、全要素、系統性的空間觀測數據支持。

會議組織

  • 會議主席
施建成 研究員
  • 學術委員會主席
徐冠華 院士、郭華東 院士、吳一戎 院士、吳季 研究員
  • 學術委員會副主席
許厚澤 院士、傅伯傑 院士、龔健雅 院士、周成虎 院士
董曉龍 研究員、宮鵬 教授、陳鏡明 教授、梁順林 教授
  • 會議秘書組
楊曉峰、張顥、馬文韜、李丹丹、王毅

主辦單位

會議主辦
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空間地球科學專業委員會
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微波遙感技術重點實驗室
會議承辦
海南省地球觀測重點實驗室
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