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透視

空氣透視

空氣透視(aerial perspective),是由於大氣及空氣介質(雨、雪、煙、霧、塵土、水氣等)使人們看到近處的景物比遠處的景物濃重、色彩飽滿、清晰度高等的視覺現象。又稱“色調透視”、“影調透視”、“階調透視”。如近處色彩對比強烈,遠處對比減弱,近處色彩偏暖,遠處色彩偏冷等,故空氣透視現象又被稱為色彩透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氣透視
  • 外文名:aerial perspective
  • 又稱:色調透視
  • 最早提出達·文西
  • 運用:繪畫、攝影等
  • 特點:色彩鮮明對比強烈
解釋,空氣透視的規律,繪畫中的空氣透視,攝影中的空氣透視,

解釋

繪畫技法理論術語。研究距離增加時色彩變化的透視畫法。又稱色透視。幾種同樣的顏色中,離眼睛愈近變化愈小,色彩鮮艷而對比強烈。物體顏色隨著遠近變化,暗的物體愈遠愈顯得色淡,淺的物體愈遠愈顯色深。空氣愈低愈厚,愈高愈稀,故遠山頂色深而底色淡。
空氣透視所研究的,是關於空間距離與物體的色彩及清晰度之間相應關係的規律。由於距離近遠的不同,存在於這些距離之間的空氣堆積的厚薄也有不同,從而引起物象在人視覺上的色彩與清晰度的變化。

空氣透視的規律

物體因空間距離不同,而發生的明暗、形體、色彩變化的視覺現象。亦稱大氣透視。其規律如下:①明暗變化。近處物體的明暗對比強,調子層次豐富,變化明顯。反之,明暗對比變弱,層次變少,明暗色調漸變趨於接近而呈現一片灰色。且這種變化,不受光照角度的影響。②形體變化。近處的物體形體輪廓清晰,物體愈遠,形體輪廓愈模糊。這種因空間距離而發生的形體輪廓清晰度的變化,也叫“隱形透視”。近處物體立體感強,遠處的立體感弱,漸變為平面狀。遠處高大物體,上部清晰度大於下部,呈現上實下虛。③色彩變化。色彩的明度、純度、彩度,由於空間距離的拉大而逐漸降低和變灰。近處的色彩、色相標準、清晰,遠處的模糊,暖色逐漸變冷變灰,冷色逐漸變暖變灰。因此,近處的色冷暖對比強,遠處的對比弱,最遠處冷暖不分而形成為一片藍灰色。室內素描寫生,由於物象間距離很近,空氣透視變化不如風景的明顯。但其空氣透視的作用是存在的。其虛實關係的藝術處理,也是按空氣透視的規律進行的。在畫輪廓時,要依空氣透視原理,以濃淡、輕重不同的線條,畫出空間感覺,從而避免“鐵絲框”般的輪廓線,使線條生動而富有表現力。

繪畫中的空氣透視

指通過模仿空氣效果(空氣中物體離視點越遠越灰、越藍)來表現畫面的深度。空氣透視能夠使畫面產生十分迷人的效果和意境,能大大地增強畫面的空間深度感。
雖然古羅馬人就已經會運用這個方法了,不過是達·文西(1452-1519)最早提出空氣透視概念的。達·文西繪畫中背景都偏藍色,體現了他對空氣透視知識的運用,而透納(1775-1851)的風景畫在這方面運用最為出色。

攝影中的空氣透視

攝影中表現空間深度的方法之一。當光線通過大氣層時,由於空氣介質對於光線的擴散作用,空間距離不同的景物在明暗反差、輪廓的清晰度及色彩的飽和度方面也都不同。這種現象在照片上就形成了影調透視效果,藉以表現空間深度和物體所處的空間位置。攝影中常用逆光、側逆光、煙霧及專用濾光器等,加強影調透視效果。
空氣透視效果空氣透視效果
這樣的空氣透視效果通常出現在濕度較大的早上及傍晚,而且時間較短,因此大多數攝影愛好者必須了解攝影地的概況後,採取蹲守的形式進行拍攝。但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光線,例如,在光線的前面尋找遮擋物,也可以輕鬆得到與空氣透視類似的畫面效果。利用光線創造類似空氣透視的效果形成類似空氣透視效果的畫面主要是通過逆光和側逆光這兩種光線來完成。另外通過對光線的控制形成景物近暗遠亮,也可以形成類似於空氣透視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