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樓閣理論

空中樓閣理論的倡導者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他認為股票價值雖然在理論上取決於其未來收益,但由於進行長期預期相當困難和不準確,故投資大眾應把長期預期劃分為一連串的短期預期。而一般大眾在預測未來時都遵守一條成規:除非有特殊理由預測未來會有改變,否則即假定現狀將無定期繼續下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空中樓閣理論
  • 倡導者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 觀點:理論上取決於其未來收益
  • 特點:進行長期預期相當困難和不準確
理論提出,股票投資里的套用,在投資領域裡的要點,股票價格決定因素,投資預期,投資順勢,股票劇烈波動成因,股票價格與心理,股票與博彩,套用意義,格拉罕姆的創新,

理論提出

於是投資者不必為不知道10年以後其投資將值幾何而失眠,他只要相信這條成規不被打破,使他常有機會在時間過得不多、現狀改變還不太大時就可以修改其判斷,變換其投資,則他覺得他的投資在短期間內相當安全,因此在一連串的短期內(不論有多少),其投資也相當安全。 一般投資者如此,專業投資者也只好如此,這些專業人士最關心的,不是比常人高出一籌預測某一投資品在其整個壽命中產生的收益如何,而在於比一般大眾稍早一些預測在此成規下市場對新的變化有什麼反應。
凱恩斯把此種行為比作選美比賽:報上發表一百張美女照片,要求參賽者選出其中最美的六個,並給命中率最高的參賽者頒獎,這與我國電影的百花獎有點類似。在這種競賽規則下,為了獲勝,每一參賽者都不會根據自己的審美標準來評議,而會根據他對別人審美觀點的推斷來選美,只有這樣,參賽者自己才能獲獎。所以為了獲獎,參賽者都必須服從大眾的偏好。

股票投資里的套用

股票投資中,專業人要想在投資中獲利,也必須了解並遵從一般投資大眾的思維方式,一項投資對投資者來說值一定的價格,是因為他期望能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別人,於是股票投資就成了博傻遊戲:每個人購買股票時都不必研究該股票到底值多少錢,或能為其帶來多少長期收益,而只關心有沒有人願意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買進;所以在股市中,每個人在購買股票時都必須且願意充當暫時的傻瓜,只要他相信會有更傻的人來接替他的傻瓜職務,使其持有的股票能賣出,他就可晉升為聰明人了。這種遊戲一直持續下去,像擊鼓傳花一樣。當鼓聲一停,最後的一棒就成了真正的傻瓜。此時股價開始下跌,於是傻瓜們又開始了"割肉比賽"。
基於上述分析,凱恩斯認為,"股票價格乃代表股票市場的平均預期,循此成規所得的股票價格,只是一群無知無識民眾心理之產物,當群意驟變時,股價自然就會劇烈波動"。

在投資領域裡的要點

目前,空中樓閣理論在各投資領域都很有市場,其要點可歸納為:

股票價格決定因素

股票價格並不是由其內在價值決定的,而是由投資者心理決定的,故此理論被稱為空中樓閣理論,以示其虛幻的一面。

投資預期

人類受知識和經驗所限,對長期預期的準確性缺乏信心,加上人生短暫造成的短期行為,使一般投資大眾用一連串的短期預期取代長期預期。

投資順勢

占少數的專業人士面對占絕大多數的一般投資大眾的行為模式只好採取順應的策略,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順勢而為,股票價格取決於股民的平均預期。

股票劇烈波動成因

心理預期會受樂觀和悲觀情緒的影響而驟變,從而引起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

股票價格與心理

投資者想要在股市中取勝,必須先發制人,智奪民眾,而鬥智的對象,不是預期股票能帶來多少長期收益,其投資價值有幾何,而在於預測短期之後,股價會因股民的心理預期變化而有何變化。

股票與博彩

只要投資者認為未來價格上漲,他就可不必追究該股票的投資價值而一味追高買進,而當投資者認為未來價格會下跌時,他也不顧市場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而殺低拋出。所以股票投資往往成為博彩遊戲,成為投機者的天堂。

套用意義

空中樓閣理論盯住市場訊息的變化,時刻分析廣大投資者對各種因素的反應,以及判斷他們採取行動何種行動的可能,以儘早掌握市場行情運動的先機。運用這種理論既有人成功也有人破財。提出空中樓閣理論的凱恩斯是運用心理方法獲勝的高手。一項投資對購買者來說值一定的價格,因為他認為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給別人,新的購買者同樣認為別人會給你這項投資以更高的價格。其中沒有什麼道理可言,這是大眾心理在作怪而已,所有精明的投資者必須搶先成交,搶在最早的交易時機。這也便是 “搏傻”。
成功的空中樓閣鑄造者或者“搏傻”者,比如凱恩斯則認為價值投資理論工作量太大,而其價值的估算也很值得懷疑。即使公司收益和股息的未來增長水平及持續時間能夠決定股票的價格,但無論用什麼樣的公式來計算,也必須部分地依靠不確定的前提、而精確的數字卻無法從不確定的數據資料中計算得出。
由此可以看出,價值投資和空中樓閣理論的不足之處都基於同樣的一個問題,就是對未來判斷的不確定性。未來事件處於無窮無盡的變化之中,成敗在於對未來的預測能力,這也便是投資所以引人入勝令人痴迷的原因所在。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空中樓閣都不可能對未來事件作出具有絕對說服力的解釋,因而孰高孰低並無實際意義。沒有一套理論是萬能的,什麼時機使用什麼理論可能才是問題的關鍵。

格拉罕姆的創新

格雷厄姆是美國的一名證券分析大師。早在1934年,他就著有《證券分析》一書,時至今日,這本書已再版了六次,其仍被認為是美國證券分析行業里的一本必讀書。他在大學執教證券分析近20年,同時,他還是一名身體力行的投資經理。
格雷厄姆是一名非常謹慎的投資者,他在股票投資中始終將資金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老本虧掉,所以他不同意"冒最大的風險,賺最大的利益"這種激進的投資方式。對那些企圖每年從股市中賺取100%以至300%利潤的人,他認為是過於貪心了,真正的投資者應該是普通的、理智的、能耐心地在股市中等待和尋找機會,如果一年所賺取的利潤能達到社會平均利潤率的2~3倍就足夠了,這樣,投資者的本錢就能在10年內翻上兩番,20年內翻上四番。
在股票投資中,為了迴避風險,確保資金的增值,格拉罕姆非常重視股票的內在質量,他首創了關於判斷股票內在價值的七條標準,這就是:(1)企業應有適度的規模;(2)財務地位較為穩固;(3)業績穩定;(4)有連續保持支付股息的記錄;(5)利潤逐年增長;(6)適當的市盈率;(7)股票價格與其淨資產的含量恰當。
股票投資中, 格雷厄姆有一條著名的準則,這就是忘掉市場。他認為股市的漲漲跌跌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投資者不能因為股票價格的波動而害怕套牢,從而喪失了挑選績優股的機會,這在股票投資中是極不明智的。而股價的不正常波動恰好為投資者創造了低吸高拋的絕好良機。
和他提出的理論相一致,格拉罕姆在具體的投資實務中極為謹慎。他非常重視股票的內在價值,而為了避免風險,他從來就不買成長股,而只在市場上尋找穩健適中、發展平慢的優質股票。買進股票後,他就忘掉短期的套牢、下跌等字眼,而十分關注每年的股息收入及公司的發展趨勢。他所期望的也就是每年能帶來20~30%的盈利。經過利生利、息生息,在 格雷厄姆退休時,他已成為一名百萬富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