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聚病

腹內結塊、伴有脹痛為主要特徵的病證。又稱癖塊痃癖痞塊。一般積為髒病,屬血分,病程長,病情重,且腹塊有形,痛有定處。聚為腑病,屬氣分,病程短,病情輕,腹中結塊無形,時聚時散,痛無定處。積聚的成因多由情志不舒,飲食不節,起居失宜,導致肝氣鬱結,氣滯血瘀;脾失健運,食滯痰阻而引起。積聚初期以實為主:治以攻邪為主,兼以扶正;後期多為虛中挾實,治當以扶正為主,兼以攻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積聚病
  • 又稱:癖塊、痃癖、痞塊
  • 主要特徵:腹內結塊、伴有脹痛
  • 起因:多由情志不舒,飲食不節
常見證型有:①肝鬱氣滯型積聚。證見腹滿脹痛,煩躁易怒,隨情志波動而腹痛增減,脈弦。治宜疏肝行氣,方用木香順氣散加味。②食滯痰阻型積聚。證見脘腹脹痛,伴有便秘,納少,腹痛拒按,苔厚膩,脈弦滑。治宜導滯通便,方用小承氣湯加味。③氣滯血瘀型積聚。證見腹部結塊,固定不移,痛有定處,舌青紫,或有瘀斑,脈弦滑或澀。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膈下逐瘀湯加味。④血瘀正虛型積聚。證見腹中積塊堅硬,疼痛加劇,面黃體瘦,神疲納少,舌淡暗少苔,脈細或沉弱。治宜扶正化瘀;方用八珍湯合化積丸加減。積聚應當與嘓瘕相鑑別;嘓與積、瘕與聚症狀及病機相似,但積聚多在中焦,嘓瘕則多在下焦。
病名。積病與聚病的合稱。見《靈樞·五變》。《難經·五十五難》:“病有積有聚,何以別之?然。積者,陰氣也,聚者,陽氣也,故陰沉而伏,陽浮而動。氣之所積名曰積,氣之所聚名曰聚,故積者五藏所生,聚者六府所成也。積者陰氣也,其始發有常處,其痛不離其部,上下有所終始,左右有所窮處;聚者陽氣也,其始發無根本,上下無所留止,其痛無常處,謂之聚。”積為髒病,聚為腑病,故有五積六聚之名。積聚與症瘕痃癖等證相類似。《聖濟總錄·積聚門》:“症瘕癖結者,積聚之異名也,症狀不一,原其病本大略相似。”《醫學入門》等以積聚為男子病,症瘕為女子病。又有以部位區分者。《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症瘕痃痞源流》:“痞癖見於胸膈間,是上焦之病;痃積聚滯見於腹內,是中焦之病;症瘕見於臍下,是下焦之病。”
肝癌在中醫學中屬於"積聚"、"症瘕"、"黃疸"、""、"脅痛"等範疇。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平均患病年齡44歲。肝病惡性程度高,發展迅速,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方案選擇不當,平均生存時間為半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