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拙

稚拙,有三個意思:1、幼稚笨拙,幼稚質樸;2、稚嫩不成熟;3、動作等生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稚拙
  • 漢語拼音:zhì zhuō
  • 近義詞:幼稚,拙劣,笨拙
  • 反義詞:老練,沉穩,老成
  • 英譯:unskillful and childish
詞語解釋,兒童文學美學,英文信息,

詞語解釋

稚拙
【意思】 1、幼稚笨拙,幼稚質樸;2、稚嫩不成熟;3、動作等生疏
【例子】艾青兵車》詩:“他的手為了夾住香菸,把五個手指都稚拙地平撐著,香菸的白紙使得他的臉色更加褐暗。”
【同本義】
拙,不巧也。——《說文
拙,鈍也。——《廣雅
不利於人謂之拙。——《墨子·貴義》
予亦拙謀。——《書·盤庚》
理弱而媒拙兮。——《離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老子》四十五章
每動作而受嗤,言發口而違理者,拙人也。——《抱朴子》
拙者不足。——《史記·貨殖列傳
理弱而媒兮,恐導言之不固。——《楚辭·離騷》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唐·戎昱《詠史
姐妹們雖拙,大家一處作伴,也可解些煩悶。——《紅樓夢
又如:性拙(生性笨拙);拙行(外行;不在行);拙誠(笨拙而真誠);拙鳩(相傳鳩鳥性笨拙,不善營巢,常占據他鳥的巢而棲息);拙薄(拙劣淺薄);拙守(安於愚拙,不取巧)
我的 [my]。自謙之辭。
拙妻好乘鸞,嬌女愛飛鶴。——李白《題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
這婦人便插口道:“這個叔叔,便是拙夫新認識的兄弟。”——《水滸全傳
又如:拙子(對人稱自己的兒子);拙分(謙稱自己的名分、職分);拙作(稱自己作品的謙詞);拙室(拙婦。稱自己妻子的謙詞);拙惡(謙稱自己的作品)。
粗劣 [coarse]
黃金即為侈,白石又太拙。——陸龜蒙酒樽

兒童文學美學

稚拙的分解是“稚”、“拙”,是兒童文學這一美學特徵的出發點和歸宿,即用貼近孩子世界的文字,講述稚嫩的、“大智若拙”的故事,給予生命成長的感動。
創作過程中的“稚”主要通過文字構造的稚氣的語言、行動,也透過文字承載稚嫩的思維方式,來構建一個個面對兒童世界的故事。《中國兒童文學經典》中有說過,文學是人學,而兒童文學是人之初的文學,所以勢必要求兒童文學的創作要貼近孩子的世界,這也要求創作者藉以幼稚的語言文字,甚至是稚嫩的思維組織方式,來編排簡單的故事情節,塑造孩子稚嫩的性格。所以翻看兒童故事書籍的時候,常能見到那些稚嫩的形象、聽到孩子們稚氣的話語。《長襪子皮皮》中皮皮稚氣的語言和形象,楊紅櫻《淘氣包馬小跳》中馬小跳等人的形象塑造也充分體現了作者對兒童文學稚拙這一美學特徵的理解和運用。
而創作者對“稚拙”美學特徵中“拙”的理解運用,不單單只局限於文字運用的“笨拙”,更多了故事整體印象呈現的拙感。通過一些兒童故事的閱讀發現,創作主體對拙的把握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生命形象塑造的笨拙感。兒童故事中常常出現憨厚的、笨重的、大體積的生命體,這些生命體的出現,首先在視覺效果上給讀者憨實、可愛的感覺。一般兒童文學的內容中出現的熊、豬等生命都是拙感的呈現者。像《傻熊多多的故事》、《豬八戒吃西瓜》中熊和豬的形象塑造就是創作主體把握“拙”的一個體現。二、故事情節呈現的“拙”感。這種拙感主要表現為故事情節的簡單化和故事結局的憨實。比如故事《一粒種子》中農夫不理睬旁人的閒言閒語,一味堅持不懈地等待一顆神奇的種子的發芽、開花的結局,表現的是一種生命的篤定,這苦苦的等待不免是拙意的體現。三、故事情感的“大智若拙”。兒童文學中的部分故事,看到最後是個很簡單、很稚嫩的過程,其實是作者為其披了件巧拙的大衣,故事的本性流露是一種生命的感動。兒童文學的創作有很多是展現親情、友情、愛情這些真性情的,創作主體對於故事的編排,到最後往往採用一種“奇蹟發生式”或者“感天動地式”收尾。這在中國的兒童文學作品中很常見。像中國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中,牛郎和織女的深情感動了王母,所以出現了七夕鵲橋相會的情節。《愚公移山》中愚公堅持不懈的挖墾、開鑿,最終感動了天庭,所以最後屋前的道路得以暢通。這些兒童文學作品都是把大智慧蘊藏到了拙的舉止行為中。
總之,稚拙這一兒童文學的美學特徵為創作接近兒童性情的文學搭建了一個平台,拉近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故事稚拙感的呈現,也許是創作者本意的詮釋——兒童世界的真性情,也許只是借了這樣的外套,給讀者留下深深的觸動和久久的回味。但是不管怎樣,兒童文學作品中稚拙的體現,使兒童近距離地讀到了貼近他們心靈世界的文學作品,使兒童的成長有文字相伴、有夢相伴。

英文信息

稚拙
unskillful and childish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