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滄波

程滄波

程滄波(1903—1990),江蘇省武進縣人,中國近代著名報人。192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後在復旦大學任教十年,後赴英國留學。歷任復旦大學教授兼新聞系主任,中國公學大學部教授,政治大學東吳大學教授,上海《時事新報》主筆、《中央日報》首任社長。擅長書法,早習李北海,後兼學魏碑,蘭亭,再臨懷素。1951年經香港去台灣,1990年因病在台灣逝世,終年87歲。生平著有《時論集》、《滄波文選》、《土耳其革命史》、《民族革命史》、《歷史、文化及文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滄波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武進
  • 出生日期:1903年
  • 逝世日期:1990年
  • 職業:報人
  • 畢業院校:上海復旦大學
人物簡介,生平經歷,民主革命時期,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台灣時期,因病逝世,程滄波自題聯,程滄波賀贈聯,程滄波撰輓聯,程滄波律詩聯,附錄:程滄波軼事、趣聞,

人物簡介

程滄波(1903—1990),江蘇省武進縣人。192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後在復旦任教十年,後赴英國留學。歷任復旦大學教授兼新聞系主任,中國公學大學部教授,政治大學,東吳大學教授,上海《時事新報》主筆、《中央日報》首任社長。精書法,早習李北海,後兼學魏碑,蘭亭,再臨懷素。中國近代著名報人。

生平經歷

民主革命時期

程滄波,幼年讀家塾。1912年進冠英高等國小堂,畢業後考取常州中學堂。因父命改師從錢振鍠先生,成為寄園才子。1917年15歲時與錢氏次女雲蘊訂婚後,即赴滬就讀於南洋中學。後考入聖約翰大學讀了3年。1920年文科轉入復旦大學攻讀政治專業。

大革命時期

大革命時期,1924年正月與錢雲蘊結婚。1925年畢業於復旦大學踏入社會後,任上海《時事報》主筆。1927年初夏赴英國倫敦大學政治與歷史專業學習。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31年從倫敦回國,任國民會議秘書。1932年5月《中央日報》改行社長制,直接對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負責,任《中央日報》、《中央時事周報》社社長,重慶《世界日報》總主筆。後投身政界,歷任國民政府國難會議委員,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秘書,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秘書,江蘇監察使。1937年再去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進修。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到重慶續任《中央日報》社社長。1939年冬調任國民政府監察院秘書長,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在重慶3年多時間,還兼任復旦大學新意系主任,主講《新聞評論與新聞採訪》。1941年9月被中國國民黨中央派往香港,任《星島日報》總主筆,排擠了報社內部原有的進步報人。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回渝,與成舍我等人合作組織中國新聞公司,投資經營重慶《世界日報》,主持該報的社評審員會,任總主筆。上海《新聞報》社長等職。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抗戰勝利後回滬,接管《新聞報》,並自任社長。同年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六屆中央委員。1948年當選為國民政府立法委員。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去香港,任香港《星島日報》總主筆。

台灣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由香港去台灣,歷任台灣“中央大學”、東吳大學、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教授,台灣書法協會理事長。並當選為中國國民黨第九、十、十一、十二屆評議委員,“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後任“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召集委員。1976年2月由其發起成立了書學會 。書學會以“研習我國書法藝術,傳揚中華文化”為宗旨,固定舉行會員書法展,春秋季聚會、國外訪問等活動。撰述《煎熬中的台灣》,在啟示世人如何渡過煎熬的生活。擅楹聯,精書法,早習李北海,後兼學魏碑,蘭亭,再臨懷素。為常州名宿錢名山女婿。

因病逝世

1990年因病在台灣台北市逝世,終年87歲。生平著有《時論集》、《滄波文選》、《土耳其革命史》、《民族革命史》、《歷史、文化及文物》等。

程滄波自題聯

前身定是明月;
今世熟能不波。
——自題暨贈人(手書隸書墨跡聯)

程滄波賀贈聯

紹世詩書思荻畫;
盈庭蘭玉視萱齡。
——賀謝母童太夫人上壽(手書行書墨跡聯)

程滄波撰輓聯

盡籌翊贊興中會,
豹遁居貞塔影樓。
——1934年12月挽民國革命報業第一人陳少白
完一大事因緣而去;
宜其長眠海嶠如生。
——1962年2月挽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鬍適
血淚伴忠魂,江山無恙;
死生關大計,社稷有靈。
——1948年11月國民政府最高國防委員會副秘書長挽陳布雷
寂寞寒窗,三年僵臥孤臣淚;
淒涼燈影,千載猶懷烈士心。
——1964年3月挽國民黨黨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狄膺
借什聲華,自有勛名垂宇宙;
表里純正,俯仰無愧第一流。
——1985年4月挽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余井塘
學術擅中西,零落山丘同一哭;
達官兼名士,蒼涼身世又誰知。
——1981年11月挽台灣當局“總統府”資政葉公超
談笑論英雄,將相帝王,誰是健者;
淒涼感身世,山林鐘鼎,臣本布衣。
——1969年10月挽台灣當局“總統府”國策顧問左舜生
博學多聞,利濟眾生,偉載成已成物;
只立千古,本來面目,渺矣經師人師。
——1964年8月挽台灣商務印書館董事長王雲五
二十年金石同心,天道人事,到此寧論;
千萬世肝膽相照,傷逝念存,勉為其難。
——1935年4月挽近代詞人、書畫家謝玉岑
執手猶溫,音容宛在,不信回生終乏術;
臨門一慟,天地寂寥,也知造物本無情。
——1968年6月挽台灣當局“立法院”院長張道藩
先生崇冠帶領眉,從知亮節清芬,推西蜀父老;
令子美文章風義,最難割慈忍愛,震大漢天聲。
——1939年7月挽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之父郭朝沛

程滄波律詩聯

寥落雄心雨後花,
故山萬里共無家。
張皇文字知何用,(頷聯上)
偃蹇功名亦自嗟。(頷聯下)
閱世差能齊物我,(頸聯上)
觀身已悟等焦芽。(頸聯下)
平蕪煙柳江南夢,
淡月疏窗映碧紗。
——《七律·甲辰歲暮書感有懷諸友》詩聯

附錄:程滄波軼事、趣聞

抗日宣言
程滄波父親程景祥舉人出身,四品候補知府銜的幕賓,俗稱師爺。有名而無權,有銜而無財。滄波3歲時,哥哥夭折,伯無子,他兼祧二房,門庭冷落。程滄波在聖約翰大學時,結識了同學陳訓恕之兄,時任上海商報主編陳訓恩即陳布雷,緣深誼厚,從此影響了程氏一生仕途。程氏1930年留英歸來,由蔣介石的秘書陳布雷推薦,就任國民黨《中央日報》社首任社長,時年28歲,被譽為報界新星,名噪一時。其後半生,任過監察院秘書長、江蘇監察使,又任立法委員達50年之久。
1937年全國抗日,群情洶湧,有一觸即發之勢。6月下旬至7月中旬,蔣介石分批邀請各界領袖人物到廬山,或聚餐或茶話會,邊吃邊談每批七八人,不超過10人,並指定若干要員作陪,陪吃而不發表政見,程氏即為陪客之一。有一天中午,程滄波參加了大學校長、著名教授的談話活動,飯後蔣介石示意他留下,就座後蔣說:“布雷先生病了,你替我寫一篇稿子。”關於其事,程滄波於1976年台灣《傳記文學》28卷第48期發表《蔣總統與我》一文,經過敘述如下:委員長指示是“針對當前時局的一篇稿子,預備在訓練團發表”,並扼要說明內容與要旨,約略談了十幾分鐘後,我請示稿子什麼時候呈閱,委員長指示,今日下午七時。我一看錶,當時已過下午二時半,即致敬而退。到仙岩飯店(牯岺49號),立刻到房中凝思。當時胡適之先生住在我隔壁,他不知如何知道我將起草一篇重要文稿,他跑進我房間說:“委員長平時的文告總嫌過長,你此次能否用三百字完成此文?”我答:“能六七百字或不超過出一千字完成此文,已是吃力,三百字完成此文,我無此本事”,他笑著出去說:“不打擾你了!”我正在凝思奮筆之時,錢大釣(當是任侍從室第一處主任)敲門進入我室說:“你能不能將文稿於5時完畢,因為夫人(按:宋美齡)要看文稿。”當時已逾下午4時,我說你快走,到5時再來取稿。五時一過,錢先生準時而來,我把稿子交給他。當晚8時如約到官邸去。……他(蔣介石)說:“文稿已看過,很好,還有幾處要商量斟酌。”後來連續幾天晚上我都到官邸去,對文告繼續修改。……四五天后方在廬山訓練團發表,那等於是全面抗戰開始的宣言。
我就是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訓練團演講的《對盧溝橋事變後之嚴正表示》。全文約2000字,要點為一:呼籲全國國民要犧牲到底的決心;二:指出盧溝橋事變之嚴重性;三:提出解決盧溝橋事變最低限度的方案。文告義正詞嚴,委婉動人,實際上是國民政府抗戰的宣言。該文告的名如“和平未到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末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犧牲一切之決心,”此事發展結果,不僅是中國存亡問題,而將是世界人類禍福之所系,“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我們已快要臨到這極為人世悲慘之境地。這在世界上稍有人格的民族,都無法忍受的,“我們希望和平,而不求苛妄,準備應戰,而決不求戰”等等,字字鏗鏘,發人深省。因為文告本身表達中華民族的堅強意志和廣大人民民眾團結抗戰的決心,實為歷史不朽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