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家山鄉

程家山鄉位於黎城縣縣城東南部,總面積59.9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25個自然村,2675戶,8172人,耕地面積1246公頃,全鄉呈東北高、西南低之勢,境內溝壑縱橫,層巒迭障,前中片八村為丘陵地帶,後七村為乾石山區,是一個典型的丘陵山區農業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程家山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黎城縣縣城東南部
  • 面積:59.9平方公里
  • 人口:8172人
  • 車牌代碼:晉D
人口數據,歷史沿革,發展思路,農業生產,招商引資,基礎設施,人口,社會事業,衛生、教育,文化體育,行政區劃,相關信息,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程家山鄉
總人口
8395

4373

4022
家庭戶戶數
2520
家庭戶總人口(總)
8322
家庭戶男
4324
家庭戶女
3998
0-14歲(總)
2005
0-14歲男
1022
0-14歲女
983
15-64歲(總)
5782
15-64歲男
3037
15-64歲女
2745
65歲及以上(總)
608
65歲及以上男
314
65歲及以上女
29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8136

歷史沿革

清康熙五年(1666)至光緒九年(1883年)全縣劃設4鄉,轄區內屬漳源鄉管轄。民國24年(1935年),全縣劃為三個區,轄區內屬一區管轄。1953年6月,區下設鄉,轄區內設路堡、鳳子駝、北流、范家莊、程家山、暴家腳6鄉轄12個行政村,隸屬二區所轄。1954年10月,全縣撤區並鄉,轄區內設程家山、路堡兩鄉。1984年5月,程家山公社改稱程家山鄉。2001年,全縣鄉鎮撤併為9個,程家山鄉保持不變。2006年,全鄉轄程家山、路堡、隆旺、暴家腳、范家莊、八辿、南堡、北流、蟬黃、段家莊、高家腳、石機、鳳子駝、張家山、寨腦15個村民委員會,29個自然村。

發展思路

新形勢下新一屆黨委政府班子緊緊圍繞縣委提出的“興工強縣,爭先發展”戰略,全面實施“興工強鄉求突破,調產富民抓基地,科學發展建新村”的發展目標,轉變作風、強素質、搶抓機遇促發展,團結帶領全鄉廣大幹部民眾開拓進取,奮力拚搏,共建和諧、富裕的程家山鄉。

農業生產

農村經濟持續快速建康發展,全面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最佳化產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經濟,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78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647元,至目前,上級財政撥入411572元,已全部劃撥到位。
程家山鄉程家山鄉
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大力發展特色經濟,倡導“務工創業模式”、“生態富民模式”、“高效農業模式”、“特色經濟模式”。做強勞務輸出,核桃乾果及畜牧養殖三大產業,年勞務輸出1000餘人,培養經濟人40個;完成通道綠化30公里,核桃樹現有量達到15萬株;依託黎宏養殖公司,新上百頭豬場4個,全鄉豬飼養量達到3500頭,建成尖椒、玉米制種、移動大棚蔬菜、特色瓜果四大基地,尖椒麵積每年穩定在2000畝左右,玉米制種5000畝左右,蔬菜面積達1000畝,西瓜種植達到1000畝,套裝蘋果100萬袋,積極組建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2個,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

招商引資

招商引資取得了新突破,出台優惠政策,轉變招商理念,創新招商方式,新上500萬元以上項目3個,通信實業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新上高純美生產線項目,黎城偉佳商貿有限公司預計年創利稅300萬元,源青堡養殖有限公司承包荒山2000畝,發展以生態綜合養殖、種植農副產品深加工,發展農家樂旅遊為主。
程家山鄉程家山鄉

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全鄉共完成村村通水泥路15個村,20公里,9個村通了公車,80%以上戶看上了閉路電視,100%的村通了固定電話,100%村通了自來水,100%村鋪開了沼氣建設工程,投資20萬元建成程家山鄉敬老院一所,多方籌資130萬元,完成了段家莊、范家莊、路堡、程家山國小的危房改造任務,全鄉中國小實現了校校無危房,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人口

全鄉1958年有2023戶,7218口人;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全鄉2211戶,8025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全鄉2548戶,9538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有2598戶,9338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鄉2535戶,8395人。2002年,全鄉2670戶,8918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48人,位居全縣第四。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大學專科學歷的40人,高中(含中專)421人,國中2955人,國小3660人,文盲392人,在總人口中分別占0.48%、5.01%、35.2%、43.6%和4.67%。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社會保障工作紮實推進,全鄉參加醫療保險人數達7196人,參合率達90%,農村低保人數586人,五保戶47人,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2006年共發放救災款12000元,救災糧280袋,優撫對象42人,發放優撫款47800元,社會捐助10400元。全面落實了“兩免一補”政策;規範農村財務管理,實行村賬分管,村級債務為628.55萬元,債權400783元,籌資2.4萬元,籌勞1.54萬個;積極繁榮農村文化事業,全民健身活動和競技體育蓬勃發展,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全鄉共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新項目23個;計生工作堅持“三為主“的方針,全鄉穩定了低生育水平。當年出生52人,其內計畫內一孩子33人,計畫內二孩15人,計畫外二孩4個,四術74例,其中女扎22人,上環50人,皮埋2例,落實好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舉,其中獨生子女62人,退二孩指標3戶,雙女戶3人,60周歲以上29人。武裝、老齡、婦聯、民政等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衛生、教育

1952年,程家山成立第二區衛生所,1958年,衛生所改稱程家山公社醫院,1984年院名改為“程家山鄉衛生院”。2006年,鄉衛生院占地1161.8平方米,建築面積613.2平方米,有職工11人,其中主治醫師2人,執業助理2人,執業護士1人,初級衛生技術人員3人,門診2200人次,業務收入10餘萬元。2006年,全鄉參合人數達7003人,參合率達到88.8%。2002年,全鄉有國小15所,中學3所。2010年有完小3所、中學1所。

文化體育

20世紀50年代,轄區內劉金水音樂團全縣有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轄區內范家莊、北流、隆旺、路堡等村音樂團相繼恢復。程家山鄉自古以來就流傳著濃厚鄉土氣息的民間文化藝術。上黨落子就始源於黎城落子,而南堡村對黎城落子的形成產生過重要影響,黎明劇團第一個女演員路重喜、著名上黨落子演員靳金娥等均出自程家山鄉。傳統體育項目有籃球、桌球、武術等。文物有路堡村的聖源王廟,又稱龍王廟。據記載,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延祐二年(1315)維修,清乾隆二十年(1755)再次維修,屬元代建築風格,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行政區劃

相關信息

(1)黎城縣程家山鄉婦女轉變思想成為致富能手
程家山鄉
長治市黎城縣程家山鄉婦聯從提高婦女素質,轉變思想觀念入手,組織全鄉婦女在創收致富上做文章,成立了“婦女三產服務中心”,效果顯著。
為了幫助廣大婦女掌握致富項目,鄉婦聯決定每個月的15日為例會日,對各村婦代會主任進行以會代訓、並且請本地土專家、致富女能手講授技術培訓,每半年進行一次創收致富評比、組織婦女向刺繡、編織等女能手,學習。鄉婦聯通過樹立路堡村焦寸玲西瓜種植,張孝玲的養豬場,北流村張軟蟲的養雞廠,李巧煥的磚廠以及北流張乃香為首的繡織組、以路堡李愛珍為首的草編組、以南堡常芹香為首的編笆組等先進示範典型,在全鄉婦女中形成了你追我趕爭上游的競賽氛圍。該鄉新發展50頭以上養豬婦女戶5個,百隻以上養羊婦女戶11個,500隻以上養雞婦女戶4個,勞務輸出婦女有85名,新發展女經紀人4名,到長治、太原、北京、深圳尋找市場。
為順利實現人均增收260元的奮鬥目標,發揮好“半邊天”的作用,鄉婦聯認真總結經驗,加強引導,用看得見摸得著活生生的典型教育廣大婦女,使全鄉婦女放開手腳,從家裡頭勇敢地走出來,闖市場,抓創收,顯身手,同時鄉婦聯抓住本地特色,掌握市場需求,發揮和藉助本鄉在外工作人員的人際關係,為全鄉婦女提供經濟發展項目,可靠信息,先進適用技術。
(2)黎城縣程家山鄉依靠特色農業走產業化致富路
程家山鄉位於漳河沿岸,這裡四季溫暖,水源豐富,小氣候明顯,是個典型的以農業為主的鄉鎮。從去年開始,該鄉鎮依靠本地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逐步走上了一條依靠特色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的致富路。
程家山鄉路堡村經過多方考察,先後投資60餘萬元引進生貴式大棚120個。為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村委會採取每個大棚補貼1000元的優惠政策。大棚建成後,村委會在縣科技局的幫助下,多次聘請蔬菜專家來村里指導技術。在專家的指導下,120個大棚第一茬全部種上了青椒。前茬青椒已全部收穫完畢。據該村村民路少飛介紹,他共投資1.6萬元建了四畝生貴式大棚,每畝按專家建議種植青椒3000株。從實際收入來看,每株青椒至少收入1.5元。到8月上旬,僅第一茬蔬菜就已全部收回成本。第二茬蔬菜已全部種上西葫蘆,新鮮西葫蘆將大量上市,畝產量將達到萬斤以上,畝收入至少也在5000元左右。如果不出意外,種植的四畝大棚純收入應該達到2萬元。
此外,程家山鄉還利用當地優勢建成了千畝早實嫁接西瓜基地,千畝套袋蘋果基地,千畝中藥材基地等一批特色農業基地,並湧現出了一大批像路少飛一樣的致富典型。在這些典型的帶動下,全鄉民眾發展特色農業的積極性高漲,全鄉正在逐步走上依靠特色農業實現產業化的致富路。
(3)黎城縣程家山鄉樹立防火機制
2006年入春以來,黎城縣程家山鄉黨委、政府以構建“護林防火”長效機制為著眼點,堅持“植樹造林,護林防火”兩手抓,都要硬的宗旨,牢牢把握護林防火,防患於未然的主動權。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機制。鄉、村相繼建立由鄉護林防火領導組——村護林防火領導組——村護林防火應急、巡邏小分隊——村民護林防火中心戶為架構的四級護林防火預警網路。二是強化責任落實機制。一旦發生火災,無論從鄉到村或從村到鄉,都能按照火災處理流程示意圖找到相應的責任人,以最快速度調集人員進行火災撲救工作,消除一切火災及隱患。三是考核監督機制。一方面健全村組值班考勤制,實行24小時零案報告制;另一方面,鄉里實行常規考核與經常性監督評議相結合,通過明查暗訪對鄉護林防火工作人員和四級預警網路所涉人員的在崗工作情況進行測評打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