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孝剛

程孝剛

程孝剛(1892-1977),號叔時,江西宜黃縣城人。鐵道機械工程專家,技術教育家,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委員(院士)。我國鐵道機車工業和運用管理的開拓者。他是臨川區域的中科院五位學部委員(院士)之一,與著名科學家胡先驌、吳有訓被譽稱為民初“江西科壇三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孝剛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西宜黃縣
  • 出生日期:1892年
  • 逝世日期:1977年
  • 職業:鐵道機械工程專家
  • 主要成就:鐵道機車工業和運用管理的開拓者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歷任職務,撰寫考察報告,擔任標準委員,修建株洲機廠,西南國際通道,任交通部技監,浙江大學教授,中鐵開拓者,借款修建,北洋軍閥垮台,建立機車工業,創建機車工廠,培養技術人才,科學救國,民主堡壘,就任系主任,交大遷校西安,提出了提案,個人經歷,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程孝剛,機械工程專家,技術教育家;中國鐵道機車工業和運用管理的開拓者。長期從事中國鐵路機車運用、檢修、製造、科研工作和技術教育。主持創建了株洲機廠,為鐵道建設、牽引動力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先後擔任交通大學教授、副校長、校長近三十年,培育了大量機械工程技術骨幹。
程孝剛

人物經歷

少年
程孝剛,字叔時。1892年農曆閏6月24日生於江西省宜黃縣城南官巷一個書香世家,父親程忠詡為前清光緒甲午正科舉人。程孝剛自幼聰穎好學,通讀經書,涉獵維新叢刊。14歲應縣考,取為前十名,府考連取五個合府第一名,被縣人視為才子。因科舉廢止,先後就讀新式學校撫州中學和心遠中學,習英文、數學。1909年入江西省高等學堂讀理科,成績優異。1912年考取省公費留美。1913年秋入美國普渡大學(PurdueUniversity)學機械工程專攻機車專業,1917年畢業獲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程孝剛程孝剛
美國留學
在美留學期間,既奠定了現代科技基礎,又得到實際鍛鍊。他利用假期深入工具機工廠、鐵路工廠、機務段直接當工匠實幹,不怕髒累,參加機車修理。畢業後到美國著名的鮑爾溫(Buldwin)機車製造工廠實習,先後在設計室和生產各個主要工序直到組裝試車,結合專業進行了比較系統的實踐。這種理論和實踐密切結合的方法,一直貫串到他一生的工作中。
發起中國工程學會
在美期間,他積極參加科技普及活動,1918年在紐約發起組織“中國工程學會”,學會後遷國內,成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的前身。這種立志科學救國的宏願一直激勵程孝剛運用各種方式,團結廣大科技人員,開展學術交流。
投入中國鐵道建設事業
1918年底回國途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程抱著一心為祖國建設的心情,提出自己就業一不做官,二不教書,三不做買辦的雄心壯志投入中國鐵道建設事業。1921年春在南京與程的老師南昌心遠中學校長熊純如先生的侄女熊耀初女士結婚。

歷任職務

自1919年程擔任中國東北中東鐵路技術監管員起一直到1947年近30年,歷任中東、津浦、膠濟、北寧、粵漢等鐵路局的機務工程司、機務段長、處長;濟南、浦鎮、株洲等機車工廠的工程司、車間主任、廠長、籌建處長等職務;抗日戰爭勝利後,擔任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技監,分管鐵道方面最高技術決策。
1928年擔任國立交通大學秘書長,校長蔡元培實際未到職,由程代主校政。

撰寫考察報告

1931年春,鐵道部為了整頓、規劃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派程孝剛任團長,率專家20多人赴日本考察鐵道機車、車輛製造、維修和科研情況,程主持撰寫的考察報告對中國鐵路建設影響深遠。

擔任標準委員

1932年,程在擔任部技術標準委員和津浦鐵路機務處長時,積極參與了南京火車輪渡工程和渡輪的設計,連線津浦、滬寧兩個鐵路的輪渡於1933年10月啟用。程為進行英國建造的輪渡試航,晝夜奔波,添乘手搖小平車,不幸在途中相撞,致使小腿骨折,經送上海搶救治癒。

修建株洲機廠

1936年主持修建株洲機廠,從廠址選定、廠房布局、車間和工藝流程的總體設計以及組織施工、訂購安裝設備,程都親自全力以赴,以身作則,帶領一批中國工程技術人員,在沒有一個外國人參與下,經過兩年拼搏,終於建成開始修理機車。1937年日寇進犯,1938年8月多次遭到日機轟炸,職工傷亡,設備破壞,工廠被迫拆遷到柳州後方。

西南國際通道

抗日戰爭期間,為了打通西南國際通道,程又於1940年參與了滇緬鐵路的籌建工作,擔任機械總工程司兼機務處長,深入內地踏勘選線,組織施工,後因戰局發展,被迫停建。此時後方鐵路器材短缺,機車失修、不足。程倡議並組織一批技術力量在湘桂鐵路桂林機廠將美國十輪大卡車改造為輕便鐵路機車,在黔桂線上試運成功,部分解決了牽引動力不足的困境。

任交通部技監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程任交通部技監,並著手籌建技術研究所,又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長。1947年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國立交通大學學生運動遭到南京政府的鎮壓,引起廣大社會輿論的抗議譴責,當局不得已,邀請在工程、學術界有崇高威望的程出任校長,妄圖壓制學生的正義鬥爭。但程以“學府以內思想自由”和“要交大安定、自由”的治校方針,在許多關鍵時刻與國民黨反動當局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同情支持學生運動,保護了一批進步同學。1948年夏因堅決拒絕反動刑庭傳訊學生的無理要求,被迫辭職。

浙江大學教授

1949年1952年在浙江大學任教授,1952年又回到交大工作。除親自執教外,為鐵路牽引動力的發展、課程教學、科研規劃,嘔心瀝血達25年。新中國的建立喚發了程為祖國強盛的無比熱情,他被選為第一、二、三屆中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學部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科技協會副主席,《辭海》副主編、機械工程分科主編。多次參與了中國最高層次關於科學技術、鐵路牽引力的發展規劃和重大項目的研討。程不顧年邁多病,率領師生深入西北、西南鐵路及戚墅堰、四方、株洲機車工廠,開展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並以人大代表身份到江西、山東西安等地視察。1977年8月在上海病逝,為祖國建設奮鬥了終生。

中鐵開拓者

舊中國無論洋人獨資或借款修建的鐵路,經營管理大權全由外人把持,機車車輛都由外國進口,這些技術部門更是洋人獨霸。各鐵路技術標準不一,管理制度各搞一套。只在本世紀二十年代,有了像程孝剛這些技術專家,經過艱苦鬥爭,才逐步建立起中國鐵路自己的管理機制和技術規範。30多年來,程從中東鐵路開始到交通部技監,不但主持生產第一線機車運用、修理、製造工作,還親自參與編審鐵路機械工程許多基本法規、技術標準,是中國鐵路機械工程的開拓者。
沙俄大量侵占我國土地
沙俄以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修建的中東鐵路,不僅大量侵占土地,而且有行政、司法、稅收特權。1919年美、英、日等國在破壞蘇聯十月革命,出兵西伯利亞的同時,也想乘機控制中東鐵路。中國政府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特派交通部技監詹天佑為代表參加監管。程為監管會下設技術部的機務監管員,先後在海拉爾、哈爾濱與美國、白俄專家進行交涉,為取消特權、維護國家權益作了堅決的鬥爭,也為1924年中蘇共管這條鐵路打下基礎。程時年27歲,剛踏入鐵路,就以優異技術學識和愛國精神,經過3年的複雜鬥爭取得了信譽。

借款修建

津浦鐵路北、南兩段分由德、英借款修建。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經過鬥爭,收回了德國對北段的管理權。1921—年當程到濟南機車工廠擔任工程司時,德國技術人員已全部撤走,設備破舊,生產近乎癱瘓。程從培訓工人、整修設備入手,開始恢復機車大修,後擔任組裝車間主任,推行修車統一計畫作業和配件維修,使機車廠修台數逐月上升,解決了失修狀況。1923年程勝利接管膠濟鐵路機務工作,更顯示出他的才智。這條鐵路是德國1898年獨資修建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中國、日本都對德宣戰,但日本卻在英、法的支持下居然強占膠濟路,直到1922年華盛頓國際會議裁決由中國出錢贖回接管。程任這條鐵路的車輛課長(即機車車輛科長)兼青島機務段長。在日本霸占的七年中,所有技術要害、機車司機均由日本人把持,根本不相信中國人有能力接管,而且等著1923年1月1日中午一過,日本人全部離崗,中方全線停車出笑話,好再請他們回來。程到青島段後,奮戰1個多月,選拔了一百多名中國老司爐,親自上課培訓,精心組織。於接管這天,當日本人撤下後,中國人自己開始駕駛火車,所有客、貨列車達到安全、正點,為中國人接管鐵路開創了一個光輝範例,也大長了國人志氣。當時直、奉軍閥統治,大量掠奪鐵路的經濟收入,致使員工生活困難,設備失修。程憤而以筆名投書上海《申報》,揭發軍閥侵占路款,引起社會輿論憤慨,迫使北洋政府撤換鐵路局長。這充分顯示程為人剛正,不畏權勢。當然在那種環境惡劣條件下,技術專家無法施展才能,程終被迫離開,到雲南箇舊至碧色窄軌鐵路擔任總工程司。

北洋軍閥垮台

1927年北洋軍閥垮台,程又回到津浦鐵路擔任機務處長兼浦鎮廠廠長,先後又任北寧路機務處長、鐵道部技術標準委員會委員、新線建設工程委員會機務處長。針對當時中國鐵路技術標準混亂、各個鐵路都承襲列強管理制度的情況,程首先聯合北寧、津浦、平漢、京綏、京滬等5個鐵路局機務處長制定了中國人統一的機車運用、檢修規則、司機技術標準和等級。同時,他還和工務部門一起,第一次公布中國機車軸重標準,配合新定的橋樑等級中華20級和16級,確定機車動軸軸重為:幹線機車為5000磅(22.5噸),支線機車為3500磅(15.8噸)。並以美國為日本設計的“Mikado”型(即現稱的解放型)和“Consolidation”型(即現稱KD型)為標準型,度量衡一律改為國際公制。從此,結束了中國鐵路並用英、美、法、俄、德、日國技術標準和管理規章的混亂局面。中國第一部自己編訂的《機車製造規範》和《車輛材料標準》都傾注了程的心血。這些技術標準、規章一直沿用到新中國建立的前夕,為鐵路建設和發展打下了一定基礎。

建立機車工業

舊中國鐵路運用的機車全部由國外進口,全路4069台機車就由美、英、日、德、法、俄、瑞、比、捷等九個國家生產,機型混雜有187種。程孝剛從留學美國起,就立志要建立中國自己的機車工業。後來他擔任南京國民政府鐵道部技監,主持技術標準、新線建設工作,積極為實現這一宏偉構想而奮鬥。

創建機車工廠

1931年4—6月,程率領由鐵道部和北寧、津浦、平漢、京滬、隴海等鐵路18位高級機械專家組成考察團,考察了日本機車車輛製造、國有鐵道工場維修和鐵道科研開展情況。考察團員深入現場,認真鑽研,備受日方讚揚。回國途中又順便考察了當時由日本管理的朝鮮漢城機廠和大連機廠,同時也視察了瀋陽、長辛店、濟南、青島、浦鎮、吳淞等國內幾個主要機車、車輛維修工廠的現狀。回國後撰寫了《鐵道部赴日本國有鐵道工場考察報告》上下兩大冊,810頁,96萬字,翔實地介紹了日本機車車輛工業的生產組織體制、車間布局、工藝流程和各項科研開展情況,還附有大量圖片、統計資料。針對中國當時情況,在報告的後半部分,著重對發展機車車輛工業提出了厲行標準、健全組織機構、建立鐵道中央製造工廠、開展計件制度、人才培訓、加強科研部門和材料、配件供應等問題。又針對國內各工廠實況分別提出改進意見。這份報告充分顯示了程和專家們為振興中國鐵道事業,創建自己的機車車輛工業的遠識灼見。儘管受當時條件限制,這些規劃和構想未能全部實現,但對以後中國鐵道建設的發展影響深遠。不久,在程的主持下,在中國建立兩個生產中心:其一,將上海吳淞工廠遷到戚墅堰作為製造客、貨車中心;其二,在湖南株洲建立製造機車中心。1936年5月程親自擔任建廠籌備處長,在株洲田心的一片農田中,開始了艱苦創建工作。從設計布局、工程施工、設備安裝,程都親自動手,組織實施。他採用了當時美、日等先進的機車製造工廠的總體布局和工藝流程。1937年3月又從英國定購了主要工具機。設備到後,立即進行安裝,晝夜不停。這年7月,因抗日戰爭爆發,他將從北方鐵路工廠後撤的技術人員和裝備,充實到新建的工廠。儘管多次遭到日機轟炸破壞,在程和助手茅以新以及廣大職工的努力下,終於在1938年上半年開始修理機車,支援了抗戰。同年8月工廠遭到日機轟炸,職工傷亡30多人,11月長沙大火後,被迫又拆下設備遷到柳州。從創建株洲機車工廠這一經歷中,充分顯示了程的卓越技術知識和優秀的組織能力,以及和廣大職工同生死、共患難,不畏艱險的愛國主義精神。這所30年代設計創建的工廠,廠房宏偉,工藝布局合理,主體車間具有一定的規模和相應起重設備,為建國後株洲工廠成為中國南方修理機車的主力廠,後為擴建轉為電力機車廠打下了良好基礎。
解決株洲至韶關爬越南嶺山區的牽引動力
程在主持株洲建廠前,還擔任粵漢鐵路運輸處長。為解決株洲至韶關爬越南嶺山區的牽引動力,在程的支持下,鐵道部路政司技正、留美機車專家應尚才負責設計了大型蒸汽機車(現名為KF1型)。這是中國首次自行設計的,採用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技術。這批機車購置費用是借自中英庚款,株洲工廠尚未建成,才由英國的沃爾岡工廠中標承建。這種機車從設計、運用,以及解放後的改造,程都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給予極為寶貴建議。1942年,程為了解決後方鐵路機車不足困難,創造性地用美國進口的大卡車改造為輕便機車,撰寫的《輕便機車試驗報告》極大鼓舞了中國機械工程界。

培養技術人才

程為建立中國的機車工業的宏偉構想,只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夢想才能變成現實。特別自1952年後,他除擔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起重運輸系主任、副校長,培養了大量從事機車、車輛工程技術人才外,又擔任人大代表、科學院學部委員、上海市科協副主席,積極參加國家有關鐵路牽引動力的發展規劃、重大決策、學術研討,以及新型動力的設計、試製,嘔心瀝血提出許多極為珍貴的建議和見解。
改進蒸汽機車的性能
1956年,程率領上海交大有關專業的教授參加了周總理主持召開的中國科學發展十二年規劃會議。和石志仁等人一齊對中國鐵路牽引動力的發展提出了比較全面的綱領性要點:要積極進行內燃、電力機車新型動力的研製,改進蒸汽機車的性能。1960年程和沈諴教授合著的《十年來鐵路機車的發展》一書中,又明確提出:
——蒸汽機車在現有基礎上改進牽引性能,提高效率,節省燃料,研究利用劣質煤;
——內燃、電力機車是動力發展方向,在試製的基礎上,集中力量,突破技術關鍵問題,早日批量生產;
——研究試製燃氣輪機車;
——研製適用於地方輕軌鐵路的機車。
參與主型新動力的方案研討和試驗
程不但從事高層次的規劃的編制,還參與幾個主型新動力的方案研討和試驗。1958年組織上海交大機車專業的師生參加戚墅堰機車工廠研製中國第一代內燃機車“先行號”。1959年10月當這台功率為1470kW的內燃機車由戚墅堰勝利運行到上海,程在上海車站的慶祝大會上發表了熱情的講話,極大地鼓舞了從事新動力研製工作的職工。同時程還分別對株洲機車工廠研製的第一台“6Y1”型電力機車,青島四方機車工廠研製的液力傳動內燃機車“衛星號”、內燃動車組給予技術幫助和支持,為中國鐵路的牽引動力的發展進行了艱辛的努力,是動力改革的開拓者之一。

科學救國

抱著科學救國的宏願,從美國學成回國。30多年北洋、國民政府的反動統治教育了程,面對現實也只能是深惡痛絕,不同流合污而已。只在1947年至1948年在他擔任國立交通大學校長時,在進步和反動兩種勢力處在尖銳鬥爭中,才顯示出他的主持正義、不畏強暴,支持人民解放事業的高貴品德。

民主堡壘

1947年初,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正處在一個轉折時期。被黨中央稱為第二條戰線的蔣管區人民向反動政府展開了激烈的鬥爭。在黨的領導下,在中國、上海市廣大學生的支持下,被譽為“民主堡壘”的國立交通大學,勝利地進行了一系列的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示威抗議活動。特別是這年5月13日,3000多同學自己駕駛機車,由上海站開出進京請願列車,鐵路運輸中斷一天,迫使反動政府答應放棄迫害交大的命令,沉重地打擊它的反動氣焰。此後,南京政府準備對交大進行血腥鎮壓,妄圖撲滅高漲的上海市人民的民主運動。6月宣布學校提前放假,7月逼令校長吳保豐限期離職離滬,8月組織交大整理委員會,圖謀對進步同學開刀。由於遭到中國和上海人民、社會輿論的譴責,陰謀未能得逞,被迫於9月任命德高望重的程孝剛任上海交大校長。
當時,程一方面從愛護交大出發,不願這個專門培養交通事業的學府遭到毒手,又感到情勢危急。經再三推辭,直到取得教育部長朱家驊同意他的“學府以內,思想自由”的治校方針後才就任,並公開聲明“要讓交大安定”。在歡迎他到校視事的會上,接受學生的合理要求,保證交大安定自由。此後的一段時間,學校低制了反動軍警進校干擾,局勢暫時緩和,使交大這個學生運動的骨幹陣地在新的鬥爭形勢下得以鞏固,黨的宣傳報導,以及中共上海大學區委出版的《號角報》能夠在同學中半公開的傳播,推動了1948年上半年學生運動進一步發展。1月16日上海市74所大中學近四千多同學在交大校園集會抗議英帝在香港的暴行,會後遊行到外灘英總領事館,迫使英方降下英國國旗。在上海學聯的組織下,5月3日、4日兩天在校園舉行了近萬人的民主晚會。5月10日在校體育館國際學聯代表布立克曼向全市學生代表講話,隨即成立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上海市反美扶日聯合會”。這些重大活動,都是在學生自治會事先取得程和許多進步教授的支持下,才能勝利進行的,這沉重地打擊了反動政府,引起了當時上海市長吳國禎以及反動報紙的驚慌和叫囂。《中央日報》在社論中公然提出對交大學生要“操刀一割”。面對這種形勢,程毅然挺身而出,於6月1日在上海《大公報》發表了反美扶日的文章;在學校辦公室和大學校長聯席會議上和吳國禎展開了面對面的爭論。吳狂叫對學生要“導之以政,齊之以刑”,程卻針鋒相對提出要“導之以德,齊之以禮”,並說“學生的愛國行動沒有超出學術、思想自由的治校方針”,“身為校長有責任維護交大安定、自由”。後來,他堅決拒絕了反動政府特刑庭第一次拘捕16位同學,第二次傳訊19位同學的無理要求。特別在6月3日和26日兩次在交大體育館召開上海市反美扶日民眾大會上,吳國禎在大會上大肆吹捧美帝的發言遭到幾千學生的斥責;更受到會的馬寅初、陳叔通、馬敘倫、周谷城、許廣平、盧於道等民主人士的駁斥。當學生自治會決定6月5日參加全市學生遊行示威時,程和18位系主任根據當時校外已被武裝軍警包圍的狀況,在4日深夜規勸同學,不宜上街,避免流血,只在校園內遊行。程一直站在辦公室門前觀看,表示支持。程由於維護真理,主持正義必然受到反動政府的壓力,被迫於6月底提出辭職,全校師生一致挽留,同學紛紛簽名,並派代表赴南京請取消辭意,無效。七月底,程離校時發表了《致同學的公開信》,表明了立場。也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條件下,程支持了學生運動,保護了大批進步同學未遭毒手,並先後離校投向解放區,到華北解放區的幾位同學還受到程的親友接待。也正是程的不畏強暴的正義言行,客觀上保護了交大這個民主保壘,使它在白色恐怖統治下能夠在人民解放鬥爭的第二條戰線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因之,在他憤而離校時,學生自治會向程贈送“不願意您離開交大”錦旗,這真摯的10個字正是凝結著廣大師生對程的敬愛和意願,也是對程在這場激烈鬥爭中最好的評價。程一直珍藏,解放後懸掛在自己的居室,並多次向親友表示“在交大一年,因為和學生站在一起,心情是愉快的”。
調上海國立交通大學
1952年10月,程由浙江大學調上海國立交通大學,一直到1977年辭世。這是他第三次到交大任教。25年來歷任教授、起重運輸機械系主任、校務委員、副校長。在他直接教學的機械系先後有機車車輛專業畢業生1360人,研究生46人;大多數都成為新中國機車車輛製造、管理、科研、教學方面的技術骨幹,為鐵道建設事業培養了大批高級技術人才。

就任系主任

為了迎接社會主義建設,保證第一個五年計畫工程技術人員的需要,中國高校進行院系調整,程就任系主任。開創伊始,百端待舉,他以極大精力從專業設定、專業課程和教材編寫都是親自動手,針對中國實際,不盲目照搬蘇聯的課程安排。在設定了蒸汽機車製造和起重機製造二個專業後,1954年又開始增設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車輛製造三個新專業,並將學制從四年增至五年;在中國高等工程技術教育史上,程率先比較系統地、全面地為機車、車輛專業從設計理論、製造工藝、試驗和運用擬定了課程計畫和教學大綱。
對待學生、青年教授,程一向以身作則,親自講授,治學嚴謹,倡導身教、言教並重。在建系初期,師資、教材短缺,急待開出的新專業課程很多。程選拔了一批青年教師進行培訓,以嚴格的培養計畫和教學考核,促使許多優秀教師迅速成長,走上講台。他還以自己的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生產實踐,親自開課講授《蒸汽機車製造工藝學》、《牽引計算及制動》。程自留學美國起,一貫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針。在嚴格理論基礎教學的同時,積極組織師生從事機車、車輛方面實踐。自己在繁忙的教授、系務、校務之外,還從事蒸汽機車提高熱效率的研究。1953年提出機車鍋爐結構新設計方案,將伸入大煙管中過熱器改成為獨立的整體過熱器,安裝在鍋爐中部的過熱煙箱內。這樣可提高蒸汽的過熱溫度,受熱面積增加20%左右,蒸發量提高10%左右,較大地提高機車的熱效率和功率。1956年他提出蒸汽機車燃用煤粉的建議,此課題被列入國家十二年科學研究規劃,並任課題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他親自製定試驗大綱,設計改裝了鐵道部調撥的試驗機車,進行了煤粉燃燒的模擬試驗和熱效率的檢測、經濟效果預測。在他的帶動下,調動了廣大師生的熱情,並通過科學試驗、生產實踐,提高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
率領師生到鐵路沿線進行考察
程還率領師生到鐵路沿線進行考察。1965年暑期,他不顧73歲高齡,親自帶領有關教師組成西北、西南鐵路調查組,往返行程八千餘公里,歷時28天。在蘭州烏魯木齊寶雞等地走訪了路局、工廠、研究所、院校;添乘了中國第一條寶雞—鳳州電化區段的電力機車;還組織調查組對邊疆鐵路的建設、運營、防止風沙、機車車輛的適應性、職工培訓提出內容豐富和中肯的建議。
為籌建上海交大機車、車輛專業實驗室,程帶領有關老師到大連機車研究所對當時中國唯一的機車定置試驗台進行考察,對實驗室的選址、專用線鋪設方案都深入細緻研究,為提高師生從事科學試驗和生產實踐創造了良好條件。

交大遷校西安

1955年國務院關於交大遷校西安的決定,以及周總理的一系列指示,程都堅決擁護和認真貫徹,對穩定師生,保證正常教學作出了貢獻。
程的平易近人,聯繫民眾,關心廣大師生的福利,深受全校的愛戴,一度被民眾推選擔任教育工會交大委員會主席。
新中國的建立,社會主義建設的蓬勃發展,更鼓舞了程孝剛投身於人民科技事業的熱潮中。除了從事工程技術教育和鐵路牽引動力的研究外,程還擔任科學院學部委員、人大代表、上海市科協副主席和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積極地參加許多國家高層次科技決策和學術交流活動,並提出不少帶有方向性的建議和重要見解。

提出了提案

1957年2月,程在參加中國人大會上,為改進大學教育,就加強教育和生產相結合的問題提出了提案。並於2月9日參加了周總理親自主持有關人大代表和幾所大學領導就三十條提案進行座談,直接參與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工作。在他參加制定的國家科技發展十二年規劃確定後,程又提出《中國科學院應設立生產力研究委員會以配合國家經濟建議計畫》書面建議。針對中國在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的科研、生產機構分散、互不協調、彼此脫節現象,他於1956年向科學院技術科學部提出了一個全面規劃,包括從中央到基層機車、車輛生產管理、科研、教學三個方面的分工和八項具體構想,推動了這個領域的各方力量,協同前進。
程擔任上海市科協副主席期間,實際負責會務和學術交流工作。他發表的協會工作報告和總結,充分顯示程的組織工作水平。他團結和組織上海廣大科技工作者,開展各項專業學術交流活動,為社會主義建設獻計獻策。
帶病堅持參加《辭海》的編輯
在“文革”期間,學校教學和學術交流活動中斷,加之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但程仍帶病堅持參加《辭海》的編輯,直接撰寫和審定機械工程學科的辭條和《機電詞典》,直到病逝。他為普及科技知識,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套極為實用的工具書籍,譜寫了一個愛國工程技術專家的一生。
樹立於上海同濟大學校園內的程孝剛先生塑像樹立於上海同濟大學校園內的程孝剛先生塑像

個人經歷

1892年農曆閏6月24日生於江西省宜黃縣。
1909—1911年南昌江西高等學堂理科畢業。
1913—1917年美國普渡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獲機械工程學士學位。
1919—1921年任中東鐵路技術監管員。
1921—1922年任津浦鐵路濟南機廠工程司,機車車間主任。
1922—1925年任膠濟鐵路車輛課課長兼青島機務段長。
1926—1927年任雲南個碧鐵路機械總工程司。
1927—1928年任津浦鐵路局機務處長兼浦鎮機廠廠長。
1928—1929年任國立交通大學秘書長。
1929—1930年任北寧鐵路局機務處長。
1930一1932年任鐵道部技術標準委員會委員,1931年春率團赴日本考察鐵路機車工廠。
1932—1935年任津浦鐵路局機務處長。
1935—1936年任鐵道部新路建設委員會委員兼機務處長。
1936—1939年任鐵道部株洲機廠籌備處長,粵漢鐵路局運輸處處長,主持株洲機廠新建工程。
1940—1943年任滇緬鐵路機務處長,滇緬鐵路督辦公署機械總工程司兼機務處長。
1943—1946年任軍事委員會工程委員會機務處長。
1946—1947年任交通部技監,兼技術研究所籌備主任。
1947—1948年任國立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1949—1952年任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教授。
1952—1977年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起重運輸機械系主任,1958年任副校長。
1955年中國科學院技術部學部委員。
1977年8月病逝於上海。

主要論著

1程孝剛主編.鐵道部赴日本國有鐵道工場考察報告(上下兩卷).南京鐵道部,1932.
2程孝剛.敘昆滇緬鐵路之建築標準問題.昆明:雲南日報,1939.8.20.
3程孝剛.工程常識與現代生活.重慶:大公報,1944.6.
4程孝剛.輕便鐵路機車之研究試驗.桂林:1944.
5程孝剛.工程政治.上海:大公報,1948.6.16.
6程孝剛.視察株洲鐵路工廠報告.1950.
7程孝剛.機車鍋爐新設計的擬議.機械工程學報,1953.1(2).
8程孝剛.從生產角度來研究投資計畫.上海:1957.
9程孝剛主編.蒸汽機車燃用煤粉的研究.上海交通大學熱力機車教研組,1959.
10程孝剛,沈諴合著.十年來鐵路機車的發展.北京:人民鐵道出版社,1960.
11程孝剛.十字形鋼筋混凝土軌枕的設計和說明.上海交通大學科學研究處,196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