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姓家譜

程姓家譜

程姓家譜是歷代多由程姓族人修撰的譜書,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時期,家族世系是家譜的中心內容,為譜書所必備,程氏譜書就內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譜書大體相同,同樣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規、先祖行狀、家族文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姓家譜
  • 姓氏:程
  • 起源時間:春秋時期
  • 撰寫者:程姓族人
程姓起源,主要內容,概述,序言,例言,家族世系,家族法規,文獻目錄,程姓字輩,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一、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黎的後裔。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後裔伯符(一作喬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於是就產生了程氏。
傳說,上古時候。民間祭祀很亂,社會很不穩定。顓頊高陽氏為了使百姓從雜亂的祭祀活動中解脫出來,安心生產,就委派他的孫子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靈;重黎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後來重黎的子孫就世襲了這一官職。商朝時封重黎的孫子於程(今河南洛陽市東,也有說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建立程國,稱為程伯,其子孫以國名程為姓。
北宋時歐陽修等人修撰的《新唐書》七十五卷《宰相世系表》中說:“程氏出自風姓。”南宋學者鄭樵撰寫的《通志·氏族略》也說:“程氏,伯爵,風姓。”由此可知,程氏源出於風姓。
除程氏出自風姓外,任氏、宿氏、須句氏、顓臾氏也都源於風姓。風姓為太昊伏羲氏的後裔。太昊伏羲氏屬於東夷部族,活動範圍在今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和山東西南部一帶。河南淮陽有太昊陵,是太昊的都城所在地。
風姓的首領稱風后,生活在傳說中的炎黃時代,他和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有著密切的關係。據西晉時人皇甫謐的《帝王世紀》記載,一天晚上,黃帝夢見一陣大風颳起,把地面上的塵土污垢吹得一乾二淨。第二天早晨醒來,尋思昨夜的夢境,說道:“風能發號施令,是執政的象徵。‘垢’字去掉‘土’旁,就是一個‘後’字。難道天下有一個姓風名後的賢人嗎?”於是他依據自己對夢境的占解,派人四處尋找風后其人,終於在東海邊上找到了他。黃帝把風后請來,拜他為宰相,幫助自己料理政治事務。
風后能文能武,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通曉兵法,著有兵書十三篇,後人稱《風后兵法》。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有一次,黃帝和蚩尤在涿鹿之野進行戰爭。蚩尤施展法術,使大霧迷漫,三天不散。黃帝的將士迷失了方向,無法戰鬥。風后接受黃帝的命令,製造了一輛指南車,使將士分辨出東西南北,終於俘獲蚩尤,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到了黃帝的孫子帝顓頊時期,又有重黎。是程氏的始祖。《國語》十八卷《楚語》記載觀射父楚昭王說:“及少吳之衰也,九黎亂德,……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黎司天地。……堯復育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以至於夏、商。故重黎世序天地,而別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後也。”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一百三十卷《太史公自序》中也說:“昔在顓頊,命重黎以司天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後也。”這兩段話的意思是:顓頊繼少吳之後登上帝位,任命重黎,管天地。堯舜時代,又讓重黎的後代繼續擔任分管天地的官職,一直沿續到夏、商二代。周代的程伯休父,就是重黎的後裔。
觀射父和司馬遷都說,程氏是重黎的後裔。關於重黎的身世,古人有兩種說法。一說重和黎都是顓頊的曾孫。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稱,稱有個兒子名叫老童。老童有兩個兒子,就是重和黎;另一說黎是顓頊的曾孫,重是少昊的兒子。
重黎都是傳說中很有神通的人物。顓項繼少吳之後擔任帝王,當時人神雜糅,祭祀混亂,災禍頻仍。顓頊讓重舉上天,令黎抑下地,使天和地遠隔,人與神分離,稱為“絕地天通”。在令人看來,重和黎當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神力。對此事可以這樣理解:顓頊將祭祀上天群神和管理土地民人這兩種職責分開,讓重負責祭祀天神祖先,讓黎負責管理土地和民人。
在古史傳說中,重是一個半神半人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少昊的兒子。少昊又稱金天氏,和太昊同屬於東夷部族。他以烏為圖騰,設定的官職都以鳥命名。他的都城在窮桑,就是的山東曲阜。少吳一共有四個兒子,依次叫做重、該、修、熙。重曾擔任過“木正”,他又被稱作“句芒”。《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把他描繪成鳥身人面、身騎雙龍的神人。又有人說,重黎是顓頊的曾孫,曾擔任“火正”,人們尊他為火神,稱做“祝融”。祝融的遺墟在今河南新鄭。因為他活動的地域在中原地區南部,因而他的宮職是“南正”。
古人一致認為,黎是顓頊的曾孫。顓頊之墟在帝丘,就是的河南濮陽。黎曾擔任過“北正”,一說是“火正”。黎部族主要在中原地區的北部活動。商周時期在今山西長治西南有一個黎國,可能是黎的後裔建立的國家。黎國是商王的一個重要與國,是商王朝的藩屏。因此周文王姬昌為實現滅商的大業,首先出兵攻打黎國,這就是“西伯勘黎”的故事。當時還有一個黎丘,又稱黎侯城,在今山東鄆城縣西。這個黎國一作犁國,又稱泥中。位於今河南濬縣,漢代又稱黎陽。由此可見,黎部族的活動範圍是以今河南省的黃河以北地區為中心,西到今山西省東南部,東達今山東省西部地區。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人物,他們所處的時代距現相當遙遠,因而他們的身世和官職,史書記載說法不一。關於重的身世.一說他是少吳的兒子,屬於東夷部族;一說他是顓頊的曾孫,屬於華夏部族。對於這個問題,今人已難以分辨清楚。但是古書都說,程氏出自風姓。從這一事實出發,可以認為重和少昊的關係更為密切,應該屬於東夷部族。因為風姓就屬於東夷部族。重黎所屬部族記載的混亂,正反映了當時東夷部族和華夏部族逐漸融合,後人已難以準確區分的實際情況。
重黎在顓頊時分別開始擔任掌管天地的官職,他們的後裔世代承襲了這一官職。到了堯、舜、禹時,又有伯益,是帝舜的輔臣。他曾經掌管火,用火焚燒山澤,驅逐禽獸。他能調馴鳥獸,又發明了掘井的技術,能鑿地求水。他還和大禹一起治理洪水。大禹臨死時,將帝位傳給伯益。大禹的兒子聯合友党進攻伯益,將伯益殺死.自己做了國王,建立了夏朝。但是伯益的後裔在夏、商時代仍承襲掌管天地的職位,經久而無失。
程氏得氏之前的遠祖,黃帝時有風后,顓頊時有重黎,舜、禹時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時期。
二、以地名封邑為姓氏,稱程氏。
傳說,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後又因攻占徐方(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陝西鹹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公元前11世紀時,周公旦公封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說第17子)受封於(近山東省臨猗縣),史稱郇侯、郇伯。春秋時,郇國為晉國所並,其子孫以原國名"郇"為氏,後去邑旁,加草頭為"荀"氏,春秋時,晉國公族叔受封於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後以邑名"荀"為氏。又據《左傳杜預注》所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於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以邑為氏,稱程氏,是為山西程氏。
西周后期,周厲王好利。他以榮夷公為卿士,拚命對百姓進行搜刮。他的奢貪暴虐,激起了國人的不滿。他又派衛巫監視國人,一旦發現有非議時政的人就加以殺害。在這種專制高壓之下,國人在路上見面不敢互相打招呼,只好用眼睛示意。國人忍無可忍,終於拿起武器圍攻這位貪暴的國君。厲王逃到彘(今山西霍縣)邑,不久死去。他的兒子姬靜繼承王位,史稱周宣王
宣王在位時,周公和召公輔政,整飾政務,諸侯來朝,史稱“宣王中興”。周宣王在國力有所恢復之後,曾親自領兵征伐東南方的淮夷,程國的國君程伯休父也參加了這場戰爭。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大雅·常武》篇記載了這場戰爭,寫道:“王謂尹氏,命程伯休父。左右陳行,戒我師旅。率彼淮浦,省此徐土。不留不處,三事就緒。”詩句的意思是,周宣王親自領兵征伐時叛時服的淮夷,派遣大臣尹吉甫為使者任命程伯休父為大司馬。讓他在左右擺布陣勢,監戒軍隊。程伯休父隨周宣王出征,在對淮夷的戰爭中建立了顯著的功勳。後來程伯休父到達都城鎬京,在朝廷中擔任大司馬,封地改在鹹陽附近的程邑。
程伯休父擔任大司馬以後,他子孫中的一部分又以他的職宮——司馬為氏,於是形成了司馬氏。因此,程伯休父是程氏和司馬氏共同的得氏始祖。
程伯休父徙封的程邑,漢代為安陵縣,在今陝西鹹陽市東北。程邑,又稱“畢程”或“畢郢”,是上古時代畢程氏的遺墟。商末周文王姬昌曾在這裡居住過。後來密人降周,也遷居於此。因而它不可能是當時程國的都城。
宋代人陳彭年等編纂的韻書《文韻》中有目“以國為姓”,說:“周宣王時程伯休父入為大司馬。封於程。後遂為氏,與司馬氏同。”《帝王世紀》曰‘文王居程,徒都豐’,故此加為上程。”
三、出自商、周之際程伯符之後。
據資料記載,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於伯符向周王敬獻“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這“三異之瑞”有功,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後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實則伯符是重黎的後代。
程氏因程國而得名,先有了程國,程國的居民後來就稱程氏。至於程氏在何時何地得氏則諸說紛紜。就程氏得氏的時間而言,有西周初年、成康之際和宣王時期三種不同說法;就程氏得氏的地點而言,也有廣平(今河省北雞澤)、洛陽上程聚和安陵(今陝西省鹹陽東)三種說法。
程氏的得氏始祖名伯符,又稱喬伯。他是重黎的後裔,生活在商、周之際。《河南程氏正宗世譜》中有一首《遷徙歌》,寫道:“古有重黎氏,程族由發初。歷夫周興際,伯符廣平居。”這首歌概括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廣平的事。
商朝末年,紂王無道,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關中地區有一個周國,在文王姬昌的管理下,政治清明,蒸蒸日上。姬昌得到了許多方國的擁戴,號稱西伯。他在位時,已經奠定了滅商的基礎。姬昌死後,兒子姬發即位,史稱周武王。他繼承父親未竟的滅商大業,領兵東伐,在牧野(今河南淇縣南、衛輝市北)打敗了商王紂的軍隊。紂自焚而死,商朝宣告滅亡。
周武王讓商王紂的兒子祿父(又稱武庚)留在殷商故土,繼續管理殷商遺民。在其周圍建立了衛、鄘和邶三國,分封武王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和霍叔處,以監視武庚,史稱“三監”。又下令釋放被商王紂關押在監獄裡的賢人和百姓,將商王紂聚斂的錢財、糧食散發給貧民和奴隸,然後班師西歸。
周武王回到關中的鎬京(今陝西長安縣西北)後,為了統治原商朝的廣袤的土地和眾多的人民,推行分封制度,將自己的同姓、滅商的功臣謀士和古代聖王的後代封在各地,建立國家。伯符也是古聖賢的後裔,因而被封在廣平,於是伯符帶領本家族人等,在那裡建立了國家。
廣平是伯符的始封地,也成為程氏的發祥地之一。後來廣平發展成為程氏的首要郡望。但是廣乎不是程地,也不是程國。因此,它不是程氏得以命氏之地。槐塘《程氏世譜敘》轉引西漢司徒程泰修撰的族譜說:“臣上世祖伯符先封廣平,後得封程國,遂氏焉。”
四、出自姬姓以邑為姓。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於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後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春秋時期晉國出現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姓族。荀姓就是其中之一。荀姓在西周時聚居在今山西省臨椅縣南部,後來遷到新絳縣西。荀林父、荀賓、荀家、荀會等人都是晉國著名的卿大夫,是對晉國政局有一定影響的人物。晉國大夫荀駱的采邑就是程邑。有人說這個程邑就是關中地區鹹陽東北的程邑。但是當時鹹陽附近應該屬於秦國的領地,晉國雖曾擁有“河西八城”,它的領地也難到達鹹陽附近。因此我們認為,作為苟驩采邑的程邑,應該在今山西省境內。因為驩的采邑名叫程邑,他的子孫就以邑為氏,改姓程氏。
五、出自少數民族布依族,滿族,苗族,白族後裔漢化改程姓。
得姓始祖:黃帝、重黎、程伯符、程伯休父、荀駱、司馬懿
早在春秋時期,晉國人程本曾經修撰程氏家譜。到了西漢元帝時期。司徒程泰奉詔“編修姓望”,這是程姓較早的譜牒。三國時期程昱的兒子程建曾“歸郡修譜”。晉室南遷以後,在江南有所謂;《百家譜》,程姓也在其中。
唐代有個程淘,始考訂《程氏族譜》,考載詳明,堪稱信史。宋代鄱陽(今江西省鄱陽)人程祁,字忠彥,曾修撰程氏《世譜》。南宋時;人程晟,是著名理學家程頤的孫子。他很有;才學。曾編次《伊川文集》八卷,並修撰《伊川家譜》一卷。宋寧宗嘉定十七年(1224年)史定之任池州(今安徽貴池)知事,曾將程氏譜繫上呈朝廷,於是皇帝降旨,將程頤四世孫程觀之補官登仕郎。元代程氏家譜屢有修撰。但宋元以前的程姓家譜,大多亡佚不存。
明代修撰的程氏家譜較多。現存的價值較高的家譜多為明代後期嘉靖隆慶、萬曆年間所修。比較重要的有《新安程氏統宗世譜》、《河南上程譜》《河南程氏正宗世譜》《程氏家乘》等。這一時期的修譜,已從某一地區的家族門派發展到大範圍乃至全國性的“統譜”。
清代和民國時期所修續的程氏家譜現.存數量較多,並且大多經刊印或手抄,流傳下來,不再一一述及。
建國以來,由於宗法觀念的破除,家族的分土析居,修續家譜較為罕見。21世紀初,在有些地區又有續修。例如廣東五華河源純剛公系《程氏族譜》,就是1996-1997年新續修的程氏譜書。
現存的程氏譜書,除了部分散布民間,由私人珍藏外,大多收藏在各地的圖書館;文化館或檔案館中。全國最大的圖書館——北京圖書館收藏程氏譜書四十多種,上海圖書館也有較多收藏。《中國家譜目錄》一書(山西人民出版社199Z年版)中著錄程氏譜書三十九種,計二百二十二冊。這些譜書如按地區分,以安徽省數量最多,達二十四種,其次是江蘇省,有六種,湖北省有四種,湖南、山東兩省各一種,其他一種。我國現存程氏譜書遠不止這些,不少程姓人群居住較為集中的省份,如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等省的許多譜書,都沒有被收入。

主要內容

概述

現存的程氏譜書從名稱上看,有家乘、宗譜、家譜、族譜、支譜、會譜、纂譜、信譜、世譜、統譜、譜略、世系譜、源流譜、人物誌、故里志等。名稱中多包含郡望縣邑、門派及先祖號謚,以與其他譜書相區別,有的還加有——“續編”、“續修”等字樣。
程姓譜書儘管繁簡有別,但就內容而言,和其他姓氏的譜書大體相同,包括序、凡例、家族世系、家族法規、先祖行狀、家族文獻等。家族世系是家譜的中心內容,為譜書所必備。

序言

序言有自序和他序兩種。自序為修譜人自寫,他序多讓當地的地方官或社會名流撰寫。序言一般包含以下幾項內容:
1、闡述自始祖以來派系分衍和播遷的狀況;
2、說明以往歷次修撰譜書的情況。有的序言還包括修譜凡例,原因、目的以及工作的艱辛。至於他人撰寫的序言,在上述內容以外,往往有對譜主家族的讚美和希望等言辭。

例言

蓋聞天地自古以來至民國乃有家族之群,追溯我族原系花石宗祠財房之裔俊遺黃土堪達立支祠為四箴堂前派字派:德厚世辭昌,輝元達楚邦。
該支祠先祖相朝公字派為德所生四子,名為庭陽,本立維賢永漢逝後四箴堂,我先輩分支庭陽公後裔本注其字輩,告知五修字派(文明振嵩,洛傑琉衡,湘祖澤箕,裴遠家聲,孝友芳基,開民國永,萬代大輝光)為我系徽虎公後裔了。湘潭市護潭鄉富強村老三湖頭領邦字派。

家族世系

世系部分一般先闡明本家族的繁衍源流,再詳述各支派的人物與事跡。它不但記載有宗族的人物名謂,而且多通過派語來說明人物的門派和輩分

家族法規

家族法規是用來約束所有家族成員言行的規制條款。族長用它來管理族人,養成一種家族風尚。
先祖的嘉言美行和輝煌業績,多採用傳記或像贊的形式書寫。凡是本家族中有德行可嘉、忠貞可旌、學問可稱、文章可贊、功績可述的,都要為他立傳作記,以勉勵後人。
家族文獻的內容相當廣泛。它既包括官府對該家族及其成員的嘉獎和褒揚,如誥命、詔諭等;也包括家庭成員的語錄、著作節選等。這些都是本家族成員引以為榮耀的,因而在譜書中多有反映。

文獻目錄

《河南上程譜》
洛陽上程聚(今河南洛陽、偃師交界處)是商周時期程國所在地,也是程氏得姓之地。西晉時程鹹被封為上程侯,東晉初年裔孫程元譚遷居新安(今安徽黃山市一帶地方),開程氏重要門派。《河南上程譜》記述程氏世系,從程元譚一直上溯到黃帝,對於探討程氏在西晉以前的得氏、世系、遷徙、分布等,有一定參考價值。
《河南先公伊川家譜》
《河南先公伊川家譜》又名《程伊川譜》原為一卷,南宋程晟修撰。程晟是程頤(號伊川)的孫子,很有才學。此譜後人又加以續修,如程擬璋曾修《伊川支譜》。著名理學家朱熹為此譜作序,寫道:“今閱程氏譜牒,上溯姓氏之原,下追繼述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長幼以尚齒也,列像贊以尚思也,非大忠大孝而能之乎?”對這部譜書的內容和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
《新安程氏統宗世譜》
全書二十卷,又有《譜辨》一卷,《附錄墓圖》二卷,《舊序》一卷。明代程敏政修撰。程敏政是安徽休寧人,成化年間進士,官至吏部右侍郎,是一位著名學者,著述頗多。這部譜書所載世系從東晉程元譚起,一直延續到明代。此譜清代不斷有人續修翻刻。
現存的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刻印的由程士培纂修的《新安程氏統宗補正圖纂》三十二卷,共四冊。
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版,仍為四冊,二十一卷,首一卷;又有程之康重修的《新安程氏統宗補正圖纂》卷,乾隆年間刻本,共四冊。
《河南程氏正宗世譜》
明代程宗孟修纂。程宗孟字仰川,河南嵩縣人。程頤二十代嫡孫,襲翰林院五經博士,曾編寫《二程故里志》。這部譜書在隆慶六年(1572年)修成。譜書前有他寫的自序稱修撰緣由為:《河南先公伊川譜》《新安統宗譜》和《河南上程譜》“譜不同帙而派不相連”,“吾深為懼焉,遂聯三合一,照依舊規次第編錄”,使“上有所統”,“下有所宗”。此譜落成,“不惟見吾程氏正派流長之盛,且俾偽者不得以;肆其亂焉”。就是說,這部譜書將以前比較;重要的三部家譜合一,按照統一的體例修纂,使河南程氏從得姓一直到明末的世系井然有序。它也涉及新安程氏和中山程氏部分世系。因而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此譜清代又有程延祀和程佳墦、程圭璋和程擬璋、程步月和程敬道等多次修續訂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刻印的由程步月等纂修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譜》(河南嵩縣兩程故里藏版)流傳下來。

程姓字輩

據伊洛地區程氏的《河南程氏正宗世系譜》記載,程氏世系從程頤的十三世孫程子中開始,排列了三十二個輩字:“子彥思克、繼世心宗、佳接起延、倓洛璋銘、毓秀廣遠、相傳大千、源推其業、長流萬年”以及新續輩字“恪守秉正、修齊治平、道珩仲興、志篤永恆”。
清順治四年(1647年)第一次修訂的《河南太康程氏族譜》,從程頤的23世孫開始,排列輩序十六字:“建萬端士、克文光耀、慎勉惟習、敬守修省”;嘉慶五年(1800年)列入輩序四字:“慶逢致泰”;同治十年(1871年)列入輩序四字:“樹培永錫”;公元1986年列入輩序八字:“本在有親、心睿恭聰”。
廣東梅州五華河源程氏從始祖程吹四十三世開始,編定了五言輩字歌:“國家傳世德,理學必宗先,孝支宜為則,崇文作善元。”後來又往下續了二十個輩—字:“燕翼富強本,知書萬道全。品行銘高潔,昌興起俊賢。”
湖北仙桃、天門、洪湖一帶程氏輩分:“忠厚傳家遠,詩書衍慶長。果克從斯語,定賢德榮昌
為了使族人添丁加口選字取名時,不至於感到以上“正行輩字”不足或有忌諱、拗口等情況,又確定了四十個輩字,稱為“副行輩字”,和上面所說的四十個“正行輩字”一一對應,如果正行輩字不合適,可以取“副行輩字”。這四十個副行輩字是:“邦光其佩毓,兆吉福相延。開智明龍啟,敬業定飛騰。勤修競榮秀,常思乃識遠。長隆顯達貴,千秋怡樂天。”
重慶市萬州區程氏字輩排列如下:
正福文運啟,世學光家邦,明德少先代,元善廣積昌。(共二十字)【聯繫人:程燃:老萬縣程氏人】
四川廣安區程氏字輩排列如下:文武朝天子,世代祝明君;儒學崇興正,才德有光榮;尚紀先澤遠,家國道長清。(共三十字)
河南信陽程氏字輩排列如下:建德修道,敬守先則。薪茹培學,永振家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由於宗族觀念的淡漠,人們為子女取名,大多已不再按輩字規定。因此,從程姓人群的名字中,已難以知道他的輩分。由於古代山河阻隔,交通不便,不同地區、不同宗族的輩字也不統一。
現廣東茂名高州頓梭鎮程村人口數千、有始祖墳,每年清明均有數百名已定居廣西、陽光等地程氏返鄉拜祭聲勢浩大,可見其年代久遠。字輩為,其孫子昌、安邦定國、德立朝廷。
安徽渦陽縣臨湖鎮程老家行政村,店集鎮等程姓字輩:
德文大有志,思廣效修立,克家長興樂,懷報永全中。
安徽無為縣崑山鄉蓮花行政村程家大院、靠山村等程姓字輩
齡(遷始祖):貴天庭守,時日士祚,世家忠良,文章華國,禮義經邦,光明燦烈,正大端方。
文獻公:敕封懮德公,娶余氏。生子二:齡傑、齡智。公原籍徽州歙縣千秋鄉仙鳧里名曰關子。二子乃遷無為州村瑤石焉。
齡傑公:娶環川徐氏生二子:興、旺。妣卒葬徽州府麻榨巷。繼娶周氏周洪公女,生子一:財。公葬眠牛形,妣葬三澗口鐵礦山醜未向。金雞籠、眠牛塢、大山窊、田飯諸村皆為其後。
齡智公:娶徽州梅結金氏生子三:高、賓、亮。妣卒葬徽州。繼娶廬邑王氏生子一:江。妣卒葬獅形。繼娶張氏生子二:員、盛。公妣卒葬宅後仙人現掌形未醜向。靠子山、牛埠、鶴毛河鎮皆為其後。
江蘇徐州市柳新鎮程氏伊川堂字輩:興懷廣文廷,學思保聖經。
四川巴中市關渡鄉程字輩:锺元開家會,天朝文明興,習字華安林。
(註:由於未見族譜,字輩靠長輩相傳,不能保證字形正確,我的字輩為:“天”)
筆者從程家大院門前的石碑得知,該雙獅、雙斗立於清朝年間,雖歷盡百年風霜和“破四舊”運動,包括有人準備高價購買,但當地程姓家簇一直守護,視為寶貝,故完整保存下來。
程氏五林分支字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