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天固

程天固

程天固(1889年-1974年)———他是廣州走向現代建設的開拓者之一。這位中山人,早年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尼亞經濟學院,碩士。1915年回來辦工廠,任廣州商會會長,後聘為廣東大學法學院院長,1921年—1923年,1929年—1936年,兩度任廣州工務局長。工務局是新式城市建設的職能部門,主持城市規劃、交通設計、興修道路等,由於成績顯赫,後任廣州市市長。抗戰爆發後的1941年任駐墨西哥、巴西大使,晚年寓居香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程天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89
  • 逝世日期:1974
  • 畢業院校: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經濟學院
  • 性別:男
個人生平,程天固與廣州城,

個人生平

程天固幼名天顧,後改名天固,廣東香山人。10歲考入香山中西學堂。15歲往新加坡,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新加坡分會。1911年赴美國留學,入加州大學政治經濟院,畢業後入研究院,一年後獲碩士學位。在學期間,曾任中國學生會、萬國學生會、憲法研究會會長、同盟會旅美支部交際部部長,又與馮自由謝英伯等創辦《民呼》月報,獨辦《誠報》周刊。
程天固
1915年冬輟學返國,在香港任南洋兄弟菸草公司顧問。併兼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後與友人合設鎢產公司、大生銅廠,任總經理。
1918年在廣州、河南設大星皮革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並創辦大裕化學工廠。歷任廣州機工總會顧問,廣州市商會主席,中山縣安定國小校長。
1921年2月,任廣州市工務局局長兼廣東教育總會幹事、廣東省經界委員會委員。
1924年任國立廣東大學法科教授。
1925年9月,任該校法學院院長。
1926年4月18日,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任廣州總稅務處處長,未久奉派至北平接收關稅總署,任署長。
1928年秋任中山大學教授。
1930年2月,任廣州工務局局長兼廣州市城市設計委員會主席;同年12月,任治河委員會委員。
1931年5月任廣東省政府委員,1931年6月任廣州市市長,10月任西南政務委員會委員;12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四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1932年1月赴香港,後改任廣東省建設廳廳長,6月後卸任後定居香港。
1935年11月,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1937年1月赴南京,任實業部政務次長;11月代理部長併兼商標委員會主席。
1938年1月,國民政府改組,任行政院高等顧問;冬以外交專員名義,派赴國外整頓駐外使館。
1941年2月,任駐墨西哥公使。
1943年7月,升任大使。
1944年7月調任駐巴西大使。
1945年5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六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1947年12月,離任駐巴西大使職務,巴西大學授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
1949年10月寓香港。1965年任香港各界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籌備委員會委員。
1974年9月15日在九龍病逝。終年85歲。著有《程天固回憶錄》、《聯俄討論》等。

程天固與廣州城

民國時期兩任廣州市政府工務局長、一任市長的程天固,對二三十年代廣州市政規劃和建設多有擘畫,成就顯著,功不可沒。
1921年2月,廣州正式設市,成立市政廳,孫科首任市政廳長即市長。他邀程天固出任工務局首任局長。工務局是由原市政公所工程科擴充而成,主管市政規劃和建設。工務局的設立,實現了近代廣州最初的建築施工管理。程天固受孫科委託,主持廣州市政建設規劃。他參照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建設廣州為世界大港”的構想,起草了《廣州市城市設計概要草案》。該草案內容涉及城市面積、界線規劃,人口增值規劃,道路系統及林陰道和公園地點規劃,市郊公路規劃,路面設計和鐵路車站規劃,公用事業地點選擇,飛機場及學校設定地點,港口規劃以及市內分區和排水渠規劃大要等10項,是中國最早的城市規劃章程。
在程天固的主持下,首先大舉拆城牆,填平濠溝,然後是拆房築路。這些舉措在當時遭到官紳巨賈的強烈反對,他在孫科的支持下,不避謗怨,厲行市政。拆除舊城牆約10.5公里,市內平濠築路,拆除房屋3000棟。先後在老城牆基上施工修建了萬福路、泰康路、一德路、太平路、豐寧路、大德路、越秀路、文明路、長庚路等路段,建起了約26公里長的水泥柏油馬路,主要街道拓寬(包括人行道)了2.4米~4.6米。(按:程在拆城牆時,未能充分考慮如何適當保護某些重點歷史文物,尚欠萬全。)為了合理規劃和建築,在他主持下仿效西方國做法,成立廣州市審美委員會,負責審定涉及市容美感的公共建築設計,被視為廣州市最初的城市建築物設計機構。
1922年6月,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陳在叛變前,曾徵詢程的意見,並以廣州市政廳長之職相許,被他堅拒。陳叛變後,他的住所遭叛軍圍搜,即憤然去職,乘船赴香港。是年8月,受孫中山委託,到印尼爪哇徵募僑商捐資,得款12萬元,支持粵軍購置軍火,以武力平息叛亂。1923年1月,他正式辭去工務局長職。
1923年2月,他應粵軍總司令許崇智之邀,入粵軍軍官學校主持政治講座。同年11月,他倡導現代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向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校長鄒魯力諫,將廣東高師、公立法科專門學校、廣東省立農業專科學校及公立醫校四校合併,成立綜合性大學――國立廣東大學。
1924年6月,國立廣東大學正式成立,應校長鄒魯之邀,出任法科教授。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廣東大學改名為中山大學,設立法學院,由程天固出任首任院長。
1930年夏,程應廣州市市長林雲陔之邀,再度出任廣州市工務局長兼城市建設委員會主席。他上任不久,即親自編著了《廣州工務之實施計畫》,提出廣州市城市建設兩年規劃。該計畫較之1929年廣州市政府公布的《廣州市政府施政計畫書》,內容更全面和翔實。實施內容包括市區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以及道路、港口、城市公共設施等方面。為了改良市內道路,程天固在《廣州市工務之實施計畫》中已注意到:“輒隨意所至,路線可以臨時更改,開築可以先後倒置,弄至路線參差,斷續曲折、市民惶惑,罔所適從。”但事實上經施工的多處街道仍蛇形彎曲,如泰康路最為明顯。
從當時歷史條件看,《廣州市工務之實施計畫》大體上符合當時廣州城區的整體發展構思和方向,但諸項工程的實施是需要龐大的財政支持的。如興建海珠橋,為城市交通所必需,因此較快通過招標並施工建造。還改造了一批木橋、石橋為混凝土橋,改良了市內部分路面,計有166.53萬平方米。沿江堤岸北側的修築也較快落實,開始修建。至1931年底止,完成改良的內街渠道是位於十八甫北、楊巷、下九路、十八甫之間的內街區,以及太平南(今人民南)以西、楊巷以東,抗日東路(今和平東路)、上九路以南的內街區。即完成了《廣州市工務之實施計畫》的第一、第二段。其餘各項,只能擱置和紙上談兵,但起草和制訂這項計畫傾注了程天固的大量心血,是中國早期市政規劃的一部傑作。
與此同時,程天固兼任了廣東治河委員會委員。1931年3月,在廣州的反蔣各派策劃組織了國民政府,他受命承擔部分聯絡工作。同年5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程天固被任為廣東省政府委員。因古應芬不肯就任廣東省政府主席,由廣州市市長林雲陔充任,程天固得以接林出任廣州市市長。
他接任市長後,選配了多名留洋專家和學者充任市府各局局長。如市府秘書長徐甘棠(花縣人,1874~1948,美國西北大學畢業並獲數學碩士學位,後改任教育局局長),財政局局長程鴻軒(中山人,1898~1970,畢業於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教育局局長陸幼剛(信宜人,1892~1983,畢業於北京大學文科),衛生局局長何熾昌(鶴山人,1892~?,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畢業,獲博士學位),土地局局長黎藻鑒(前任市府秘書長,番禺人,1897~1965,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社會局局長伍伯良(台山人,1893~1965,畢業於法國里昂大學,獲德國柏林醫科大學博士學位)和簡又文(新會人,1896~1979,畢業於美國歐伯林大學,獲芝加哥大學教育碩士學位),公安局局長歐陽駒(中山人,1896~1958,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六期步科畢業)。工務局局長由程天固自兼。他上任不久即提出《繁榮廣州經濟計畫》(又稱《中心建設計畫》),推行“三化二發”政策,即電力化、水利化、交通化和發展黃埔港口和發展瓊崖(即海南)資源。還致力改革警政,革新稅制。同年10月,在他主持下,成立了廣州市設計委員會,主管城市規劃設計。他在市長任內還主持完成了中山紀念堂建造的收尾工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