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橋

泰州中市河上的古橋名。始建於宋淳熙年間,初名太平橋,明洪武初年重建。橋為磚砌單拱弧形,跨度五點六米、高約四米,東西各有十五六級台階。橋面東西長約八米,寬約七米。橋面和台階全是鋪的麻黃石板。橋欄桿高約一米,為磚砌。據史籍記載,緊靠橋頂北欄桿,曾建有福善庵,坐北朝南,從東到西共有兩間小五架梁房,庵前為過道,再往南有一塊影壁,正對庵門以避邪。橋上暮鼓晨鐘,香火燎繞。平時附近市民家中有了紅白喜事,都要到橋上燒香求佛。橋上建廟,在全國並不多見。明宣德年間,朝延開始在水道設立關卡,按船的大小、長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稅務橋
  • 地理位置:江蘇泰州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建立年代:宋淳熙年間
簡介,命名,歷史,記載,

簡介

泰州中市河是水上貨物進入城裡的主要通道,橋下舟船南來北往,橋上行人熙熙攘攘,是城中最為繁華的地區之一。昔時稅務機關就設在橋的附近,以方便來往船隻上岸交稅。時間一長,太平橋被俗稱為稅務橋。以“稅務”命名橋,迄今為中國橋樑史上僅有的一例。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州城地面不斷抬高,中市河被漸漸填沒,稅務橋隨之被埋地下。一九八六年,古稅務橋遺址被公布為泰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曾在原址豎立文物保護標誌牌,後被拆除。一九九六年九月九日,因鋪設城市下水管道,挖溝施工時意外挖出古稅務橋出土,國家稅務總局領導專程來泰考察,後因故暫封存地下。據悉,泰州已有規劃,將在原址挖掘、重建古稅務橋。

命名

此橋位於江蘇省泰州市,從明代起已載入《泰州志》。 古老的稅務橋埋入地下已有半個多世紀了,懷著對泰州稅文化研究的興趣,在這世紀之交的時刻,筆者又翻開《泰州志》,查閱了已經見諸報刊雜誌有關古稅務橋的文章,尚未發現古人或今人對古稅務橋原貌的描述。為此,筆者近日專程來到古稅務橋附近,拜訪了三位在古稅務橋邊出生、長大的老人(87歲的黃玉生、85歲的宮之鐸、76歲的姜益林),他們告訴筆者:古稅務橋為磚砌單拱弧形,橋高約4米,橋下好行船,東西各有十五六級台階,橋面和台階全是鋪的麻黃石板,橋面寬約7米,東西長約8米,橋欄桿高約1米,亦為磚砌;緊靠橋頂北欄桿建有一個吉祥庵,坐北朝南,從東到西共有兩間小五架梁房,庵前為人行過道,再往南有一塊影壁約有2.5米見方,正對吉祥庵的門以避邪,平時市民家中有了紅白喜事,都要到橋上的吉祥庵燒香拜佛,橋東北側的橋坡上有一座北朝南的茶水爐,茶水爐東隔壁是個小肉鋪,緊接著在拐角口是揚子燒餅店即今“稅務餅店。”
橋東曰稅東街,稅東街路北是當年課稅局和泰州鹽運司署的舊址,橋西曰稅西街,緊靠橋西向南有一小街名曰稅務橋南小街。相傳那時泰州及里下河地區的鹽商和經營南北貨的商人總是把船停在稅務橋下去課稅局完稅。古泰州城南北各設有一個關卡,已完稅的就讓關卡課稅人員驗訖完稅票,未完稅的在關卡補稅,傳說當年在關卡上的課稅人員是用澆斗(竹竿上綁一隻用藤製作的斗子,有點類似今人撈小蟲給金魚吃的竹竿上綁的袋子)伸到船上,驗訖和補稅的。
稅務橋下便是當年繁華一時的中市河,有明朝御史凌儒和明朝參政劉萬春《吟稅務橋》詩為證,凌儒詩云:“歲課垂名舊,中城路不賒。總戎司馬弟,簪筆夕郎家,東海迎朝日,西山送晚霞,從來冠蓋里,時過七香車”。劉萬春詩云:“中市虹飛處,當爐酒易賒,堂郊鄰此地,杏館屬吾家,小割西湖水,遙分東嶽霞,一從蠲稅後,不覆榷舟車”。
據了解,原泰州市和新組建的泰州市人民政府早有規劃在原址設計重建或挖掘古稅務橋,為正在發展騰飛的新泰州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期盼古稅務橋早日重現。

歷史

稅務橋為全國到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以“稅務”二字命名的橋樑,後面將有專門文章作介紹。編者在這裡將明萬曆、崇禎年和清道光年《泰州志》中關於“稅務橋”的記載輯錄一處,以饗讀者。據市博物館館長介紹,《〔萬曆〕泰州志》是泰州博物館現存的泰州最早的地方志,而且僅存四卷。由此推斷,在明萬曆年之前就已將太平橋俗呼“稅務橋”,但俗呼“稅務橋”究竟始於何時,尚無可考。

記載

一、明《〔萬曆〕泰州志》記載:
橋渡
太平橋南水門入第四橋(南水門入第四橋:指從古泰州城南門通市內中市河至北水門所建的第四座橋。)俗呼稅務橋
二、明《〔崇禎〕泰州志》記載:
橋渡
太平橋。淳熙十一年守萬鐘建,嘉定十一年李駿重建,又圯。洪武三年守張遇林建,南水門入第四橋也,以近稅務俗謂之稅務橋。
三、清《〔道光〕泰州志》記載:
橋渡
太平橋。宋淳熙十一年州守萬鐘建,嘉定十一年李駿重建,後圯。明洪武三年知州張遇林建今名稅務橋。 案,宮偉症《庭聞州世說》雲,崇明橋南水門入第四橋,舊近稅務,俗謂之稅務橋。
1996年9月9日,在海陵區公園路東段鋪設下水管道的施工中,發掘面世了我國唯一以“稅務”命名的稅務橋。
泰州城區自古水網密布,橋樑眾多,稅務橋是其中較為有名的一座古橋。據《泰州志》記載,此橋始建於宋淳熙十年,初名太平橋,又稱崇明橋,明洪武三年重建,因靠近稅務衙門,俗稱稅務橋。建國前由於河道淤塞,橋樑逐漸被廢而埋入地下。
該橋為單拱弧形,跨度約5.6米,矢高2.5米,用39.5×18.5×6.5厘米的大青磚一順一豎相間疊砌四層,磚間用黃泥拌石灰粘合,此類磚砌孔橋較為少見,經初步鑑定為明初所建,是我國唯一以稅務命名的古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