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墓群

秦漢墓群

位於陵城區神頭鎮西北二華里處,現存38座,大者直徑40米,高5~6米,小者直徑14~15米,高3~5米。分布南北約二華里,東西約五華里,俗稱72冢。1978年,經省博物館考察鑑定為漢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漢墓群
  • 位於:德州市陵城區神頭鎮西北二華里處
  • 現存:38座
  • 類型:漢墓
簡介,四川省綿陽發掘,考古發現,磚室墓,分析,

簡介

神頭漢墓群俗稱“七十二疑冢”。位於陵縣神頭鎮以北篤馬河北岸,以厭次路為軸線,分布在東西長約5華里、南北寬約3華里的地帶內,現存38座,大者直徑60米,高9米;小者直徑14米,高5米。原來冢上綠樹叢生,清晨傍晚,每每有如錦似帶的霧靄繚繞其間,神秘莫測。縣誌贊為“疑冢疊翠”、“神頭曉氣”,被列入“厭次八景”,自古以來就是風景名勝區。1977年被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神頭漢墓群神頭漢墓群
1978年,地、區考古工作隊對4號、15號墓進行了挖掘,並清理了兩座殘墓,出土文物30餘件,大部分為綠釉陶器,如綠釉八聯燈(一級)造型高大,古樸典雅,各部分可對接、按插,顯示古代工匠的匠心獨運,視為文物珍品。博山爐,形似蓮花,含苞欲放,造型美觀。另外還有陶倉、陶井、弩機、石豬、石蟬、漢五銖等。根據出土文物判斷應為漢墓,因墓室有屍骨,所以並非疑冢,可惜的是沒有發現有文字記載的遺物,仍不能斷定墓的主人。
秦漢墓群

四川省綿陽發掘

綿陽發現大規模秦漢墓群 可能依此線索找到同期涪縣縣城遺址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綿陽市涪城區發現一個大規模秦漢墓群。其中秦漢時期古墓葬17座,出土隨葬器物千餘件,具有極大的考古價值。最讓人驚訝的是,其中兩處磚室墓,均建成階梯狀,如同現代的躍層式建築,並出土了大量陶器,墓主身份尊貴。據介紹,這次發現是我省5·12災後重建工作中最大一次搶救性考古發掘。
秦漢墓群秦漢墓群

考古發現

墓中發現兩千年前的人牙
綿陽市涪城區磨家鎮小橫山子發掘現場。只見一片工地中間,約3000平方米區域被拉上警戒線,並有“考古重地 不得入內”的警示語。遠遠望去,土坎上被挖開的墓室中散放著烏黑的木板。“那是土坑木槨墓的木槨。”旁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據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周科華介紹,墓群所在地為綿陽師範學院新校區安置小區工地,在4月26日的施工中被發現。5月1日,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綿陽市文物管理局組成聯合考古隊正式開始發掘和清理。近一個月來,考古隊在約3000平方米範圍內發現戰國晚期至東漢中晚期古墓葬17座,規模和時間跨度極大。其中,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的土坑木槨墓13座,東漢中晚期磚室墓4座,還出土了銅、鐵、陶質和漆木器等隨葬器物千餘件。其中一個土坑墓中,除了極具漢代特點的五銖錢,竟然還有殘存的人骨和牙齒。
現場看到一個銅質弩機殘件。周科華告訴記者,弩機是射箭的工具,為戰國晚期器物,可能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銅質弩機,考古價值極大。另外,還有鐵劍、鐵斧、蒜頭壺、陶罐、陶俑等也較有特色。

磚室墓

墓主身份顯赫 不比一般
在發掘現場西北角,記者看到了一個磚室墓(10號墓)。只見該墓長約3.8米、寬約2.7米,四周及墓地均為磚砌而成,墓壁磚上刻有精美紋飾,雖然墓門已經殘破,但整個墓比較完整。而令人稱奇的是,該墓墓底被分成了階梯狀的兩層,上下落差約35厘米,其中散落著各種陶質器物,包括陶耳杯、陶雞俑、陶頭俑、陶質花紋印章等。“還是個躍層式喔!”據介紹,這樣的“躍層式”磚室墓共有兩處,在四川地區和中原地區都非常少見。“墓內沒有金屬器物,可能在葬後不久就被盜了。”而根據剩餘的大量陶質隨葬品來判斷,墓主人可能身份較高。除了4座磚室墓,還有13處土坑木槨墓,均為戰國至西漢時期極為流行的墓葬形式。
據介紹,早在1993年,文物工作者在距此兩公里處的雙包山,曾發現一大型的西漢木槨墓群,墓內出土了包括經脈漆人在內的大量珍貴文物。有學者認為,根據雙包山漢墓出土的銀縷玉衣殘片及漆耳杯上的文字推測,墓主有宮寢,身份極為高貴,當在列侯以上。因此,雙包山漢墓的主人很可能是當時的什邡侯家族墓。由於兩處墓群相距甚近,時代相近,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某種聯繫。
考古人員據此推斷,小橫山子墓地與雙包山漢墓屬於同一種文化,並有可能依此線索找到同時期涪縣縣城遺址。據史料記載,涪縣縣城建於西漢高祖年間,目前找不到遺址的具體地址。

分析

2000年前成綿兩地交流頻繁?
據周科華介紹,在這次發現的13處土坑木槨墓中,均沒有棺木,只有槨室,而且大量使用青膏泥、白膏泥進行密封和保護。“這種現象在青川、成都、龍泉驛、滎經等秦人墓葬也有發現。”周科華說,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兩種原因,一是成綿兩地在2000年前的墓葬風俗相近,二是可能存在一條文化傳播路線,兩地在文化風俗方面相互影響。
“現在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小橫山子墓地是繼雙包山漢墓之後,四川地區一處級別較高、規模較大、非常重要的漢代墓群!對建立四川地區漢墓分期標準具有重大價值。同時,這也是我省5·12災後重建工作中最大一次搶救性考古發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說,自去年5·12大地震以來,在災後重建的工作中,我省已經進行十餘起搶救性考古發掘,主要集中在綿陽、德陽、仁壽等地,出土文物數千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