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樓月·芳菲歇

《秦樓月·芳菲歇》是南宋詞人向子諲所作的一首詞。全詞行文情景交融,格調蒼涼,以真情和血淚將家國之痛抒寫得自然、深沉,最後用悲涼的景語作結,情景交融而又一波三折地抒發了詞人對故居的懷念,對中原淪喪的痛心和對南宋朝廷不思收復失地的不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秦樓月·芳菲歇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酒邊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向子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秦樓月
芳菲歇,故園目斷傷心切。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
可堪更近乾龍節,眼中淚盡空啼血。空啼血,子規聲外,曉風殘月。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秦樓月:又名憶秦娥。雙調﹐四十六字。前段五句﹐三仄韻﹐一疊句﹐二十一字。後段五句﹐三仄韻﹐一疊句﹐二十五字。
⑵芳菲歇(xiē):指春殘花謝的景況。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詞:“啼到春歸無尋處,苦恨芳菲都歇。”
⑶故園:這裡指淪陷的國土。
⑷目斷:望斷。
⑸可堪(kān):何況。
⑹乾龍節:四月十三日為宋欽宗趙桓誕辰,定名乾龍節。
⑺啼(tí)血:陳藏器本草拾遺》謂杜鵑“啼至血出乃止”。這裡指詞人悲痛至極。

白話譯文

暮春時節,芳菲飄落,登高遙望故國,內心悲傷痛切。迷離的煙水,朦朧的山色,更讓我傷心欲絕。
更不能忍受的是乾龍節又快到了,追昔撫今,眼中淚水流盡,像杜鵑鳥那樣啼出鮮血來。在一片悽厲的子規聲外,是故國破敗的河山。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靖康之變(1126-1127)後的一個暮春,當時徽欽二宗被金人擄走,中原淪喪於金人之手,而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收復失地,迎回徽欽二宗。詞人為了抒發家亡國破,悲哀憤恨的心情,寫下了這一首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起句”芳菲歇”三字,將春光消逝的景象寫的似實而虛。但是在這裡,春逝只是一個引發憂傷情感的契機,用於起興。“故園目斷傷心切”一句中,“傷心切”是詞人內心感情最真實的表達。接著詞人筆鋒一轉,由直而曲,欲吐又休,不言情而轉寫景:“無邊煙水,無窮山色”,這一景象,既是“故園目斷”含義的豐富和擴展,又使“傷心切”這一心理活動形象化;同時,無邊無際的自然山水,又恰到好處地隱隱傳達出詞人此時此地情感的悠遠的惆悵。景與情合,情以景生,景與情渾然交融在一起。
下闋起筆的“可堪”二字,生髮出一種反問之意。這是詞人著意用力之筆,正是這兩字把上闋“故園目斷傷心切”的感情向前深化了。乾龍節本來是個歡慶的節日,但由於北宋王朝已經覆亡,徽欽二宗成為俘虜,這個節日已成為恥辱的象徵。詞人撫今追昔,萬千感觸,引出了“眼中淚盡空啼血”,這一句,哀怨悲涼,撼人心魄,充份的刻畫了詞人內心極度的憤恨和悲哀之情。
緊接著,詞人由人的“空啼血”聯想到自然界的子規,感情又進一層。“空啼血”則是承上句而來,並非是語句的簡單重複,而是用以引起下文情感。詞人因情設景,以“子規聲外,曉風殘月”這樣悽厲蕭索的意境結束全詞,直指故國愁思,傳達出詞人心中的無限悲憤。
全詞從春盡花謝落墨,聯想到中原“故廬”,再推及整個淪陷的北方,更想到身陷異地的欽宗帝後,最後以悲涼的景語作結。情景交融而又一波三折地抒發了詞人對故居的懷念,對中原淪喪的痛心和對南宋朝廷不思收復失地的不滿。從詞律看,本詞選用入聲韻,短促急藏,對情感表達起到了助推作用。從行文看,本詞使用疊句,不僅加強了音調和諧之美,而且發揮了承上啟下的勾連作用,使全文結構更加自然、嚴謹。

名家點評

晚清詞人馮煦蒿庵論詞》:終是愛君,獨一“瓊樓玉宇“之蘇軾哉?

作者簡介

向子湮(1085-1152),字伯恭,號薌來居士。臨江(今江西清江)人,欽宗靖康元年(1126)任潭州(今長沙)知州。高宗建炎三年(1129)冬,金兵自江西攻入湖南,他“率民死守”,“督兵巷戰”。紹興初年任徽猷閣直學士,戶部侍郎,主張抗金,清廉有德。兼任平江(今蘇州)知府時,金使議和入境,不拜金詔,忤秦檜意而免官。卜居清江五柳坊,號所居日薌林。退閒十五年。有《酒邊詞》,以南渡為界分成“江北舊詞”和“江南新詞”兩部分,前者清麗,後者悲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