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政記

秦政記

章炳麟(公元1869—1936年)字枚叔,號太炎,浙江餘杭人,資產階級革命家和學者。曾創辦宣傳反清革命的《蘇報》,發起組織光復會,並一度主持《民報》。他在不少論文中肯定了法家,肯定了秦始皇。但是,隨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章炳麟的思想也明顯地倒退了,最後走上了“尊儒讀經”的道路。

基本介紹

  • 本名:秦政記
  • 字號:字枚叔,號太炎
  • 出生時間:1869
  • 去世時間:1936
作者,原文,譯文,

作者

這篇文章論述了秦代政治,肯定了秦始皇的歷史功績,批判了儒家和歷代反動派攻擊秦始皇的雇論。章炳麟強調指出:秦始皇繼承了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實行“法治”的傳統,廢除發奴隸主階級“裂土封侯”、“世卿世祿”的制度,代之以地主階級的“用人唯賢”、“貴擅於一人”的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封建制度,這是三皇五帝也不能和他相比的。秦始皇“刑罰依科”,“慶賞不遺匹夫,誅罰不避肺府”,從而使他高出於漢武帝、漢文帝之上。作者還認為,秦朝的迅速滅亡,不是由於實行了“法治”,而是由於六國舊貴族勢力的復辟。
從文章的論述中,可以看出,曾經是資產階級革命家的章炳麟,在當時是主張尊法反儒的。但是,由於作者的資產階級立場觀點的局限,使他不能認識秦始皇“焚書坑儒”是鎮壓奴隸主復辟的一場革命,更不可能認識農民民眾的革命鬥爭是推翻秦國統治的主要力量。而且在漢武帝等法家人物的評價上,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原文

人主獨貴者,其政平;不獨貴,則階級起。唐、宋雖理,法度不如漢、明。平也,亦有機偶,非較然一概者。明制貴其宗室,孽子諸王雖不與政柄,而公卿為伏謁;耳孫疏屬皆氣稟於縣官。非直異漢,唐、宋猶無是也。漢世遊俠兼併,養威於下,而上不限名田,以成其厚,武帝以降,國之輔拂不任二府,而外戚竊其柄,非直異明,唐、宋亦絕矣。
要以著之圖法者,慶賞不遺匹夫,誅罰不避肺府,斯為直耳。
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於秦。秦始負乙以斷天下,而子弟為庶人;所任將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後宮之屬,椒房之嬖,未有一人得自遂者。富人如巴寡婦,築台懷清;然亦誅滅名族,不使併兼。
嗟乎!韓非道“八奸”,“同床”、“在旁”、“父兄”脫然也。秦皇以賤其公子側室外,高於世主。夫其卓絕在上不與士民等夷者,獨天子一人耳。天子以秉政勞民貴;帝族無功,何以得有位號?授之以政而不達,與之以爵而不衡誠宜下替與布衣黔首等。夫貴擅於一人,故百姓病之者寡,其餘蕩蕩,平於浣準矣。藉令秦皇長世,易代以後,扶蘇嗣之,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何有後世繁文飾禮之政乎!
且本所以貴者在守府,守府故亦持法。未俗以秦皇方漢孝武;至於孝文,雲有高山大湫之異。自法家論之,秦皇為有守。非獨刑罰依科也,用人亦然。韓非有之曰:“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夫有功者必賞,則爵祿厚而愈勸;遷官襲級,則官職大而愈治。”(《顯學篇》)漢武之世,女富溢尤,寵霍光以輔幼主。平生命將,盡其劈幸衛、霍、貳師之倫;宿將爪牙,若李廣、程不識者,非摧抑,乃廢不用。秦皇則一任李斯、王簡、蒙恬而已矣。豈無便辟之使、燕呢之謁邪?抱一司契,自勝而不為也。孝武壹怒,則大臣莫保其性;其自太守以下,雖直指得擅殺之。文帝為賢矣,淮南之獄,案誅長吏不發封者數人,遷怒無罪,以飾已名。世以秦皇為嚴,而不妄誅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與孝武,則猶高山之與大湫也;其視孝文,秦皇猶賢也。
嘗試計之,人主獨貴者,政亦獨制。雖獨制,必以持法為齊。釋法而任神明,人主雖聖,未無不知也。惑於左右,隨於文辯,已之措置方制於人,何以為獨制?自漢、唐以下者,能既其名,顧不能既其實,則何也?建國之主,非起于帥茅,必拔於晉紳也。拔於晉紳者,貴族姓而好等制;起于帥茅者,其法無等,然身好踢跌,而不能守繩墨。獨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韓非道昭王有病,百姓里買牛而家為王禱。王曰:“非今而擅禱,是愛寡人也。夫愛寡人,寡人亦且改法而心與之相循者,是法不立。法不立,亂亡之道也。不如人罰二甲,而與為治。”秦大飢,應侯請發五苑以活民。昭襄王曰:“秦法,使民有功而受賞。今發五苑之蔬草者,使民有功與無功俱賞也。夫發五苑而亂,不如棄棗蔬而治。”要其用意,使君民不相愛,塊然循於法律之中。秦皇固世受其術,其守法則非帥茅、晉紳所能擬已。
秦政如是,然而卒亡其國者,非法之罪也。六國公族散處閭巷之間,秦以守法,不假以虛惠結人,公族之欲復其宗廟,情也。且六國失道不逮王紂,戰勝而有其地,非其民倒戈也審。武王既歿,成王幼弱,猶有商、奄之變。周繼世而得胡亥者,國亦亡;秦繼世而得成王者,六國亦何以仆之乎?如賈生之過秦,則可謂短識矣。
秦皇微點,獨在起阿房及以童男女三千人資徐福;諸巫食言,乃坑術士,以說百姓。其佗無過。

譯文

帝王能做到獨掌大權,就能出現公平的政治局面;不能做到獨掌大權,內部等級糾紛就會產生。唐、宋兩朝雖然治理得還好,法令制度卻不如漢朝和明朝。說到公平,也總會有參差不齊,並非象用升斗量過的那樣一律。明朝的制度特別尊重皇帝的宗族,那些封王的皇帝子孫雖然沒有執掌政權,但公卿大臣還得去拜見他們,討好他們;而皇帝的子子孫孫和遠房的親族,都由國家供養。這不但跟漢朝不同,也是唐,宋兩朝所沒有的。漢朝盛行交遊任俠,互相吞併,在底下形成一種勢力,而官府對他們占有的田畝又不加限制,這就是助長了他們勢力的擴張。漢武帝以後,國家大事不是交丞相、御史大夫這些大臣辦理,而實權卻被外戚篡奪,這不但跟明朝不同,也是唐、宋兩朝所沒有的。
總之,法律要明文規定:該獎賞的即使是平民也要獎賞;該懲罰的,即使是皇帝的親信也要懲罰,這才叫做公正。
上古的國君,能夠做到政治公平的不能不推秦朝。秦始皇據有王位,統治天下,但他的子弟卻都沒有官職;而他任用的大獎和宰相,如李斯、蒙恬,都是有功勳、有才能的人。皇后妃嬪一類人,沒有一個能夠弄權以達到個人目的的。巴郡有個寡婦名叫清,靠經營祖業成了富人,秦始皇就為她修建懷清台,以示表彰。但對那些豪門大族,卻加以鎮壓,不讓他們吞併擴張。
本來嘛,韓非所說的“八種奸術”,包括了“同床”、“在旁”和“父兄”這三種。然而議論國政的人們,只是議論“同床”、“在旁”的弊害,卻對“父兄”避而不談。秦始皇壓抑他的伯叔兄弟,不讓他們爭權,這一點就比其他帝王都高明。高高在上不跟官民相等的,只有皇帝一個人。皇帝因掌管國政、役使人民,所以才尊貴。皇帝的親族沒功勞,憑什麼獲得官位爵號呢?委任他們料理政事又完成不了使命,封給他們爵位,又不相稱,確實應該把他們降得和老百姓一樣。正因為把尊貴集中於一個人,所以百姓抱怨的就少,其餘大體平等,就象用水平儀校正過一樣。要是秦始皇活得久些,死後由扶蘇繼承王位,即使那些能夠跟三皇五帝並列而成為四皇六帝的,也不能跟秦朝的隆盛相比,哪裡還提得上以後那些講究繁雜虛偽的典章禮儀的政治呢!
立國的根本最應該重視的在於守住先業,要守先業就要堅持法制。後世的人拿秦始皇比漢武帝。提到漢文帝,說是漢文帝好比高山,秦始皇好比深谷,高下差遠了。從法家的立場看來,秦始皇是能夠堅守先王法制的。不僅刑罰依據法律條文,用人也是這樣。韓非曾經說過:“一個賢明君主的官吏,宰相一定是從地方官選拔出來的,猛將一定是從下層官兵提升上來的。凡有功勞的必定給予將賞,那末俸祿越優厚越能勉勵自己;升官提級,那末官職越高就越能盡力辦事。”(《顯學篇》)漢武帝那時代,后妃的親屬富貴無比,因為寵愛霍光,就囑託他輔助幼年的皇帝。平時委任將帥,儘是他所寵受的衛青、霍去病、李廣利之流。有過戰功的老將,象李廣、程不識這些人,不是受排擠,就是被罷免不用。秦始皇則始終重用李斯、王簡、蒙恬這班人。難道當時沒有逢迎拍馬的人物,沒有親信們的說情嗎?秦始皇堅持按法律條文辦事,克制自己不去做那類違法的事。漢武帝一理髮怒,大臣們連自己生命都難保。太守以下的官員,漢武帝派出去巡視的“鄉衣直指”就可以隨意把他們殺掉。漢文帝算是好的了,淮南王一案,就殺掉了好幾個不敢擅自打開囚車的縣令,把惱怒發泄到無罪的人身上,以掩蓋自己“殺弟之名”。人們都說秦始皇嚴酷,他卻不會胡亂殺過一個官吏。由此說來,秦始皇和漢武帝相比,才真象是拿高山比深谷;比起孝文帝來,秦始皇還要勝過他哩!
試構想一下,帝王要是獨掌大權,政治上也一定要實行專制獨裁,雖然如此,也必定要依據法律來治理。不依靠法律而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帝王即使高明,也未必什麼都知道。被周圍的人所迷惑,聽信那些花言巧語,自己的行動尚且受他人擺布,哪裡還談得上專制獨裁?自漢朝、唐朝以後,只不過有專制獨裁之名,而沒有專制獨裁之實,原因在哪裡呢?建國創業的君主,不是出身於平民,就是出身於官僚。出身於官僚的重視名族大姓,而喜歡等級制度。出身於平民的,立法不講等級,但是喜歡任意行事,不守規矩。只有秦國的法制開創於商鞅,秦國的國君也世代嚴守法制。韓非說過,秦昭王有一次生病,老百姓每個閭里都合夥買牛獻祭,家家為秦昭王祈禱。秦昭王知道以後說:“沒有命令而自發地為我祈禱,這是愛我啊。因為他們愛我,我說不定也要改變法令,體貼他們而互相遷就,這樣法令就沒法執行了。法令不能執行,就會導致混亂亡國。不如罰他們每人出兩副盔甲,使大家都遵循法令,求得社會的安定。”有一年,秦國發生大饑荒,應侯范睢建議拿出五苑出產的東西來救濟百姓,秦昭王回答說:“秦國的法律規定,老百姓有功勞的才能得到賞賜。如今要是拿出五苑的蔬菜瓜果給他們,就會使老百姓有功勞的和沒功勞的都得了賞賜。與其給他們五苑出產的東西而導致混亂,不如扔掉那些蔬菜果實,而使社會得到安定。“歸吉他的用意,是要使國君和百姓不要相愛,而都刻板地依照法律行事。秦始皇就是繼承了這種歷代相傳下來的做法,他堅守法制的態度,決不是那些出身平民或官僚的帝王所能比擬的。
秦國的政治是這樣,然而終於亡國,這並不是法制的罪過。六國殘存的貴族,散居各個角落,秦國因為堅守法制,不利用假恩假惠收服他們,這些貴族就企圖復辟,這是他們的本性。況且六國的暴眶程度不及紂王,秦國是靠打勝伏才占有他們地方,並非他們的人民掉轉槍頭歸服秦國,這是很清楚的事實。周武王死後,周成王年幼,那時尚且有商、奄的叛亂。周朝繼承王位的如果是胡亥,也一定要亡國;秦朝繼承王位的如果是周成王,六國又怎能夠把秦朝推翻呢?賈誼責怪秦始皇,實在可以說是見識短淺。
秦始皇的微小缺點,僅僅在於興建阿房宮,以及給徐福三千童男童女讓他去尋佩求藥;那一幫方士儒生欺騙了秦始皇,這才把他們當中的一些人給活埋了,以快人心。其他都沒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