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民居

秦巴民居

陝南秦巴山區的民居建築不同於陝西的關中地區和陝北地區。關中平原院落群居形成了村,陝北鑿土成洞生成了窯洞民居,而秦巴民居群居戶數少,建築材料多種多樣,建築形式依地域特點而有差異,反映出秦巴山民既隨遇而安又不甘於現狀的複雜心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秦巴民居
  • 分布:川、渝、陝、鄂、豫五省
  • 類型:山地建築
  • 建築結構:土木結構,磚木結構,混合結構
介紹,產生原因,房屋結構,民俗習慣,

介紹

陝南秦巴山地貌從大處著眼,可說是由一條江、兩座山組成。這一條江就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兩座山即秦嶺山脈和巴山山脈。一條江、兩座山造就了秦巴山民既柔情似水又意志如山的共同秉性,他們日落而息的秦巴民居也體現了這種共性。

產生原因

秦嶺巴山,山高嶺峻,溝壑縱橫,可供群居的寬敞平地很少,自古以來,除形成了為數不多的集鎮居民群體外,山民們多是散居,真是星羅棋布,少有大村落。這些散居點綴在秦巴山地的溝溝壑壑,遠遠看去,並不起眼,但呈現出秦巴山地特有的地域建築特色。秦巴山地的傳統民居建築不同於陝西的關中地區和陝北地區,關中平原院落群居形成了村,陝北鑿土成洞生成了窯洞民居,而秦巴山地民居群居戶數少,建築材料多種多樣,建築形式依地域特點而有差異,反映出秦巴山民既隨遇而安又不甘於現狀的複雜心態。

房屋結構

秦巴民居建築大致可分為土木結構、磚木結構、土木磚混合結構。土木結構的房屋是房屋主體結構土牆為建築支撐主體,門窗梁檐等為木質結構。土牆是用木板框土一層層築打起來的,建築土就地取材,並和以草筋,有的在牆中還以堅硬樹條做牆筋,從而使土牆更為結實。磚木建構是用當地自燒的磚做牆的主體,從前多用青磚,青磚的大小尺寸不一。磚木建築多是有錢的大戶所建,從採用青磚的大小及建築的規模可窺見大戶之間的富裕程度。土木磚建築是一些建築重要部位用磚,非重點部位用土牆構成,這種建築多為小康之家來用。
秦巴民居因多為散居,加上貧富懸殊不一,建築規模差異很大。從建築規模上來看,又可分為一間房、二間房、三間房,正三間兩偏手,正二間兩偏手,一間一偏手等普遍建築形式。房屋正屋多是“兩坡水”,即房頂是人字型分水。偏廈房多為“一坡水”。有錢的大戶人家就不是這種簡單常見的形式,而最起碼是四合院,這種建築進屋前先得進“槽門”,即院外的大門,進得大門,有一院子,走過院子,就進了堂屋,過了堂屋,中間有一四方“天井”,天井四周是房屋,這些房屋共用天井採光。
除開建築形式的多樣化外,秦巴民居房頂的蓋物也多有差別。這差別也以貧富不同為區別,最差的房屋蓋頂是土牆蓋茅草,而後依次是石板、泥瓦。蓋泥瓦當然是最不錯的,但有些地方沒有好土,出不了好泥瓦,卻出上等的石板。秦巴山地石板堅硬,顏色如一,厚薄天生成線,挖出切薄後做房屋蓋頂,擋風遮雨,自成一色。
秦巴民居秦巴民居

民俗習慣

農村舊式上等住宅是地主的“四合天井”大院瓦房,只講牢固,不重視空氣流通,窗子多是“八根柴”、“一馬三箭”,即是雕刻,窗欞也是密而死固,院內很少是推窗。自耕農和大佃戶,多是土牆石板板、竹笆樓,窮困戶則為“觀音合掌”、“千腳落地”的草棚。
建房是民間喜事,樂於互相幫工、送禮。立門要貼對聯。屋樑要夜偷別家(實際事先托人打招呼或給喜錢)臭椿樹,夜晚客人守梁;梁的下方塗色寫畫,中間用紅布裹以筆、墨、茶葉、米、舊曆書和硬幣,叫做“包梁”。上樑更熱鬧,兩端站歇手,用乾果、小蒸饃、數額極低的小硬幣,邊唱吉慶話邊向下拋撒食物,名曰:“撒梁”。
喬遷俗稱搬家,忌諱六月和臘月,故“六臘不搬家”,以為“從熱到涼,最後拉帳”,兆頭不好。要在半夜遷移,取其“越來越亮”,還要燒一大盆木炭火抬上,謂之新居“紅火”。親友恭賀,叫做“暖鍋底”。
城鎮民房,較闊者臨街為數間鋪面,木柱提板,後是天井院落,正房名堂屋,多是雕花木格門,廂房為磚砌腰台,上裝花格推窗,房屋兩旁全用青磚砌滿,名曰“風火牆”,青瓦白牆。小巷一般民宅則系土木結構,矮小簡陋,僅為瓦房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