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光玉

秦光玉(公元1869~1948年),字璞安,號瑞堂,別號羅藏山人,呈貢人。十四歲中秀才,公元1892年,考入經正書院,成為該校高材生。次年鄉試中,與兄同中舉人。

基本介紹

  • 本名:秦光玉
  • 別稱:羅藏山人
  • 字號:璞安
  • 所處時代:晚清、民國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雲南呈貢
  • 出生時間:1869
  • 去世時間:1948年12月19日
  • 主要成就:教育、編纂
簡介,興辦教育,棄官興教,桃李天下,除舊呈新,編纂及著作,評價,

簡介

秦光玉(公元1869~1948年),字璞安,號瑞堂,別號羅藏山人,呈貢人。十四歲中秀才,公元1892年,考入經正書院,成為該校高材生。次年鄉試中,與兄同中舉人。其後,兩次京試,皆未考取,最後肄業於經正書院,一共在書院度過十一年。公元1904年,經正書院停辦,改設高等學堂,他在其中擔任歷史地理教習(教員)。次年,與周鐘岳、錢用中、楊瓊、蔣谷等四十人赴日本,入東京附近宏文學院學習師範兼考察學務。一年後學成回國。此後,他以畢生精力致力於本省文化教育事業。

興辦教育

棄官興教

秦光玉從清末就在教育行政機關工作。公元1906年設立雲南學務處,他是普通教育處和審定處職員。次年改設學務公所,他任圖書科科長。公元1909年成立雲南教育總會,他是發起人之一。辛亥革命後成立學政司,他仍任圖書科長兼圖書博物館館長。公元1921年被任命為雲南省教育廳廳長。因從政有違初衷,即“行政不如著書,居官有礙治學”。一年後即辭去。

桃李天下

秦光玉把“樂育英才”視為“生平一大快事”。從光緒末年擔任雲南高等學堂教習起,歷任優級師範、法政專門學校、國學專修館教員,兩級師範學堂監督(校長)兼教務長,省立第一師範校長,雲南國語講習所所長,曾參與創辦成德中學、求實中學、五華中學、五華文理學院,門生弟子遍及海內,被尊為“天南師表”。李根源、李曰垓、方樹梅、謝顯琳、楊春洲、羅佩金、徐嘉瑞、陳一得等知名人物,都是他早年的學生。

除舊呈新

秦光玉強調學校教育應緊跟時代潮流,既要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部分,不可妄自菲薄,又要吸收西方現代科學技術,不可故步自封。他任高等學堂教習時,與陳榮昌、孫光庭一道,改變了舊書院只授經史八股的舊制,除文史外,也講授《格致》,即自然科學、史地及外語,還著意選拔優秀學生出國深造。他認為普及國語(國語)是促進教育事業的關鍵。公元1920年“雲南省立國語講習所”成立,他擔任所長,為國語之推廣做了有益的貢獻。教學中,秦光玉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告誡學生不能食古不化,作古人的應聲蟲;強調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

編纂及著作

秦光玉對地方歷史文獻資料的徵集、整理和編纂,竭盡心力,成就卓著。他先後擔任過雲南圖書博物館館長,昆華圖書館(省圖書館前身)館長,輯刻《雲南叢書》處編纂、總經理,《新纂雲南通志》顧問、編纂、審訂委員會主任委員,雲南文獻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務。他編纂的主要文獻資料和大型叢書有:《續雲南備征志》32卷,該書與師範的《滇系》、王崧的《雲南備征志》並列為最重要的三部雲南史料集;《滇文叢錄》101卷,共收779人的作品共2200餘篇,與趙藩的《滇詞叢錄》、袁嘉穀的《滇詩叢錄》同為民國以來輯錄的三部滇人詩文總匯。他參與編纂的大型叢書,有《雲南叢書》205種1402卷,《新纂雲南通志》266卷。除上列者外,還著有《滇南名宦傳》、《明季滇南遺民錄》、《雲南歷代名人事略》、《滇諫官錄》、《名將事略》、《滇諺》、《教育學》、《羅山樓文集》10卷、《詩集》1卷、《公牘》2卷、《雜俎》1卷、《日記》2卷、《楹聯》2卷、《經學》若干卷。

評價

公元1948年12月19日,秦光玉在昆明去世,當時昆明報紙稱他為“一代師表”、“一代宿儒”、“本省教育界先輩”。雲南省政府發出了“褒揚令”,表彰他“以畢生精力,致力教育文化事業,誨人不倦,著述等身”。周鐘岳輓聯云:“以樸學教育英才,廁諸漢代儒林,當無愧色;繼先哲網羅遺著,信是滇中文獻,賴有傳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