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馬厲兵

秣馬厲兵

出自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指準備作戰或比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秣馬厲兵
  • 注音:mò mǎ lì bīng
  • 解釋:餵飽馬匹,磨快兵器
  • 用法:指準備作戰或比賽
  • 出處:左傳·僖公三十三年
  • 同義詞:厲兵秣馬
詞語信息,典故,用 法,

詞語信息

【拼音】mò mǎ lì bīng
【解釋】厲:磨(“厲”,古同“礪”)。兵:兵器;秣:餵養;餵飽馬匹,磨快兵器。指準備作戰或比賽。也作“厲兵秣馬”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
【示例】
1、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八回:“搜閱車乘,補益士卒,秣馬厲兵,修陣固列,雞鳴飽食,決一死戰,何畏乎楚?”
2、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新的世故》:“於是嘯聚義師,厲兵秣馬,天戈直指,將以澄清天下也哉?”
【例句】中國人民解放軍厲兵秣馬,隨時準備來消滅來犯的敵人。
【同義詞】厲兵秣馬
【押韻詞】滿袖春風、攻心扼吭、吃閉門羹、跳在黃河也洗不清、旭日初升、捉影捕風、泱泱大風、托物寓興、骨顫肉驚、附影附聲、......

典故

春秋時期,秦國派杞子、逢孫、楊孫三人領軍駐守鄭國,卻美其名曰為:幫助鄭國守衛其國都。
公元前628年,杞子秘密報告秦穆公,說他已“掌其北門之管“,即掌握了鄭國國都北門的鑰匙,如果秦國進攻鄭國,他將協作內應。
秦穆公接到杞子的密報後,覺得機不可失,便不聽大夫蹇叔的勸阻,立即派孟明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率兵進攻鄭國。
蹇叔的兒子也隨部隊出征,蹇叔對自己的兒子哭著說:“你們一定會在淆這個地方遭軍隊抵禦,到時我來收你的屍。”
秦軍經過長途跋涉後,終於來到離鄭國不遠的淆國,剛好被鄭國在這裡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鄭穆公報告,一面到秦軍中慌稱自己是代表鄭國前來慰問秦軍的。弦高說:“我們君王知道你們要來,特派我送來一批牲畜來犒勞你們。”
弦高的這一舉動,引起了襲鄭秦軍的懷疑,使秦國懷疑鄭國已做好了準備,所以進軍猶豫不決
鄭穆公接到了弦高的報告後,急忙派人到都城的北門查看,果然看見杞子的軍隊“束載、厲兵、秣馬矣”,即人人扎束停當,兵器磨得雪亮,馬餵得飽飽的,完全處於一種作為內應的作戰狀態。對此,鄭穆公派皇子向杞子說:“很抱歉,恕未能好好款待各位。你們的孟明就要來了,你們跟他走吧!”
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敗露,便分別逃往齊國和宋國去了。孟明得知此訊息後,也怏怏地下令撤軍。
成語“厲兵秣馬”既來自於典故中“束載、厲兵、秣馬矣”,指準備戰鬥。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指準備戰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