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代創新和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代創新和發展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671頁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作者:費迅 張愛武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9707978, 978750970797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科學社會主義的當代創新和發展》是揚泰文庫社會文化系列中的一冊。

作者簡介

費迅,1955年生,江蘇揚州人。1982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歷史系,留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教學至今。現為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社會科學部)教授,江蘇省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揚州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著有《中國民主革命時期的學生運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飛躍》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圖書目錄

引論
總論篇
第一章 高擎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旗幟
一 方向和形象:旗幟問題至關重要
二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旗幟
三 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第二章 彰顯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
一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真正的歷史大趨勢
二 不斷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
三 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第三章 倡導社會主義的全面創新
一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
二 以理論創新推動社會各方面的創新
三 真正搞出我們自己的創新體系

第四章 把握全球化的時代特徵和歷史機遇
一 觀察和思考社會主義問題的全球化意識
二 實施“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對外開放戰略
三 利用資本主義文明成果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

經濟篇
第五章 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基本經濟制度
一 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二 深化分配製度改革,努力改善人民生活
三 社會主義條件下必須而且能夠搞市場經濟

第六章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戰略
一 發展是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二 優先發展科技和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三 人口、資源、環境統籌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 經濟社會發展新主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第七章 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思路創新
一 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二 走一條有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三 高度重視“三農”問題,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四 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政治篇
第八章 發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一 確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戰略地位
二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三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四 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五 保持長期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第九章 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一 發展統一戰線,調動積極因素,實現民族復興
二 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
三 按照“一國兩制”方針,推進祖國和平統一

第十章 加強國防建設,奉行和平外交,建立國際新秩序
一 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國防
二 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 謀求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文化篇
第十一章 確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突出地位
一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
二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
三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
四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重在建設
五 加強和改善黨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

第十二章 發展和繁榮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本質的總體把握
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地位
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

第十三章 強化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
一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本質的總體把握
二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戰略地位
三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基本原則
四 新時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任務

黨建篇
第十四章 按照“三個代表”要求,推進執政黨建設的偉大工程
一 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攬執政黨建設
二 面向新世紀的執政黨建設的總要求和總目標
三 執政黨建設應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原則和方針

第十五章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
一 “執政黨思維”與興國利民的執政理念
二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是執政黨建設的重大課題
三 領導方式、執政方式的改革完善與創新發展

第十六章 堅持民眾路線,加強作風建設,深入開展反腐敗鬥爭
一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黨的民眾路線
二 努力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
三 堅決深入持久地開展反腐敗鬥爭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總論篇
第一章 高擎發展社會主義事業的旗幟
走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始終堅持的前進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重大發展。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根據時代特徵和黨情、國情的新變化,深刻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積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堅持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實踐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嶄新貢獻。
一 方向和形象:旗幟問題至關重要
旗幟的本原含義是指反映事物主旨的標誌。它常常用來比喻有代表性和號召力的理論、思想、學說或政治力量。旗幟具有指引人們前進方向的功能和作用,是人們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航標塔,它對一個民族和國家的發展具有根本性的指導作用。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提出:“旗幟問題至關緊要。

後記

經過課題組成員的協同努力,作為江蘇省重點高校建設項目子課題和江蘇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科項目(06 SJD 810004)的最終成果,本書終於以現在的面貌完稿了。平心而論,寫出一部質量上乘的關於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創新發展的理論新著,實非易事。本書只不過是在已有研究基礎上,以《江澤民文選》為主要文獻依據,對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所作的一次重新體認和文字再現罷了。因此,它遠遠談不上是一部成熟之作,其中存在著許多不足和缺陷,當然是毋庸諱言的。更何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歷史主題,仍然處在不斷展開和深化之中。實踐發展日新月異,理論探索未有窮期。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努力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面旗幟、這個主題、這條道路、這項事業的繼續研究和探索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正是我們當代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光榮責任。
本書的綱目設計由課題組集體承擔。具體研究和寫作的分工情況是,引論、政治篇、黨建篇:費迅;總論篇、經濟篇:張愛武;文化篇:劉勇。全書由費迅統一修改定稿。

序言

在歷史上,揚州、泰州地區曾是蜚聲遐邇的東南重鎮,具有襟帶淮泗、控引江南的地理優勢,利盡四海、民生所系的經濟地位,磅礴鬱積、精光勃發的文化積澱。以揚州、泰州為中心的蘇中、江淮地區,也是全國的經濟、文化發展的要津。山川形勝,人文氤氳,孕育了燦爛的古代文化,在商業文化、政治文化、管理文化、倫理文化、宗教文化、法制文化、學術文化、審美文化、語言文化、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輝煌的建樹,對於當地及周邊的經濟活動和社會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種影響力賡續至今而經久不衰。
今天,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中,江蘇省肩負著“兩個率先”的神聖使命。在2003年全國“兩會”期間,胡錦濤總書記和江澤民同志先後到江蘇代表團作了重要講話,要求江蘇“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全國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兩個率先”,這是黨中央從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戰略部署的高度對江蘇作出的明確要求,也是根據科學發展觀和建立和諧社會的構想對江蘇提出的殷切希望。而揚州、泰州地區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在江蘇全省實現“兩個率先”的整體目標中起著紐帶和傳導的關鍵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