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社會功能

科學的社會功能

《科學的社會功能》是英國科學家貝爾納創作的科學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939年。全書共16章,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科學現在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是科學所能起的作用。該書對科學的社會性質、作用、發展規律,以及科學的體系結構、科學的規劃、管理和科學政策等問題作了全面的分析探討。

該書圍繞科學的社會功能這一主題,探討了科學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相互作用。作者引用大量文獻資料,把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並開創了對科學本身進行自然科學的歷史的,社會的綜合研究的先河。這一著作為後來的科學學研究提供了範例。其所論述的科學學思想、分析方法和方法論原理,對後來的科學學研究起了重大的影響和作用。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科學的社會功能
  • 外文名稱:The social function of science
  • 作者:【英】貝爾納
  • 類別:科學學
  • 首版時間:1939年
  • 字數:約150000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大體上是由兩大部分構成的,這就是“科學現在所起的作用”和“科學所能起的作用”。作為第一部分的基本內容,貝爾納首先描述和討論了他那個時代“科學面臨的挑戰以及科學和社會之問的互動作用。然後便對科學的歷史作出了詳細的敘述,主要強調了一下這一觀點,即至少就西方特別是作為他的祖國的英國的情況而言,科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力於手工藝、貿易、製造業、帝國的擴張所施加的影響、刺激與鼓勵。”接下來,重點描述了“英國科研組織的現狀”。再下來,則依次討論了有關“科學教育”、“科學研究的效率”、“科學的套用”、“科學和戰爭”的關係問題。最後還對“國際科學概況”進行了必要的描述。
在標題為“科學所能起的作用”的第二部分中,貝爾納的討論重點主要放在了更具套用色彩的以下這幾個方面,即“培訓科學家”、“改組科研工作”、“科學交流”、“科學經費的籌措”、“發展科學的戰略”、“科學為人類服務”、“科學和社會改造”以及“科學的社會功能”。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科學現在所起的作用第二部分 科學所能起的作用
在通向科學學的道路上(J.D.貝爾納 A.L.麥凱)
第一章 緒論
第九章 培訓科學家
序言
第二章 科學的歷史概況
第十章 改組科研工作
第三章 英國科研組織現狀
第十一章 科學交流
第四章 科學教育
第十二章 科學經費籌措
第五章 科學研究的效率
第十三章 發展科學的戰略
第六章 科學的套用
第十四章 科學為人類服務
第七章 科學和戰爭
第十五章 科學和社會改造
第八章 國際科學概況
第十六章 科學的社會功能

創作背景

這本書以科學的社會功能為主題。過去人們一向認為,科學研究的成果一定會導致人類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及隨後而來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卻說明:把科學用於破壞和浪費的目的,同樣是輕而易舉的。然後還有人卻提議,要求停止科學研究,以保全現有的文明。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貝爾納開始考慮科學家所做的工作與他們自己周圍的社會和經濟現象有河種關係,開始探討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並試圖提出一些可行的辦法,以便把科學導向有益於人類福祉的目的。該書就是他思考和努力的成果之一。貝爾納在英國伯克貝克學院完成了《科學的社會功能》,並於1939年正式出版。

作品思想

論點
這本書先後提出如下一些重要論點:(1)人們一般都認為科學對人類是好事,很少有人想到科學也能給人類帶來災難。貝爾納認為,科學既能為人類造福,也能為人類帶來破壞和危機。因此,科學家也要考慮自身的責任。(2)過去人們把科學看成一種個體的獨立的靜止的東西。貝爾納認為科學應是一種社會事業,它與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並處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3)過去只是把科學看成發展生產和節新武器的手段,因而產生對科學的片面認識。貝爾納認為,科學應為人類造福、為提高生活質量服務,應重視與人類社會福利相關的生物學、社會學的研究。(4)過去認為只要發展科學就有收益。貝爾納認為,只有當科學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時候,才是有益的。(5)過去認為科學必須是絕對自由的,是完全脫離開社會在象牙之塔中進行玩味探索哲理的活動。貝爾納認為,現代科學事業應該是既有高效益的研究體制,又要有自主開發與獨立創造的自由,實現自由與效率的統一、創造與實用的結合。
該書在分析科學上有三大特點:定量研究、理論模式、政策和管理研究。貝爾納以此奠定了科學學這一新興科學的基礎。這就是以科學自身的方法研究科學本身。
人文主義
此書並不是一部純粹的社會科學的作品,因為全書表現出了明顯的人文主義的價值取向。比如,在第一部分第一章“緒論”中的標題為“科學面臨的挑戰”這一節開始不久的地方,作者在指出“當時人們認為,無可懷疑的是,它(指科學)的實際活動構成了社會進步的主要基礎”之後,立即告訴讀者說,“現在我們有了與此完全不同的看法。我們這個時代的種種困難本身似乎就是這種社會進步所造成的。科學所帶來的新生產方法引起失業和生產過剩,絲毫不能幫助解救貧困。這種貧困狀態和以往一樣地普遍存在於全世界。同時,把科學套用於實際所創造出來的武器使戰爭變得更為迫切和可怕,使個人的安危幾乎降低到毫無保障的程度,而這種安全卻是文明的主要成就之一”。當然,他也強調,“我們不可以把所有這些禍害和不協調現象全部歸咎於科學”,因此,在他看來,“至少對比較體面的階級來說,只要科學的成果有利無弊,科學的社會功能就毋庸置疑”。實際上,讀者也許可以把貝爾納對科學所具有的觀點更為明白地轉述成這樣:科學肯定具有很強的社會功能,但是,它所發揮的作用卻是不肯定的,可以是為惡也可以是為善。正因為如此,他才在全書第二部分偏後的地方,一方面,通過闡述科學如何在諸如“人的需要”、“食物”、“衣著”、“住房”、“健康”、“勞動”、“娛樂”、“生產”、“礦業”、“電力生產”、“工程”、“化學工業”、“運輸”、“分配”、“通訊”以及“管理和控制”這些方面已經為人類提供了“可觀的服務”,以表明科學是可以發揮為善的作用的;另一方面,則藉助討論一些與科學有關的問題表達了對科學的更美好的期望。舉例來說,在作為第十五章的“科學和社會改造”中,在談到“科學家的組織”時,作者呼籲科學家們應該對社會責任形成明確的認識。同樣,在談到“科學和政治”的問題時,他非常明確地告訴科學家們“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

作品影響

此書是對科學與社會關係進行全面系統論述的第一部巨著,是貝爾納對這一重大課題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研究成果。
研究科學本身發展規律的學問是科學學,貝爾納1939年寫的《科學的社會功能》是科學學的奠基之作,他主要運用歷史方法,討論科學與社會問題開拓了科學除研究自然界和社會現象,思維現象客觀存在的規律外,也要研究科學本身,這就給今後科學的發展帶來巨大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書曾再版過4次,1946年又一次再版。此後譯成日文、阿拉伯文和幾種歐洲文字。1964年,英、美等國為把一批知名學者所寫的論文編成《科學的科學》論文集,隆重慶祝貝爾納這本書問世25周年,並以這本論文集的稿費創建了一個“科學基金會”以用於一年一度的“貝爾納”講座。

出版信息

該書中譯本由陳體芳據英國喬治·勞特利奇父子有限公司1944年版譯出,商務印書館1982年出版。

作者簡介

約翰·貝爾納,(1901—1971)英國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倫敦大學教授。他一生獻身於物質結構的理論研究和科學史研究。主要著作有: 《科學的社會功能》(1939)、《必然的自由》(1949)、《生命的物理學基礎》(1951)、《十九世紀的科學與工業》(1953)、《歷史上的科學》(1954)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