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流言榜

“科學流言榜”是一個闢謠平台,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台、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科學流言榜
發布方,榜單,2016年,2019年,

發布方

“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台、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的支持。

榜單

2016年

1、吃素就不會得心血管疾病了?
流言:
近日,網上一篇名為《39位心內科醫生集體吃素!他們說:接觸太多病人,長教訓了》的文章引起廣泛關注。文中稱,一位記者去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心內科採訪,看到心內科醫生的午飯基本全素,因為吃肉會引起心血管病和肥胖,還會增加死亡風險。
真相:
與飲食富營養化直接相關的糖尿病、高血壓,能引發一系列心血管問題,這是沒有疑問的。(確有多項研究發現,素食者和雜事或肉食者相比,患高血壓、冠心病的風險較低。)但是與之相對的,做素食主義者就可以杜絕心血管疾病嗎?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一項研究可以證明這一點。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往往都不是由於某一個生活習慣而造成的,比如吃肉類、蛋類等,而是因為錯誤的生活習慣而導致的總體失衡,如果日常飲食中食物搭配不合理,即使不吃肉也可能患病。
舉個例子,出家人是不吃肉的,但是長得胖的和尚並不少見,也並不是所有的出家人都能杜絕心血管疾病。因為他們雖然不吃肉,但並不等於不攝入高脂肪、高蛋白質含量的食物,比如堅果、油炸食品、甜飲料、薯片等。所以,飲食結構才是關鍵。
2、魚刺卡喉,這些“偏方”和“小竅門”靠譜嗎?
流言:
最近微信朋友圈就流傳著一篇名為“拯救100萬人的魚刺卡喉急救方法”的文章,提到的方法有拍背、喝醋、大口進食、伸手往外摳、用勁咳等等,這些五花八門的偏方以及“科學”方法都靠譜嗎?
真相:
魚刺卡喉後要大口吞咽飯糰或菜團存在一定危險性,咽喉食管較為柔軟,用飯糰擠壓尖銳魚刺,就如釘釘子一樣,會把魚刺越擠越深,刺入黏膜內;用手指刺激咽後壁引發嘔吐,是一種急救方法。但往外摳魚刺容易挖傷黏膜,會引起加重疼痛等負作用;而如果魚刺刺入較深,使勁咳嗽通常無濟於事,因為魚刺細小,受力面積也就小,咳嗽的衝擊氣流難以把魚刺咳出;醋確實會在一定環境下達到軟化魚刺的目的,但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魚刺卡喉喝醋時,醋液在喉嚨只停留幾秒鐘,就進入到了胃部,無法在骨頭滯留的地方停留從而達到軟化效果。
魚刺卡喉情況不同,處理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論,依靠網傳的急救方法不但不能救命,可能會延誤病情,增加治療難度。
正確的方法是首先應立即停止進食,儘量減少吞咽動作。將壓舌板(在家中可用筷子、牙刷)放在舌部前2/3處,輕輕平壓,觀察整個口咽部,如看見有魚刺,刺不大,扎得不深,可用稍長的鑷子或筷子鉗住,輕輕拔出來;若魚刺位置較深、較大或看不見魚刺,應及時就醫。
3、藿香正氣水和頭孢一起服用會馬上喪命?
流言:
近日網上流傳稱,如果將藿香正氣水和頭孢類藥物一同服用,會產生劇毒性,甚至馬上喪命。這是真的嗎?
真相:
嚴格來說這條訊息並不準確。我們服用的藿香正氣水常用於外感暑濕引起的發熱、胸悶、腹脹、吐瀉,一般含40%~50%酒精(乙醇),和頭孢類藥物一起服用,可能產生雙硫侖樣反應。
產生雙硫侖樣反應的原因在於乙醇代謝中乙醛的轉化受到了影響,導致血中乙醛濃度升高,出現了相應的症狀。這種阻礙作用和雙硫侖的化學分子結構有關,因此分子中含有硫甲基四氮唑側鏈的藥物都可以導致雙硫侖樣反應出現,如頭孢美唑等。傳言中提到的危害並不是完全不實。
但是,頭孢類藥物包含很多種,不是所有頭孢和酒精合用都產生雙硫侖樣反應,只有含有硫甲基四氮唑基團的頭孢才有雙硫侖樣反應。如頭孢哌酮、頭孢孟多、頭孢替安、頭孢尼西、頭孢替坦、頭孢甲肟、頭孢唑林、頭孢拉定等。
一旦出現雙硫侖樣反應,應及時停藥和停用含乙醇製品,吸氧、臥床休息,輕者可自行緩解,較重者需吸氧及對症治療,進行必要的輔助檢查;靜脈注射和滴注納洛酮0.4毫克~0.8毫克可拮抗乙醇作用。如有嚴重併發症時應給予積極有效的搶救,以防雙硫侖樣反應造成更為嚴重的後果。
4、標有“兒童”字樣的食品比其他食物更健康?
流言:
嬰幼兒、兒童處在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需要家長特別的注意和關愛。生活中,家長們往往會聽到各式各樣的說法。許多人認為,標有“兒童”字樣的食品比其他食物更健康。
真相: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博士范志紅說,我國目前沒有2歲以上兒童的專用“兒童食品”標準,“兒童食品”只是企業自己造的概念,與其他同類產品相比,其通常僅有外觀上和體積上的差別。比如兒童牛奶和純牛奶的區別,是加了糖或蜂蜜,甜味更濃、熱量更高、包裝更小。家長大可不必因“兒童”二字而受到特別吸引,具體差別要細看包裝上的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范志紅舉例說,某個兒童優酪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3.5%,而大部分優酪乳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11%—12%,這說明產品額外多加了糖。看配料表也能發現,純牛奶中是不加糖和蜂蜜的,而兒童牛奶的配料表中如果有蜂蜜等甜味原料,就說明它是用甜味來吸引孩子。其實,兒童概念食品往往添加一些適合兒童味覺喜好的味道,但通過調味來增加兒童食慾,只會讓孩子對調味的依賴性越來越強。范志紅認為,如果自小就攝入口味較重的飲食,長大後往往難以控制鹽的需求量,增高患病風險。
專家們認為,兒童概念食品應嚴格審查,行銷噱頭對於孩子的健康有害無益。北京兒童醫院保健中心主任劉莉表示,兒童概念食品應該有國家標準,其添加劑、保質期等要求應該更嚴,並有專門的監督檢驗機構。
5、吃冰棍導致胃出血?
流言:
日前,媒體報導安徽一位名叫樂樂的7歲男孩連吃3支冰棍導致大吐血,引發一些家長的不安和恐懼。吃冰棍導致胃大量出血。
真相:
吃冰棍引起吐血?首先,簡單回顧一下事情的經過:7歲男孩在於同伴玩耍後,在1小時內吃下了3根冰棍,吃完沒多久就開始覺得胃痛,並很快開始多次大量吐血。在當地醫院未能控制病情轉院至安徽省兒童醫院。經大量連續輸血、藥物和胃鏡下止血未能湊效情況下,最終實施緊急手術治療。手術發現,患兒十二指腸球部有一個直徑1cm,深0.4cm的巨大潰瘍,伴潰瘍底部十二指腸球後動脈破裂並呈噴射性出血。
引發孩子吐血的原因經過了手術證實,是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並動脈噴射性出血。這種局限性的潰瘍是原本就存在的,而不是某種應激事件導致的急性(廣泛的)胃黏膜糜爛。就是說,報導中PICU醫生所說的“(吃冰棍後)太冰了。然後導致黏膜急性糜爛、潰瘍出血”是錯誤的。由於新聞中男孩出血病因已經經過手術確認是十二指腸局灶性潰瘍侵蝕導致的動脈破裂出血,而非急性應激性潰瘍。因此,可以判斷,患兒的十二指腸潰瘍早已存在,只是一直被誤診。而出血不過恰巧發生在“吃冰棍”之後,兩者並不構成因果關係。退一步說,即便患兒是應激性潰瘍出血,吃幾根冰棍顯然也不構成重大應急事件,當然也不可能是引發應激性潰瘍的原因。因此,那位醫生和新聞標題所說的“連吃3支冰棍引發大吐血”是錯誤的。
6、酵素真能減肥、抗癌、抗衰老?
流言:
一直以來,關於酵素的減肥功能就有各種神奇說法,而隨便百度一下“酵素”就能發現此產品功效多多,簡直非人間所有:既能美容瘦身,又能“抗衰老”、“抗癌症”,各種功效應有盡有;“世衛組織推薦”、“諾貝爾獎獲得者研發”、“正在風行全球的抗衰老革命”等等光環更是讓人眼花繚亂。
真相:
“酵素”一詞來自日語,實際上就是披著外國馬甲的酶(Enzyme)。人體現在發現的酶有700多種,一般能夠自己合成,不需要額外補充。即使需要補充,也不能通過口服的方式。商家的宣傳的確沒錯,但他們不會告訴你,口服酵素一點用都沒有。例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人體內最重要的酶之一,也是酵素商家的主打產品。但是通過對比試驗可以發現,酵素產品中的SOD活性單位還不如同等質量的生菜和西紅柿。所以說,花重金購買概念產品,還不如去菜市場買兩斤西紅柿。酵素本質是蛋白質,通常需要在特定的溫度、pH值等條件下才能發揮活性,而酵素在通過消化道時會經歷胃液、膽汁等消化液,因而會變性或被分解,無法發揮其生理活性。而且絕大部分的酵素需要在細胞內或細胞間發揮作用,通過消化道攝取的酵素比較難進入細胞內。所以說,希望通過口服酵素達到的各種功效,只能是美好的願望。
7、有機奶通常價格比普通奶高出不少,有機奶真的更營養嗎?
流言:
很多商家在宣傳的時候都打出廣告,聲稱有機食品更健康,更營養,使得消費者在購買乳製品時,盲目消費。
真相:
有機牛奶的認證一般著重於其天然的生長環境及飼養方式,有機牛奶餵養的飼料為純天然牧草,普通奶牛食用的飼料是根據奶牛的營養需要對不同飼料進行搭配調整、均衡配比。從營養成分比較,有機牛奶和其他牛奶所含有的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上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2019年

流言一:超級真菌被美國列為“緊急威脅”,中國已有18例確認感染,傳染性極強。
真相:流言中的“超級真菌”,其學名為耳念珠菌,是一種可以引起嚴重感染的真菌。目前耳念珠菌在國際上被冠以“超級病原”的稱號,主要歸因於以美國為主的地區所受到的嚴重臨床威脅。但目前中國共報導耳念珠菌感染18例,在我國近10年間覆蓋230家醫療機構的侵襲性真菌病監測中,耳念珠菌的發生率低於1/20000,所以公眾不必恐慌。
流言二:經常跑步的人容易得髖關節和膝關節炎。
真相:導致關節炎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家族史、超重和受傷等,而跑步的時間長短、強度、距離和完成的長跑次數與關節炎沒有任何關聯。換句話說,年紀越大、體重越高、有關節炎的家族史或者曾經有過關節受傷的人越容易得關節炎。長跑並不毀關節,馬拉松運動員得關節炎的比例反而比普通人還低。
流言三:只要用對方法,在一定期限內孩子的近視可以治癒。
真相:除了因睫狀肌痙攣所致的“假性近視”外,近視是不可逆的,目前還沒有安全有效的辦法能使其恢復。也就是說,近視只能被“矯正”,不可“治癒”。所以,近視後唯一能做的就是延緩度數加深的速度。3月26日,國家衛健委等6部門聯合發文,明確表示不得在開展近視矯正對外宣傳中使用“康復”“近視治癒”等帶有誤導性的表述。
流言四:250名科學家聯名警告,AirPods和同類型的無線藍牙耳機可能致癌。
真相:這則訊息中提到,將無線耳機置於耳道中,會使頭部組織暴露在相對較高的射頻輻射下,從而引發對無線耳機安全性的質疑。長期佩戴耳機可能對聽力有危害,但是這並不代表無線藍牙耳機會致癌。
流言五:含有食品添加劑的東西都是不好的,“天然無添加,絕不含防腐劑”才是優質食品的代名詞。
真相:想買到好食品,關鍵還是去正規渠道,並且要學會看配料表(主要是前幾個配料)和營養成分表。凡是標榜“無添加”的,商業噱頭往往大於實際健康意義。只要食品添加劑的安全性足夠高,合規使用就沒有問題。
流言六:血管裡面有“垃圾”“毒素”,如果不清理就會慢慢蓄積,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導致百病纏身。
真相:血管里並沒有所謂的“垃圾”“毒素”,有的只是“代謝廢物”。代謝廢物是細胞在新陳代謝時產生的自然產物,正常情況下,會隨著血液運輸到特定器官,最終排出體外,並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平時適當多喝水,增加排尿,就可以幫助代謝廢物加速清理。
流言七:布洛芬不能再服用了,會致殘,形成永久性傷害,美國正在全面召回。
真相:美國食藥監局網站今年1月29日確實有一條召回布洛芬的公告。但從原文可以看出,這次召回與布洛芬藥物本身的安全性無關,其實是美國Tris製藥公司的一款布洛芬口服混懸滴劑由於部分批次可能濃度較高,超過了規定標準,而做了全國範圍的召回。布洛芬一直是被世界衛生組織、中國和歐美各國推薦的首選兒童退熱藥之一,無論發燒感冒,還是止疼消炎,布洛芬基本上都是常備藥。
流言八:無數科學研究支持的“生酮減肥法”,美味、健康和身材可以兼得。
真相:“生酮減肥法”並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長期“高脂低碳”進食方式,反而會增加肝臟、腎臟的患病風險,甚至危害大腦健康。由於所謂飲食“結構”的改善,生酮飲食的確能讓一些人的體重在短時間內出現下降,尤其是本身攝入脂肪就不算多的女性。但“高脂低碳”的極端飲食模式弊大於利,已經是營養學界的共識。
流言九:香椿(芽)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物質,簡單食用就會中毒、致癌。
真相:香椿當中的確含有一定量的亞硝酸鹽物質,但是“含有”不等於“致癌”。芹菜、油麥菜、菠菜等人們常吃的蔬菜中都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並不需要大驚小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