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思想史(歸類思想史的子類觀念論)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科學思想史(intellectual history of science/history of scientific ideas),有時也稱作觀念論,是科學史中一種重要的編史綱領。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思想史
  • 又名:觀念論
簡介
不同於先前專注於史料考證和編年的科學史,它更注重於歷史上科學概念及其形上學基礎的詮釋,注重於這些概念及其思想體系的演變。思想史與編年史、社會史一樣,是20世紀以來科學史編史工作中主要的三種方法之一。
產生與發展
科學史的發展初期,無論是科學家的學科史,還是有哲學傾向的綜合通史,全部的編史學傳統都沒有脫離傳統的編年史方法,它把科學史看作是最新理論在過去漸次出現的大事年表,是運用某種最近被確定為正確的科學方法,對過去的真理和謬誤所作的不斷檢閱,是真理不斷戰勝謬誤的過程。長此以往,這種編年史的缺陷則暴露無遺——這樣的編年記錄缺乏深刻的理解,也可能因為今人的時代限制和知識背景而導致表達的偏差。這樣一來,科學史的研究又遇到了新問題,這也催生了新的科學史編史方法——科學思想史。
科學思想史的編史傳統來源於19世紀末新康德主義的哲學史方法,他們主張研究原始文獻,不是研究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而是研究作者當時想到是什麼;他們重視概念的發展煙花,把哲學史主要當做哲學概念演化史。朗格和卡西爾
把這種哲學史方法帶到了科學史領域,波特的《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1925)和拉夫喬伊的《偉大的存在之鏈》(1936)最早把哲學史研究中對概念的發生學分析技術帶進了科學史研究之中,成為科學思想史研究中的經典著作。懷特海的《科學與近代世界》與柯林武德的《自然的觀念》也促進了科學思想史綱領的貫徹。
1939年,俄裔法國科學史家亞歷山大·柯瓦雷發表了著名的《伽利略研究》,揭示了伽利略與新柏拉圖主義的關係,通過對大量歷史文獻的解釋表明,導致伽利略新物理學與新天文學誕生的,不是新事實的發現,而是新觀念的出現,實驗甚至只是為了論證這種新理論。柯瓦雷的著作第一次清晰明確地顯示了思想史編史綱領的方法論,這種方法認為,科學本質上是對真理的理論探求,科學的進步體現在概念的進化上,它有著內在的和自主的發展邏輯。這種編史綱領得到了人們的肯定,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如果科學史永遠停留在編年目錄,那么科學史就是無生命的。
柯瓦雷本人在《我的研究傾向與規劃》一文中說道,“科學思想史,就我的理解以及我據此努力實踐的而言,只在把握科學思想在其創造性活動的過程本身中的歷程。為此,關鍵是要把所研究的著作置於其思想和精神氛圍之中,並依據其作者的思維方式和好惡偏向去解釋它們。必須抵禦這種誘惑——已經有太多的科學史家陷於這種誘惑之中——即為了使古人經常晦澀、笨拙甚至混亂的思想更易理解而將其譯成現代語言,儘管澄清了它卻同時也歪曲了它。”
柯瓦雷的範式——科學“本質上是theoria(拉丁文,意為沉思、凝視),是對真理的探求”,並且這種探求有著“內在和自主的”發展——這個原則成了科學史中思想史綱領的體現,標誌著一條確實將被擴展和遵循的研究路徑,在此之後的科學史的現代編史學中得到廣泛認可和運用,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科學史的研究。
科學思想史名著略舉
1.伯特《近代物理科學的形上學基礎》
2.懷特海《科學與近代世界》
3.拉夫喬伊《偉大的存在之謎》
4.蘭德爾《近代心靈的營造》
5.柯林武德《自然的觀念》
6.巴特菲爾德《近代科學的起源》
7.迪克斯特惠斯《世界圖景的機械化》
8.柯瓦雷《伽利略研究》
9.科恩《牛頓革命》
10.庫恩《哥白尼革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