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實在論與心靈的可塑性

科學實在論與心靈的可塑性

《科學實在論與心靈的可塑性》是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丘奇蘭。

基本介紹

  • 書名:科學實在論與心靈的可塑性
  • 作者:保羅·M·丘奇蘭德
  • 譯者張燕京 
  • 類別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自然科學總論
  • 頁數:177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7-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當代世界學術名著·哲學系列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科學實在論與心靈的可塑性》是一本具有重要意義的哲學著作,它的重要性在於,從內容上看,《科學實在論與心靈的可塑性》清晰、簡明地闡述了科學實在論的主要觀點,並在此基礎上生動而透徹地論證了它對當代知覺哲學、意義理論、心靈哲學以及系統認識論的重大影響,提出了一系列新穎而富有啟發的觀點。從方法上看,它揭示了科學實在論與心靈哲學、語言哲學、當代認識論等哲學分支的內在關聯,使得我們可以從綜合整體的視角研究和看待當代哲學的發展。

作者簡介

保羅·M·丘奇蘭德,1942年出生於加拿大溫哥華,1969年於匹茲堡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加利弗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哲學教授。主要著作有:《物質與意識》(1984)、《一個神經計算的觀點:心靈的性質與科學的結構》(1989)、《理智的引擎與靈魂的住所》(1995)等。主要從事心靈哲學、科學哲學、神經哲學、認識論與知覺的研究。他的相關著作已被翻譯為八種文字出版,在國際哲學界,特別是在心靈哲學與神經哲學領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1. 科學實在論的觀點
第二章 知覺的可塑性
2. 觀察謂詞的語義學
3. 感覺信息的
概念開發
4. 知覺意識的擴展
5. 測量工具的論證
6. 一些結論
第三章 理解的可塑性
7. 分析與綜合的區分
8. 意義與理解
9. 翻譯:某些競爭的觀點
10. 交流與可通約性
11. 理論之問的還原與概念的發展
第四章 我們的自我構想與心身問題
12. 某人關於他心的知識
13. 自我知識:一個初步考察
14. P—理論不協調的本性
15. 心身問題
16. 內省意識的擴展
第五章 語句認識論與有關認識機器的自然科學
17. 規範認識論:客觀存在的問題
18. 正統認識論的語句運動學
19. 連續性:早期階段的問題
20. ISA方法的貧乏性:進一步的考慮
21. 其他視域
參考書目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