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湯

秋湯

解釋

有兩種解釋,一是嶺南某地典型的秋分吃秋菜的習俗,更多的是地方文化特色;一是秋天滋補湯的簡稱,後者主要是受傳統中醫學的影響,從而演變成為大眾化的飲食觀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湯
  • 含義嶺南某地典型的秋分吃秋菜的習俗
  • 特點:秋分吃秋菜
  • 活動:有豎蛋、吃秋菜、送秋牛
簡介,秋湯,秋分吃秋菜,秋天滋補湯,

簡介

秋分
(autumnal equinox),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月22、23或24日。每年的9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80度時,進入“秋分”節氣。
秋分示意圖秋分示意圖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劃分四季,秋分日居於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時一天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此日同“春分”日一樣,“秋分”日,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此日後,陽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晝短夜長。
“秋分”與“春分”一樣,都是古人最早確立的節氣。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陰陽相伴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這天,各地都有很多不同而且有趣的風俗。

秋湯

秋分吃秋菜

據民俗專家介紹說,在我國民間秋分時節有豎蛋、吃秋菜、送秋牛、粘雀子嘴等趣味習俗。
比如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
秋菜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
此地有流傳的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秋天滋補湯

秋天,從立秋開始,歷經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細土的意思,就是說由於天氣變冷,蟄居的小蟲開始藏人穴中,並且用細土將洞口封起來以防寒氣侵入。“水始涸”是說此時降雨量開始減少,由於天氣乾燥,水氣蒸發快,所以湖泊與河流中的水量變少,一些沼澤及水窪處便處於乾涸之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露氣寒冷,將凝結之”。可見,寒露是表示露水更濃,天氣漸由涼轉寒。
秋季到來,在南方地區雖未見寒氣來臨,但氣候已由熱轉涼。尤其秋分過後,雨水漸少,空氣中水分減少,人體會產生由於乾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變化,常稱為“秋燥”。秋燥主要表現為口渴咽乾、聲啞乾咳、鼻衄、皮膚乾燥等。中醫學歷來倡導以飲食調養來抵禦“燥氣”,有“燥則潤之”的養生理論。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適當多食一些味酸甘潤的果蔬,飲食要注意葷素搭配。
秋季進補,主張選用"補而不峻"、"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秋日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應多以蜂蜜、牛奶、花生、山藥、茭白、南瓜、銀耳、蓮子、桂圓、百合、黑芝麻、紅棗、核桃等作為湯品的食材。銀耳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磷、鐵、鎂、鈣等,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可用水浸泡發後,煮爛,加糖服食,對治療和預防"秋燥"有較好的效果;百合也有養肺陰、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可服用健補脾胃的蓮子、山藥、扁豆等。也可以做成藥膳,秋季喝湯適合的藥物有沙參、天冬、麥冬、百合、山楂、枸杞、黃精、大棗、蓮子等等。
雙蘿滋補湯雙蘿滋補湯
實際上,嶺南習俗所謂的”秋湯“也是和中醫學提倡的秋天滋補是一致的,只不過嶺南習俗更加典型,有點土生土長的味道,沒有上升到中醫學理論的高度罷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