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湖月夜

秋湖月夜

秋湖月夜由俞遜發與彭正元創作於1981年7月,樂曲取材於南宋愛國詞人張孝祥的名篇《念奴嬌·過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傾,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瑟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湖月夜
  • 作曲作者俞遜發、彭正元
  • 創作時間:1981年7月
  • 樂曲取材:《念奴嬌·過洞庭》
  • 級數:十級
概述,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

概述

此曲由俞遜發與彭正元創作於1981年7月,樂曲取材於南宋愛國詞人張孝祥的名篇《念奴嬌·過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傾,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瑟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秋湖月夜
樂曲古樸典雅,充滿詩情畫意,傾訴了人們面對湖光山色的萬千思緒和遐想。表現出我國傳統藝術作品中常見的那種恬靜淡遠的意境美。全曲共分三段。

第一段

由抱笙奏出長音背景,箜篌輕輕撥動,宛如清波微漾。隨後笛子與小樂隊相互依託,奏出悠緩平靜、秀美高雅的主題,勾畫出一幅秋湖月夜圖。主題旋律以五聲音階級進為主,具有江南絲竹的音調特徵。描繪出風輕月明,湖光粼粼,水天月色,碧波萬頃,船兒漂在秋夜的湖心的景象。

第二段

是富於浪漫主義想像的一筆。先由鐘管與笛子模仿出遠山古剎的夜半鐘聲,更使人感到深秋月夜的靜謐。接著箜篌的刮奏就像一陣仙風輕輕吹過,引出笛子的小快板,音樂頗具古代宮廷舞曲的風韻,這一段與前後兩段形成動靜對比,使優美寧靜的“畫卷”增添了生氣。

第三段

在抱笙空曠安靜的背景下,笛子再次奏出稍有變化的主題,描繪出秋露滿天,玉兔西沉,滄溟空闊,水天一色的壯麗景象,使人用醉於詩情畫意之中。演奏者用特製的低音曲笛演奏此曲,音色時而如一份秋水清澈見底,時而又如洞簫嗚嗚不絕如縷,使樂曲倍添幽境。
此曲在1983年全國第三屆音樂作品(民族器樂)評獎中獲一等獎,1992年榮獲“世界華人經典作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