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科

秋水仙科

秋水仙科包括20多屬約幾百種,都是草本植物,分布在世界各地,以熱帶地區種類最多。是百合科秋水仙屬植物,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8~10月開花。花蕾呈紡綞形,開放時似漏斗,淡粉紅色(或紫紅色),端莊秀麗,受人喜愛。秋水仙原產於歐洲和地中海沿岸,中國自七十年代起從國外引進種子和球莖。園林中常用作岩石園或花壇種植。鱗莖含秋水仙鹼,可供藥用,尤其適用於多倍體育種,同屬植物約60餘種,其中大部分是秋天只開花不長葉,花朵粉紅色或深紅色,直接從地下莖抽郵花1-4朵,有著“地下花”之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秋水仙科
  • 拼音:qiū shuǐ xiān kē
  • 學名:Colchicaceae DC. (1804)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百合亞綱
  • 超目:百合超目
  • 百合目
  • :秋水仙科
  • 分布區域:秋水仙原產於歐洲和地中海沿岸,中國自七十年代起從國外引進。
簡介,形態特徵,繁殖方法,園林套用,常見植物,

簡介

秋水仙科包括20多約幾百,都是草本植物,分布在世界各地,以熱帶地區種類最多。
本科植物一般含有有毒的秋水仙鹼,以前的分類法多不承認有此科存在,其中的各種類大部分被分到百合科的各屬中,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將這些屬以及一些分散在其他屬中的種統一划歸為秋水仙科。其中部分種類為觀賞花卉被引種到世界各地。
秋水仙科秋水仙科

形態特徵

秋植球根花卉。鱗莖近球形,株高20—30厘米,葉近基生,闊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花自葉叢中抽出,花單生,近無花梗,花徑5—10厘米,淡紫紅色,花期4月,其花絲貼生於花冠筒壁上,子房在鱗莖內部,花後第二年結果,果實為蒴果。

繁殖方法

現歐美各國普遍栽培。播種或用鱗莖繁殖。夏季喜涼爽、乾燥氣候,冬季要求溫暖濕潤,生長季節要有充足陽光,並要求肥沃疏鬆及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播種宜在秋季進行,當年可以發芽,5—6年才能開花;分植鱗莖時,株行距10厘米×15厘米,覆土不宜超過10厘米,栽植前應大量施用基肥,生長季可每2周追施肥水一次。6—7月鱗莖休眠時應挖起置陰涼處保存。華北地區可露地越冬,但需防寒。園林中可植於岩石園,路邊及草坪中點綴,因其植株矮小,還可作地被栽培。
秋水仙科秋水仙科

園林套用

秋水仙科適宜高山園、岩石園,亦可植於灌木叢旁或花境及草坪叢植;花朵傍地面而生,別具特色。鱗莖可提取秋水仙鹼,供藥用。

常見植物

見於栽培的有:黃秋水仙(C. luteum),葉花同放,花朵黃色,原產喜馬拉雅地區至俄羅斯。美麗秋水仙(C. specio-sum),花象牙白色,品種有‘白花美麗’秋水仙(cv. Al-bum)、‘粉花美麗’秋水仙(cv. Bornmuelleri)。雜色秋水仙(C. variegatum),株高僅7~8cm,花玫瑰紅色,具白色花冠筒,紅、白交錯;徑約9cm;秋季開花。原產希臘與小亞細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