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宵吟·秋感

秋宵吟·秋感

《秋宵吟·秋感》是古典詩詞作品,歷來多人品賞。作者詹安泰(1902-1967),字祝南,號無庵,廣東饒平人。中國古典文學著名學者,當代十大詞學家之一,精古典詩詞尤其是宋詞的研究,素有“嶺南詞宗”譽,亦有“南詹北夏,一代詞宗”一說(夏指夏承燾)。

此詞作者自言“用白石自製曲。白石此調,宋元人無繼聲,蓋雙拽頭也。戈順卿謂須用上聲押,劉子庚謂末句必平入平入去去上,今依之。”即嚴格依照姜夔的格律,並且最後一句也按四聲。

基本介紹

概述,內容,鑑賞,

概述

《秋宵吟·秋感》作者詹安泰。詹安泰(1902-1967),字祝南,號無庵,廣東饒平人。中國古典文學著名學者,當代十大詞學家之一,精古典詩詞尤其是宋詞的研究,素有“嶺南詞宗”譽,亦有“南詹北夏,一代詞宗”一說(夏指夏承燾)。其《秋宵吟》選自《詹安泰紀念文集》。
詹安泰照片詹安泰照片

內容

用白石自製曲。白石此調,宋元人無繼聲,蓋雙拽頭也。戈順卿謂須用上聲押,劉子庚謂末句必平入平入去去上,今依之。
鬢稜花,院落酒,晚雨涼生高柳。憑闌望、慣念亂傷離,舊人歸後。
淚波深,好夢誘,倦客多年搔首。攀天去、正大月沈宵,戾星窺牖。
肯悔疏狂,自矮閣、昬鐘坐守。醉春籠幔,選席留燈,艷意倩誰受。江國秋風陡,萬綠驚紅,芳訊滯久。甚樓頭、抵死相思,還擪長笛帶恨剖。

鑑賞

潮籍學者李宏新在《評饒平籍詞人詹安泰“秋宵吟”》一文中賞析:
這則《秋宵吟》比之古姜夔之《秋宵吟》,毫不遜色,鍊字、轉承處理方面甚至更勝一籌。筆者不揣淺陋,略析如下。
題記中,“白石”,即白石道人,南宋詩詞大家姜夔,夔一生布衣,精於音律,詞作最大特點是琢句精工、韻律諧婉、清空騷雅、寄意幽邃。“戈順卿”指清代戈載,編著有《詞林正韻》,俗稱“詞韻”。劉子庚,即劉毓盤,撰有《詞史》一書,綜述詞自唐、五代、兩宋、金、元下及明清千餘年間萌芽、鼎盛、復興之演變梗概,頗多獨到見解。
“雙拽頭”,是詞學專業用語,指長調、中調的第一段與第二段句數、字數、平仄相同。它們在形式上好似第三段的雙頭,故名。詞牌《秋宵吟》是姜夔自調曲,詹安泰在題記中提及是依戈載、劉毓盤的說法,押上聲韻,最後一句嚴守“平入平入去去上”,現以《詞林正韻》校平仄附於姜夔《秋宵吟》原詞,並在詹安泰本詩題記說明處細辨四聲:
古簾空,墜月皎,坐久西窗人悄。蛩吟苦、漸漏永丁丁,箭壺催曉。 /
(仄平平 仄仄上 仄仄平平平上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上)
引涼颸。動翠葆。露腳斜飛雲表。因嗟念、似去國情懷,暮帆菸草。 /
(仄平平 仄仄上 仄仄平平平上 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上)
帶眼消磨,為近日、愁多頓老。衛娘何在,宋玉歸來,兩地暗縈繞。
(仄仄平平 仄仄仄 平平仄上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上)
搖落江楓早。嫩約無憑。幽夢又杳。但盈盈、淚灑單衣。今夕何夕恨未了。 //
(平仄平平上 仄仄平平 平仄仄上 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入平入去去上)
《秋宵吟》為99字。第一段五句,三上聲韻腳,第二段五句,三上聲韻腳,第一、二片句讀、平仄完全相同,即詹安泰題記的“雙拽頭”。第三段十句,五上聲韻腳。雙拽頭,在文字(如現代歌詞創作)上,要做到嚴遵格律(只有這樣才能配合樂曲上做到“字正”)又上下達意,是比較麻煩的。詞和音樂聯繫性很強,象這種一、二短而同,第三段特長的格式,類似於現在的音樂曲式AAB,音樂上要取得平衡,一般表現是:第一、二段慢板,第三段是中板,甚至快板。雙A後的B,或可作成副歌的,這在現代流行音樂並不罕見。但是第三段特長的格式,要與之前做到平衡還須一番功力,不僅指配曲,於文字亦如是。
該詞中,鬢稜即“鬢棱”,指鬢角,吳文英有“鬢棱初翦玉纖弱”句;憑闌的“闌” ,在《說文》中解釋為 “門遮也”,憑闌作憑欄解,憑闌必有憂心愁事,必有無人傾訴之衷腸,如李煜“獨自莫憑欄”、柳永“無言誰會憑闌意”。晚雨殘酒,庭院凋花,詞一入手即以景語鋪敘。高柳生涼意,時有所逝者,或有高潔之意而不勝晚雨,則融情入景,表達了作者複雜心緒。
這種心緒看似傷離懷舊,其實傷離懷舊只是引子而已,它勾起的是另一種“愁”。末句“憑闌望、慣念亂傷離,舊人歸後”的“慣”字,點出有時間因素,這裡隱約可見作者“憑闌”的原因,寓居異鄉多年,不是第一次見故人,更不止一次傷離別,傷離懷舊早已習慣了。“慣”字用得極妙!既已慣了,那么作者的愁緒顯然不僅僅是“舊人歸後”的“傷離”了。
“搔首”是以手搔頭,焦急或有所思貌。古詩詞中常用來表示煩惱、彷徨、無助等情態。古琴曲有《搔首問天》,疑作者用此典。“好夢誘”及“攀天去”出自《東觀漢記》有“堯夢攀天而上,湯及天舔之,此皆聖王之夢。”“攀天去”是“好夢誘”的內容,可理解為凌雲壯志。
作者流露了“憑闌望”原因,客居他鄉久,“多年搔首”,現在已有迫切離開之意,有“攀天去”的大志向與能力,卻還停留在“好夢誘”階段,作者之愁,不止是“傷離別”於此明矣。倦客之倦,亦理所當然。
江國秋風陡之“江國”,處河流地區,這裡指韓江、潮州。秋風陡的“陡”,不僅是修飾秋風的急、驟,還有時間方面的意味,綜合全詞,再三回味,不免讓人有時間變化很快的感覺,“陡”也是作者鍊字的結果。此外,“擪”的意思是“用手指按壓”,按笛奏曲的動作。
萬綠驚紅的“紅”字明暗雙引,明應“秋風陡”而葉紅,暗藏“紅葉題詩”的紅———紅葉典故出於唐代,內容很多,皆大同小異,即題詩於葉寄相思隨水,有情人拾得後終成圓滿結局———只有理解這暗蘊的求回音的“紅”,才能疏理出其後幾句的脈絡。接下去的“芳訊滯久”,即是音信已傳出而久未有複音,所以愁甚。而“相思”、“擪長笛”,則更添惆悵意,細賞此詞,是通篇皆瀰漫鬱郁不歡氛圍,而未著一“愁”字,這抑鬱心緒是逐層推進,最後是擔憂及迫切期盼。擔憂者,多年治學留燈,潮州學子能得真衣缽否?(名師與教匠之不同於此可見一斑,即使自身如何迫切尋求外部發展,內心始終不忘學業、學生,評者一嘆);期盼者,紅葉題詩,何時能得回復———作者竟因“芳訊滯久”而“恨”———其迫切可知。
考詹先生生平大事記,知此詩應是潮州任教時作,察“倦客多年搔首”句,則應是潮州任教12年的晚期作,如是,則作者應是而立以後。這正是人生建功立業大好時節。龍困淺灘,韶華漸逝,無怪乎作者大生“大月沈宵”之嘆。理想的“好夢誘”與現實的“多年搔首”的矛盾,無疑是真正的憂抑所在。後作者以名士身份,於1938年受邀中山大學(時為中國頂級學府)任教,終成就名山大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