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優5號

秀優5號

秀優5號屬粳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中下游作單季晚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0.6天,比對照秀水63遲熟2.1天。株型適中,長勢繁茂,莖稈粗壯,劍葉挺直,每畝有效穗數16.1萬穗,株高111.3厘米,穗長17.8厘米,每穗總粒數171.2粒,結實率85.2%,千粒重26.7克。抗性:稻瘟病平均2.9級,最高7級,抗性頻率100%;白葉枯病5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74.0%,長寬比1.7,堊白粒率12%,堊白度0.6%,膠稠度78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7.6%,達到國家《優質稻穀》標準2級。

基本介紹

  • :植物界
  • :稻屬
品種簡介,省級審定情況,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審定意見,浙審稻2006009,滬農品審稻(2005)第002號,

品種簡介

選育單位:浙江省嘉興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勿忘農集團有限公司

省級審定情況

2005年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6年浙江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產量表現

2004年參加長江中下游單季晚粳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91.7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6.98%(極顯著);2005年續試,平均畝產581.06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9.39%(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586.38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8.16%。2005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7.91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10.51%。

栽培技術要點

1.育秧:根據各地單季晚粳生產季節適時早播,培育帶櫱壯秧。每畝秧田播種量15~20公斤。播前做好曬種、種子處理和催芽工作。秧田應加強對草害、飛虱、薊馬等防治。2.移栽:該品種分櫱力弱,應採取23.3厘米×13.3厘米或20厘米×16.7厘米、每穴插2粒穀苗的栽插規格,保證每畝基本苗4萬苗以上。3.肥水管理:總用肥量控制純氮15公斤左右,並配施鉀肥10公斤。施肥原則為施足基肥、早施分櫱肥,按生育進程看田看苗施好長粗肥和穗肥。穗肥一般控制在尿素7.5公斤左右,不宜過遲過重。水漿管理做到深水護苗,淺水發棵,當每畝苗數達25萬苗時及時分次擱烤,齊穗後乾濕交替。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螟蟲及後期稻曲病、蚜蟲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適中,產量高,米質優,中感白葉枯病,感稻瘟病。適宜在浙江、上海、江蘇、湖北、安徽的稻瘟病輕發的晚粳稻區作單季晚稻種植。

浙審稻2006009

2006年浙江審定,編號:浙審稻2006009
作物類型:雜交晚粳稻
產量表現:秀優5號經2003年省單季雜交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52.5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8.4%,達顯著水平。2004年省單季雜交粳稻區試,平均畝產544.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和甬優3號分別增產5.7%和6.0%,均未達顯著水平;兩年平均畝產548.3公斤,比對照甬優3號增產7.2%。200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8.0公斤,比對照秀水63增產4.3%。
特徵特性:該組合兩年省區試平均全生育期152.3天,比對照甬優3號長2.9天。兩年平均畝有效穗13.8萬,成穗率63.4%,株高110.2厘米,穗長18.9厘米,每穗總粒數185.5粒,實粒數162.8粒,結實率87.7%,千粒重27.5克。據浙江省農科院植保與微生物研究所2003-2004年抗性鑑定結果,平均葉瘟1.4級,穗瘟2.0級,穗瘟損失率2.5%;白葉枯病3.5級,褐稻虱9.0級。據2003-2004年農業部稻米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米質檢測結果,平均整精米率65.7%,長寬比1.8,堊白粒率45.2%,堊白度10.1%,透明度1.8級,膠稠度76.5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6.6%。
審定意見:該組合屬中熟雜交晚粳類型,株型緊湊,生長清秀,分櫱力偏弱,植株較高,莖稈粗壯,抗倒性較強。穗大粒多,豐產性好。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高感褐稻虱。米質較優,食味好。適宜在全省晚粳稻地區作單季晚稻種植。栽培上注意適當增加落田苗。

滬農品審稻(2005)第002號

2005年上海審定,編號:滬農品審稻(2005)第002號
特徵特性:1.植株高度108~115厘米,莖稈粗壯,壁厚,耐肥抗倒力強。葉色淡綠至中綠,一生主莖總葉齡19片左右。穗型較長,著粒較密,易脫粒。2.分櫱力弱,一般每畝有效穗數14~18萬穗,每穗170~190粒,結實率88%~93%,千粒重26.5~27.0克,屬大穗類型。3.全生育期150~158天。4.經浙江省農科院植保所2003年抗性鑑定,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5.經2003年區試抗性鑑定,秀優5號抽穗灌漿期耐寒性強,穗部兩次灌漿不明顯。6.上海市農技推廣中心2004年對區試樣品進行品質檢測,結果同寒優香晴一樣,達國標三級標準。
產量表現:2004年嘉興市秀洲區種子公司試種15.2畝,平均畝產655.0千克,較38.3畝閔優香粳平均畝產587.9千克增產11.41%;2004年,上海市寶山區橫沙鎮試種示範275畝,經寶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豐產方驗收小組割方測產,平均畝產679.0千克,較16畝申優4號平均畝產555.3千克增產22.3%。
栽培技術要點:1.適時早播,培育帶櫱壯秧,浙北一般播種期為6月20日前後,秧田苗播種量20千克。播前做好曬種、種子處理和催芽工作,秧田應加強對稻飛虱、稻薊馬等蟲害及草害的防治。2.合理密植。針對秀優5號分櫱力強的特點,應採取7×4寸或6×5寸插雙本的栽插規格,保證每畝有基本苗4株萬左右。3.科學用肥。每畝總用肥量控制純氮18-20千克,並要求配施鉀肥10千克。施肥原則為施足基肥、早施分櫱肥,按生育進程,看田看苗施好長粗肥和穗肥。穗肥一般控制在每畝尿素7.5千克,不宜過遲過重。4.水漿管理。深水護苗,淺水發棵,當每畝苗數達25萬苗時及時分次擱烤。齊穗後務必乾濕交替,以實現養根保葉,降秕增重,提高灌漿質量。5.防治病蟲害。應根據植保部門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防治水稻各種病蟲害。由於莖稈較粗,著粒較密,尤其要預防好螟蟲和生育後期的稻曲病、蚜蟲等危害。
適宜種植地區:適合在上海地區作單季晚稻栽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