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溪

禾溪

禾溪村 古稱 “湫溪”,以溪為名,解放後“湫”字去“水”、“火”更名為“禾溪”。明成化元年(1465年)許姓先祖許秦一公由樓下遷入此地興居。位於寧德市周寧縣西北,是民國時期壽寧縣純池區公所駐地。該村距離鎮政府駐地約8公里,位於芹山水庫之濱,今屬純池鎮管轄的一個行政村。這裡,一彎清水默默地流淌著,流過了千年風雨,流過了千年滄桑。村頭茶園款款、梯田層層,村尾青山綿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禾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純池鎮
  • 人口:1872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乾燥
  • 著名景點:三仙橋,國民國小,明清古民居
介紹,古宅,鯉魚溪,景點,三仙橋,炮樓,禾溪國小,保生宮,靈峰寺,

介紹

禾溪位於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西北,是民國時期壽寧縣純池區公所駐地。該村距離鎮政府駐地約8公里,位於芹山水庫之濱,今屬純池鎮管轄的一個行政村。這裡,一彎清水默默地流淌著,流過了千年風雨,流過了千年滄桑。村頭茶園款款、梯田層層,村尾青山綿延。
禾溪介紹禾溪介紹
禾溪村許氏始祖秦一公是入閩肇基祖延二公的十八代孫,明成化元年(1465)從政和縣樓下村徙居禾溪,至今已逾五百年,蕃衍後裔十八世。這裡原有200多戶人家,如今遷往周寧縣城等地的有70多戶。
據家譜記載,禾溪村的許氏家族於唐宣宗大中年間,因御史劉姑司陷害,於公元855年遷至政和縣,其後裔子孫輾轉至此落腳安家。許氏後人曾富甲一方,其中一位大地主甚至擁有自己的私人武裝。位於半山腰那座窄小、高聳的建築,就是當初的炮樓。 歲月洗禮著這座古村,已經看不見當年戰火硝煙,唯有屹立在菜園裡的土炮樓讓人感覺恍如隔世。當年防禦外敵,靠的就是這些炮樓。炮樓為黏土築成,已有三百年以上的歷史。
禾溪行政村,村委會駐禾溪自然村。南鄰周寧縣浦源鎮,東距鎮所在地純池僅7公里,北與壽寧縣平溪鄉拉壤,距壽寧縣城40公里,西連政和縣澄源鄉。禾溪舊屬壽寧縣管轄,設湫水鄉,轄純池、泗橋等村。解放後改立純池鎮禾溪村,屬周寧縣。1956年設公社,1970年設大隊,改革開放後設禾溪村村委會。原轄禾溪、北山、吳家周、竹嶺洋、上厝坪等5個自然村,現北山、吳家周、竹嶺洋、上厝坪4個自然村已無人居住。共7個村民小組,376戶,1506人,其中常住400多人,外來15人。大學文化45人。耕地1148畝,林地18000多畝。農業以種植茶葉、板栗為主,有板栗近萬畝。各種生產資料商店以及日用商店7間,年銷售值約10萬元。2009年,各種經濟作物總產值10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738多萬元。村民除在家從事農業外,大部分人外出經商,在外經商務工有900人,創辦企業6家,年產值5000多萬。有醫院2所,國小2所(閒置1所)。
禾溪村 古稱 “湫溪”,以溪為名,解放後“湫”字去“水”、“火”更名為“禾溪”。明成化元年(1465年)許姓先祖許秦一公由樓下遷入此地興居。位於鎮區以西7公里,仙崗下山靈峰南側,海拔760米。全村320戶,1268人,其中常住500多人,外來15人,大學文化40人。居民以許姓為主。房屋130幢,其中新建的水泥樓房25幢。耕地800畝,林地16080畝。在外經商務工有700多人,創辦企業3家,年產值3000多萬。道路、自來水、電力、電視水利等公共設施完善。
禾溪村古香古色,風景優美,歷史悠久。湫溪穿村而過,溪面上木拱廊橋多座,其中三仙橋(原名澄明橋),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明成化五年,先祖就在村中三仙橋下建了第一道攔河壩,後人又在村頭水尾建了兩道攔河壩。古村民就開始在溪中餵養鯉魚,鯉魚特別通人性,聞聲而至,人稱其“聽音魚”、“神仙魚”。主要古建築有明清風格的古民居14棟,房屋面溪靠山而建,錯落有致。房屋為穿斗式懸山頂土木結構,三進四扇兩透組成的封閉式天井院,以“火牆包棟”圍成的院落充分體現封閉丘安的意識。一廳一天井或一廳前後兩天井。屋面採用四面坡向天井的“四歸一”做法,意味著水註明堂,添財聚寶。門前屋後鋪就的卵石小路,被幾百年先人們的足履磨得圓潤,細雨輕風,閃出柔和的光澤。它們經歷幾百年風吹日曬,而古貌猶存,是古代民居建築的典範和古代藝術的寶庫。其他古建築還有古炮樓1座(原5座現存1座);古亭1座(百歲亭),始建於清同治年間(1862—1875年);許氏宗祠1座,始建於明成化二年(1466年);民國學堂1座,始建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村內外有寺廟4座:湫雲庵,始建於明成化八年(1472年);顯聖宮,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1956年拆除,2002年重建;奶娘宮,始建於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保生宮。
禾溪
禾溪村民俗活動豐富多彩——正月初一“賀年拜壽”,正月十五“元宵游燈”,正月初“禮請奶娘”,二月二“齋醮祈福”,清明節“掃墓壓紙”,立夏“糊餅御暑“,四月 “滋補備耕”,端午節“記節拋粽”,六月初一“敬神迎仙”,七月半“燒紙祭祖”,八月初一“遵規守約”,八月“賞新同慶”,中秋節“觀月賞餅”,重陽節“吃芋防寒”,立冬“歡慶豐年”,十二月“祭灶迎春”等。
禾溪村生態良好。目前,村域中成片的古樹林有後門山風水林、“大王林”、筆架山山林、虎山墓林,其中虎山墓林古樹叢是清同治年間栽種,有紅豆杉6株、棗樹1株、楮樹2株、墓漂數2株。另有拐棗數株,栲樹10幾株,古桕2株。
革命烈士有劉朝梁、許奶炯2人。
北山村 因該村的房子坐北朝南,故名。在禾溪村的東南側,距主村4公里。原10戶,40多人。居民以許姓為主。房屋8幢。耕地120多畝,林地160畝。現屬芹山水庫淹沒區,於1992年搬遷至純池。村廢。
竹嶺洋村 因村建於竹嶺洋上,故名。位於禾溪南方3公里,在竹嶺岔頭東北側。原23戶,100多人。居民以許姓為主。房屋9幢。耕地120多畝,林地1500多畝。後因信息閉塞,生活條件落後,1983年搬遷至禾溪。村廢。
吳家周村 因該村最早為吳姓與周姓居民居住,故名。地處禾溪北側,距主村2公里。原22戶,90多人。居民以許姓為主。房屋21幢。耕地100畝,林地245畝。於1985年村民陸續搬遷至桃坑。村廢。
上厝坪村 因村所在地名為上厝坪,後建村於此,故名。在禾溪東面5公里處。原1戶,8人。房屋1幢。耕地8畝,林地15畝。因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落後,於1983年遷至禾溪。村廢。
村民大多熱情好客,客來必大碗喝酒。酒是家釀老酒,性烈,不善飲者一杯即醉,善飲者也易醉。客人若不醉,主人會覺得有失顏面。勸酒無斯文話語,絕無忸怩之態,直統統一個字:“乾!”下酒菜多為山中特產,如:鴛鴦果、茶樹菇、棕樹芽、梔子花,皆清爽鮮嫩,城市中不可見。偶爾也有野豬、山羊肉見桌,那更是下酒的佳品了。

古宅

禾溪畔上的古宅大都為許氏先人所蓋,村民也多姓許。民居以砌石為基、乾打壘黃土成牆,總體基調在細膩的氣息中透出幾許的粗獷。古民居多為明代建築和仿明代的清朝建築。許多的民居都有左右對稱、高峻險美的馬頭牆
馬頭牆馬頭牆
這左右對稱、高聳入雲的馬頭牆,俗稱“五嶽朝天”,高峻險美,且具有防火擋風的功效。馬頭牆是古代富戶官宅威勢的象徵,據說級數越多,職位越高。牆面嵌著雕花,外牆上塑浮雕圖案,牆尖塑著沖天而起的躍魚和飛龍,寓含“鯉魚跳龍門”之意。
曲徑長堤,草木芳菲。村子沿溪而建,村民臨水而居。黃牆黑瓦的古屋高低不同,卻錯落得匠心獨具。飛檐翹角,在陽光的照耀下,處處彰顯著這個千年古村的凝重與祥和。

鯉魚溪

該村也有一條鯉魚溪。一條清澈的溪流穿村而過,數萬尾色彩斑斕的鯉魚,與村子相生相伴。愛魚護魚是禾溪祖輩的家訓,這裡最重的魚已近20公斤。
禾溪鯉魚禾溪鯉魚
這裡的鯉魚平時很少成群結隊地悠遊,不象聞名遐邇的浦源鯉魚溪的鯉魚,慣於與人親近。這裡的鯉魚卻喜好聽音踏歌。當您在溪邊輕輕地敲擊,溪中的鯉魚聽到敲擊聲,就會迅速地聚攏起來。敲擊聲愈急,集結的愈快,成為這裡一道奇異的景觀。因此,人們把這裡的鯉魚稱為“聽音魚”。

景點

禾溪景點禾溪景點

三仙橋

溪上廊橋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名字也很特別,三仙橋。據記載,三仙橋,原名澄明橋,始建於明成化三年(1467年),於民國六年(1917年)重建,為瓦木結構木拱廊橋,寬5.6米,全長27.3米。橋中央設立神龕,供奉楊、柳、倪三仙姑。她們原本供奉在離村較遠的一座山上,橋建完後,禾溪村遠古的先祖們為了保護橋下的鯉魚,特地將這三位仙姑從山上請到橋屋內供奉。橋屋幔天上繪製的精美圖案雖已模糊不清,但仍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遊人。
禾溪

炮樓

古炮樓1座(原5座現存1座)
300多年的古炮樓已是當地的標誌景點300多年的古炮樓已是當地的標誌景點

禾溪國小

村中的另一道風景———禾溪國小,在“三仙橋”邊的斜坡上。沿斜坡而上,可達禾溪國小。學校格局特別,四面迴廊,中間一個大大的天井,每一根柱子都已被歲月刻上深深的印記。這所學校建於解放前,年代久遠,顯得有些破舊,但那裡有著村民們尊師重道的記憶。村民說,當年,為了讓老師更好地教授學問,有人興建了這所學校。學校最盛時,四鄉學子都在此讀書,書香氤氳了周邊十幾個村莊。

保生宮

三仙橋畔玲瓏小巧的保生宮,供奉的應該是保生大帝吧,好像保生大帝是閩南的民間信仰。牆基下有太極浮雕,左邊的很特別,四條陰陽魚。

靈峰寺

靈峰寺位於周寧縣純池鄉禾溪、桃坑兩村之間的翠竹成疊、環境幽雅的靈顯山,被列為閩東首批開放的重點寺廟之一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福建省情資料庫資料記載: 靈峰寺舊名靈顯,又名靈峰庵,位於周寧縣純池鄉禾溪、桃坑兩村之間的靈顯山中。創建於宋淳化元年(990年)。明、清時屢經增建,修葺殿宇,擴建堂閣。民國元年全寺遭受火災,名存實亡。民國34~36年重建大雄寶殿,續建法堂、僧舍、齋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陸續建海會塔、天王殿、伽藍殿、祖師殿、鐘鼓樓等。1984年靈峰寺經中共寧德地委批准定為首批開放的重點寺廟。1987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題名“靈峰禪寺”。現有僧眾31人,經營農林副業自養。
新建的寺院占地540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整體結構嚴謹,布局勻稱,氣勢恢宏。1990年,靈峰禪寺舉行建寺千年慶典,數以萬計的遊人香客雲集寺中,熱鬧非凡。
靈峰寺也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幽雅的環境,吸引著各方遊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