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中藥材

禹州中藥材

河南省禹州中藥材種植有悠久的歷史,明朝洪武年間已成為全國四大藥材集散地之一,其中藥材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禹白芷、禹南星、禹白附等地產名藥,名列李時珍《本草綱目》和現行中華藥典,被列為國家保護品種, 1.5萬畝道地綠色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把禹州傳統種植與現代手段相結合,培育出品質優良的地產名藥,建成一流的中藥材種植示範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禹州中藥材
  • 產地:河南省禹州
  • 始於明朝
  • 地產名藥:禹白芷、禹南星
起源發展,炮製過程,發展近況,

起源發展

禹州的中藥飲片加工及炮製始於明朝,禹州市中藥飲片廠是1984年由國家、省醫藥局聯合投資興建的全國44家重點中藥飲片廠之一,其飲片加工繼承和發揚了“小禹州”傳統的加工炮製技藝,其獨到之處在國內久享盛譽。中藥飲片廠在現有基礎上按GMP標準擴建,用1年時間建設年產350萬kg道地中藥飲片的現代化示範基地,該項目已完成前期工作。
禹州中藥加工炮製始於明朝,清朝趨於規範。

炮製過程

飲片加工及炮製因藥制宜,技藝獨特,製作精細,在國內久享盛譽,有“藥進禹州倍生香”之說。在加工炮製過程中,其“浸、泡、煅、煨、炒、炙、蒸、煮”等方面都有其獨到之處。有的飲片加工後,細如絲、吹能飛,片片均勻,厚薄適宜。在炮製方法上以精益求精而久負盛名。選、篩、浸、泡、切、灸、包裝一絲不苟。在飲片切制上就分菲薄片、薄片、頂刀片、順刀片、盤香片、蝴蝶片、斜片、厚片、刨片、嘴片、段片、磅片以及塊、絲等14種形態。加工生地為熟地,要求必須用銅籠經“九蒸九制”、黃精須“九蒸十制”;陳皮潤水後打板切制,線細入絲而不易折斷;核殼去瓤後,用特製夾板切成鴨嘴形;切後的鹿茸片,置於手心能自動翹去芯,乳香、沒藥去油,花椒去籽,巴戟抽筋,遠志去骨,柏仁、婁仁制霜等工藝都相當講究。藥材包裝要分檔,當歸要選甘肅岷山背陰坡產的“十隻王”為上品;厚朴要選湖北恩施和四川產的土中根皮為上品,崑崙棉芪兩頭見刀,截頭去尾;白芷要選禹州古城、張堂、鐘樓產的獨支、皮細、外表黃白色、質堅、粉足、光滑、香氣濃香者為上品;全蟲選禹州、鳩山大鴻寨圪垃垛附近野生八腿兩夾、色黃、腹內無雜物者為上品;禹白附要選郭連鄉張澗、韓樓產的個大,色白,粉性足,嚼之麻辣刺舌者為上品,包裝用油紙、木箱、豬血封口。

發展近況

解放後,通過幾十年的不斷完善,禹州的中藥加工炮製技術得到長足發展。1982年2月,在百泉召開的全省中藥交流、調劑、飲片加工會議上,禹州精選的中藥飲片樣品,名列42個參展單位第一名;1984年9月,河南省中藥學會在禹州賓館召開中藥炮製學術現場會,禹州中藥飲片廠藥師李永順、宋文獻、趙乃欣做了炮製乳香、沒藥等30個品種的示範表演,炮製後的中藥飲片被與會代表搶購一空。1985年1月,在哈爾濱舉辦的“全國中藥飲片展覽會”上,禹州中藥飲片廠被國家醫藥管理局授予“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