禵

禵,中國漢字,拼音:tí;總筆畫:22畫 意思: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禵
  • 拼音: tí
  • 筆劃:22
  • 部首:礻 
  • 意思:福
簡介,名人,古籍解釋,

簡介

拼音: tí, 筆劃: 22
部首: 礻 五筆輸入法:pyjm 2
意思

名人

胤禵(1688-1767年),康熙第十四子,四十八年封貝子,雍正元年晉郡王,三年降貝子,四年革,乾隆二年封輔國公,十二年晉貝勒,十三年封恂郡王,二十年薨,諡號勤.
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宮中爭奪皇位的鬥爭中,這親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雍正帝登基後將胤禎幽禁起來,直至雍正帝死後,胤禎才恢復了自由。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禵"
愛新覺羅·胤禵,原名愛新覺羅·胤禎(1688~1755),康熙帝的第十四子,其生母為德妃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其初排行為第二十三,康熙二十七年戊辰正月初九酉時生。他本是雍正帝的同母兄弟,可是在康熙末年宮中爭奪皇位的鬥爭中,這親兄弟二人竟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雍正帝登基後將胤禵幽禁起來,直至雍正帝死後,胤禵才恢復了自由。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後,為避名諱,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又因“禎”與“禛”字同音,因此被改為"允禵"
胤禵聰明過人,才能出眾,“甚有義氣”為康熙所厚愛,從少年時代起,就頻繁地扈從其父出巡。胤禵比雍正皇帝小十歲,兩人雖系一母所生,但因胤禛生性淡薄,從小被佟貴妃收養而胤禵則被其他宮妃養大,所以兄弟二人感情並不深厚。胤禵與才華橫溢,為人謙和的皇八子胤禩卻稱得上情投意合。在皇太子胤礽被廢前後,他積極追隨其兄胤禩參加爭奪儲位的活動。為此引起康熙的不滿。後來,父子之間甚至發展到對立和衝突的地步。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當康熙怒斥胤禩妄蓄大志、企圖謀害胤礽時,胤禟對胤禵說:“爾我此時不言,何待?”於是,胤禵挺身而出,跪奏曰:“八阿哥無此心,臣等願保之!”這使康熙更加憤怒,“出所佩刀欲誅胤禵,皇五子胤祺跪抱勸止,諸皇子叩首懇求,唯有胤禛不語,上怒少解,命諸皇子撻胤禵,將胤禟、胤禵逐出。”胤禟被康熙打了幾記耳光,臉部紅腫,胤禵被打二十大板,行步艱難。
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復立胤礽為皇太子時,康熙十分高興,大封諸皇子。胤禵被冊封為貝子,爾後又封固山貝子。但他同其父的關係依然緊張。同年四月,康熙巡行塞外,因擔心胤禩一夥聚眾鬧事,便命胤禩侍從,不讓胤禵、胤禟、胤衤我扈隨。但胤禵設法要和允禩一塊去,他“敝帽故衣,坐小車,裝作販賣之人,私送出口,日則潛蹤而隨,夜則至阿其那(胤禩)帳房歇宿,密語通宵,蹤跡詭異”。
在胤禩的奪嗣計畫遭到失敗以後,胤禵變得更加活躍起來,“虛閒下士,頗有所圖”。因康熙在建儲問題上曾多次徵求大學士李光地的意見,胤禵便召見李的門人陳萬策,“待以高坐,呼以先生”。期望通過陳與李聯繫,使李在康熙面前為他進言,並以此來博得大臣和士人的好感,在朝野內外為他傳播聲譽。當時社會上有關“十四王爺虛閒下士”的流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康熙五十年,胤禵隨父皇出巡塞外,時年二十三歲;康熙五十七年春,準噶爾部首領策妄阿喇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清朝發兵救援。五十七年十月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統率大軍進駐青海,討伐策妄阿喇布坦,如同天子出征一般,十分威武氣派。
當時,康熙決意由皇子領兵遠征策旺阿拉布坦,儘快平息西北地區的戰火。他環顧諸皇子,選中了年輕有為、頗具軍事才幹的胤禵,從而給了他政治舞台上嶄露頭角的極好機會,引起人們的矚目。五十七年(1718年)閏八月,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並由固山貝子超授王爵,“用正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十二月,胤禵統帥西征之師起程時,康熙為他舉行了隆重的歡送儀式,“出征之王、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齊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貝勒、貝子、公並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齊集午門外。大將軍胤禵跪受敕印,謝恩行禮畢,隨敕印出午門,乘騎出天安門,由德勝門前往。諸王、貝勒、貝子、公等並二品以上大臣俱送至列兵處。大將軍胤禵望闋叩首行禮,肅隊而行。”五十八年(1719年)三月,胤禵抵達西寧,開始指揮作戰。他統帥駐防新疆、甘肅和青海等省的八旗、綠營部隊,號稱三十餘萬,實際兵力為十多萬人。胤禵在軍中被稱為“大將軍王”,在奏摺中自稱“大將軍王臣”。
胤禵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以後,意識到乃父對他的莫大信任,因而更加垂涎未來的御座。他臨行前,就同胤禟頻繁接觸,對胤禟說:“皇父年高,好好歹歹,你須時常給我信息。”到了西寧後,他和胤禩、胤禟“密信往來,曾無間斷,機計莫測”。
為了提高胤禵在西北軍中的威望,康熙降旨青海蒙古王公厄魯特首領羅卜藏丹津,說:“大將軍王是我皇子,確係良將,帶領大軍,深知有帶兵才能,故令掌生殺重任。爾等或軍務,或巨細事項,均應謹遵大將軍王指示,如能誠意奮勉,既與我當面訓示無異。爾等惟應和睦,身心如一,奮勉力行。”由此可見,胤禵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另外,胤禵也注意做好對青海各部頭目的團結工作,耐心說服他們:“爾等應謹遵皇父此旨,共相和睦,務以爾祖父等所遺禮法為要,各將軍馬、口糧、器械備辦齊整,嗣後當竭力奮勉,方可嘉獎。再爾等受皇父厚恩多年,無分內外,予皆視同兄弟,惟此次受任以來,不敢存有私見,良者我必奏明皇父;如有惡劣不遵法者,我亦無計,當以法律治之。”又說:“爾等皆皇父所封親王、貝勒、貝子、盟長,果能於一切事宜,持守中正,誰敢不遵?一切軍法,賞罪分明,現在我既親自來此,若如上年,斷難寬恕。” 胤禵的勸說和忠告,使羅卜藏丹津等人心悅誠服,點頭稱是。他們的通力協作,為胤禵西征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胤禵即指揮平逆將軍延信由青海、定西將軍葛爾弼由川滇進軍西藏。八月,葛爾弼率部進駐拉薩。九月,胤禵命令延信送新封達賴喇嘛進藏,在拉薩舉行了莊嚴的坐床儀式。至此,由策旺阿拉布坦所策動的西藏叛亂徹底平定,胤禵也因此威名遠震。康熙諭令立碑紀念,命宗室、輔國公阿蘭布起草御製碑文。雍正即位後,以碑文並不頌揚其父,“惟稱大將軍胤禵公德”,令將石碑砸毀,重新撰寫碑文。
六十年(1721年)五月,胤禵移師甘州(進陝西張掖),企圖乘勝直搗策旺阿拉布坦的巢穴伊犁。但由於路途遙遠,運輸困難,沒有取得進展。十月,胤禵以軍務重大,密奏暫停進剿,得到康熙的贊同。十一月,胤禵奉命回京述職。經反覆研究磋商,康熙決定爭取和平解決準葛爾問題,特致書策旺阿拉布坦,令澤卜尊丹巴胡土克圖選派喇嘛位使,賚書前往招撫。翌年(1722年)四月,胤禵離京再赴軍前。
同年十一月,康熙病逝胤禛登基的訊息猶如晴天霹靂,把他震呆了,不知所措。恍惚之中,他按新帝的旨令,把大將軍印務叫給平逆將軍延信,立即動身回京。他抵京後,即落入雍正布下的羅網,失去了行動上的自由。但他不肯屈服,在景山壽皇殿拜謁乃父靈柩時,見雍正也在那裡,他只是遠遠地給雍正叩頭而已,並不向雍正請安祝賀。侍衛拉錫見此僵局,連忙拉他向前。他大發雷霆,怒罵拉錫,併到雍正面前,斥責拉錫無禮,說:“我是皇上親弟,拉錫愛虜獲下賤,若我有不是處,求皇上將我處分,若我無不是處,求皇上即將拉錫正法,以正國體。” 胤禵大鬧靈堂,使雍正十分惱火,斥責他氣傲心高,下令革去他的王爵,降為固山貝子。
同年,誠親王胤祉上疏,援例陳請將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梓宮運往遵化景陵安葬後,雍正諭令胤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范時繹監視他的行動。兄弟倆的不睦和衝突,使處於極度悲痛中的孝恭仁皇后病情加重,不久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晉封胤禵為郡王,但未賜封號,注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致使胤禵“並無感恩之意,反有憤怒之色”。
隨著雍正統治地位的日漸穩固,雍正對胤禵也愈來愈嚴酷。二年(1724年)八月,雍正獲悉胤禵在家私造木塔,立即令納蘭峪總兵官范時繹進行搜查,強令交出。胤禵氣憤難忍,當晚“在住處狂哭大叫,厲聲徑聞於外,半夜方止。”三年(1725年)十二月,在雍正的示意下,宗人府參劾胤禵在大將軍任內,“違背聖祖仁皇帝訓示,任意妄為,哭累兵丁,侵擾地方,軍需帑銀,徇情糜費,請將胤禵革退多羅郡王,降為鎮國公”。雍正當即革去胤禵王爵,降授固山貝子。接著,諸王大臣進一步參奏胤禵在任大將軍期間,只圖利己營私。貪受銀兩,固結黨羽,心懷悖亂,請即正典刑,以彰國法。雍正認為,胤禵當同胤禩、胤禟有別,將他繼續禁錮於景陵附近,嚴加看守。恰在這時,有一個自稱是滿洲正黃旗人的蔡懷璽來到景陵,求見胤禵。胤禵怕招惹是非,不肯接見。蔡便把寫有“二七便為主,貴人守宗山,以九王之母為太后等語”的字帖扔入胤禵住宅之內。胤禵看後既不奏聞,又把字帖內的重要字句裁去,塗抹,然後交給馬蘭峪總兵范時繹,並派人向范說明:“因為此系小事,所以貝子不奏聞皇上,然又有些干係,故交把總送至總兵處完處。”雍正接到范時繹奏報,異常重視,立即派遣貝勒滿都護、內大臣馬爾賽和侍郎阿克敦等人至馬蘭峪,親自審訊蔡懷璽和胤禵。胤禵不服,“辭色很怒”,對范時繹“憤欲吞噬”,說蔡懷璽投書猜系把總華過柱及總兵范十繹所指使,有說“把總容留此人吃飯、飲酒”、總兵“何將此人置之不問”,“大肆罵詈”。雍正認為此事不是孤立的,社會上定有一股反對自己、企圖讓胤禵等人上台的勢力在活動。於是他加緊了對胤禵等人的鎮壓,革去胤禵固山貝子,諭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六月,諸王大臣羅列胤禵的十四條罪狀,再次奏請即正典刑。雍正仍沒有同意。
同年九月,胤禩、胤禟被雍正相繼殺害之後,諸王大臣再次合詞奏議,要求將胤禵立即正法。雍正遣人威脅胤禵說:“阿其那在皇考之時,爾原欲與之同死,今伊身故,爾若欲往看。若欲同死,悉聽爾意。”胤禵回奏:“我向來為阿其那所愚,今伊既伏冥誅,我不願往看。”於是,雍正下令“暫緩其誅,以徐觀其後,若竟不悛改,仍蹈罪愆,再行正法。”從此,胤禵銷聲匿跡,過了八、九年的囚徒生活。
十三年(1735年)正月,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釋放胤禵和胤礻我,以圖緩和政治上的緊張氣氛。乾隆二年(1737年),胤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十二年(1747年)封多羅貝勒,十三年(1748年)晉為多羅恂郡王,並先後任正黃旗漢軍都統、總管正黃旗覺羅學。不過,這時他年事已高,政治上不可能再有大的作為。乾隆二十年卒。他死後,乾隆賞治喪銀一萬兩,賜謚“勤”。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字部】禵 ·康熙筆畫:23 ·部外筆畫:18
《字彙補》音題。福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