禳詞

簡介,主要內容,表現形式,小兒夜哭禳詞,

簡介

禳詞:禳:音ráng讓。禳詞:消災弭禍,祈禱幸福的話。“禳詞”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在從前,卻是一種俯仰即是、屢見不鮮的東西,是一種為著消災免禍除殃的封建迷信的陳詞濫調。

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表現在:為小兒夜哭祈禱、為做夢不祥祈禱、為祛病免災祈禱,還有求雨防旱的。

表現形式

表現形式,則主要有三種,其一為書寫張貼式,其二為書寫焚燒式,其三為口念禱告式。

小兒夜哭禳詞

舊時,在太原市內的街頭巷尾、路燈桿、電線桿或是比較顯眼的空牆之上,經常會看到一幅不大的紅紙,或是黃紙、白紙上,寫著類似順口溜的“禳詞”,內容一般是:“天黃黃,地黃黃,我家有個夜哭郎。過路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亮。”
這便是最為流行、最為多見的小兒夜哭“禳詞”。它是以書寫張貼的形式出現的。人們迷信地認為未滿月的小孩子晚間啼哭不停,是魂不守舍的表現,是不吉祥的。只要以此“禳詞”張貼,並祈求過往行人誦讀三遍,便可去災呈祥,喚回遊魂不再啼哭。
在農村則以另一種形式和內容出現。較為常見的是,每當未滿月孩子夜間啼哭不止時,其父母必求一擅畫的老婦或村裡有些道行的人,在一方大小若手絹的黃裱紙上畫一棵樹,樹上一條捆綁四蹄倒吊的灰毛驢,然後再畫一柄寶劍在驢頭上方。畫成之後,再題寫上制止小兒夜哭的“禳詞”,內容大約是:“倒吊驢兒本是鬼,我兒夜哭就是你。不管是你不是你,神仙把你倒吊起。如若今夜還要哭,敕令寶劍斬首你。”一俟書畫完成,即貼在小兒睡臥的床頭,以嚇走驢鬼,安撫小兒。在小兒滿月那天,遂把此倒吊驢兒的小兒夜哭“禳詞”燒化潑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