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制

禮制

禮制,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lǐ zhì,是德治夢想的具體化,指的是通過禮儀定式與禮制規範塑造人們的行為與思想;通過法律的懲罰維護禮法的絕對權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禮制
  • 外文名:social institutions,set of etiquette
  • 拼音:lǐzhì
  • 釋義:禮儀制度
名稱解釋,簡介,發展,

名稱解釋

  • 禮儀制度;國家規定的禮法。
    《禮記·樂記》:“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 孔穎達 疏:“禮者,別尊卑,定萬物,是禮之法制行矣。”
    《漢書·成帝紀》:“聖王明禮制以序尊卑,異車服以章有德。”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阮 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
    巴金 《家》三七:“他還罵我不懂禮制,說至少要等爺爺安葬了,才可以讓你走。”

簡介

中國歷史悠久,擁有五千年文明,號稱禮儀之邦。古代社會與國家管理方式既非法制社會,也非通常人們認定的人治社會,而是禮法社會。禮法是禮制與法律相結合的概念,融入哲學家的思想,法學家的智慧和政治家的實踐。
可是中國的禮制最終的目的是通過規定人與人的之間的關係禮法,來維護一個穩定的社會統治秩序,最終的目的是為了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其成功之處是在於用較小的投資換來了較大規模的領土和人口,通過樹立皇帝的絕對權威從而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

發展

雖然現在中國進入了法治社會,可是在任何地方,我們還可以看見禮制對我們生活的影響。禮制有它的成功的地方,可以也有它的局限性。過多的強調禮制,會削弱個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有拋棄了傳統等級觀念的禮制才能真正起到和諧社會和人際關係的作用,同時不會扼殺社會的整體創造性。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