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公墓

福田公墓

北京市福田公墓,地處京郊西山風景區,北依燕山龍脈,西鄰佛教勝地八大處,南抱川流不息的永定河引水渠,東望六朝古都,占地 120餘畝。這裡地勢高暢,環風抱水,氣盛地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田公墓
  • 地理位置:京郊西山風景區
  • 占地面積:6.66萬平方米
  • 始建時間:1930年
簡介,規格建制,發展歷史,安葬名人,殯葬業務,

簡介

公墓是石景山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西黃村鄉福田寺村東。公墓始建於1930年,因距福田寺較近,故取名福田公墓。墓區種植各種果樹,環境優美,又有“百畝果園”的美譽。院內清幽、安逸、肅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是“首都花園式單位”,也是北京市首家上等級公墓。

規格建制

公墓占地面積6.66萬平方米,呈南北長、東西窄的矩形,周圍築有圍牆。園內地勢平坦,北部為墓葬區,南部為骨灰堂。公墓分為老墓區和新墓區。1987年新建2棟仿古建築作為骨灰堂。西側是一道可安放骨灰的格式牆壁。牆長210米,配築仿古廊柱,下有水磨石座凳。主要墓葬分布在公墓的中部和北部。墓區,骨灰堂和骨灰牆分別安葬、安放著很多已故的愛國民主人士、僑胞、台胞、港澳同胞、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高級知識界人士及部分革命烈士的遺體和骨灰。
福田公墓福田公墓
骨灰堂總建築面積2 387平方米,能存放骨灰盒3萬個。南樓為青瓦大屋頂仿古建築,上下2層,共有暫存室二十八間;北樓為黃琉璃瓦古典大屋頂式建築,地上2層,地下1層,總計三十七間,暫存室三十間。整個公墓由2條南北向甬道和1條東西向甬道分割成6區,每區分為2組。

發展歷史

福田公墓作為現代公墓,其創始人為北京救世新教會負責人沈性禮與原清末九門提督江朝宗之子江寶昌。
民國二十九年,經河北省宛平縣公署批准,北京特別市社會局和警察局備案,沈、江二人在西四牌樓北小旃壇寺八號成立福田公墓管理處,沈性禮任經理,江寶昌為副經理,下設工程主任、文牘、會計、事務、夫役若干名,負責協助沈、江二人處理公墓經營管理的具體事務。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福田公墓劃歸北京市公逆產清管局監管。
1951年6月1日,市民政局會同清管局對福田公墓接管事宜已全部交接完畢,並呈報市人民政府備案。1953年12月,市民政局頒布《北京市福田公墓管理規則》,開始對福田公墓實行有效管理。
改革開放初期,由於多種原因,福田公墓幾經更名,主營業務也幾經變化。直至1986年,經市民政局批准,恢復“福田公墓”名稱,作為殯葬事業單位由北京市殯葬管理處管理。
1987年,福田公墓邀請市民政局建築設計所、北京市古建設計所負責對墓區進行基本建設總體規劃,福田公墓因此也成為北京市殯葬行業第一個進行基本建設總體規劃的單位。同年12月,福田公墓在墓園正南部新建兩幢仿古式骨灰樓,拆掉部分西牆,改建骨灰牆。
20世紀90年代,福田公墓又陸續翻建了行政辦公用房,改造了院內給排水、供電設施,建成兩座黃琉璃瓦亭子提供喪葬用品銷售服務,在東院牆的基礎上修建了仿古式東骨灰長廊,成為北京市設施較全、設備較好、管理規範的多功能、現代化骨灰處理公墓之一。

安葬名人

安葬在這裡的社會名流人士有:末代皇帝溥儀的先父、清王朝最後一位攝政王愛新覺羅·載灃,康有為先生的女兒康同璧女士以及丈夫羅昌先生、女兒羅儀鳳女士,近代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著名文學理論家錢玄同,近代著名文選學家、歷史學家、教育家高步瀛,現代著名文學家俞平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郝壽臣余叔岩楊寶森、趙筱樓等梨園名流,中國裝甲兵之父許光達大將,被毛主席稱為“虎穴忠魂”的烈士吳石將軍以及現代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先生等。

殯葬業務

福田公墓可辦理墓地骨灰安葬、骨灰長廊骨灰安放、骨灰堂骨灰暫存等基本業務,出售鮮花和各種喪葬用品。同時設有傳真檔案碑文和代祭奠服務等30多種便民利民服務項目。
“喪屬至上,服務第一”是福田公墓的服務宗旨。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想思無盡處。當一個人最終走完一生的歷程後,福田公墓確實可以說是他們理想的安身之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