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德信俗(仙岳山)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福德信俗(仙岳山)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起源時間:宋代
  • 認證時間:2011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保護措施,道具,參加人員,

簡介

仙岳山土地公廟歷史悠久,始建於宋代,俗稱“岩仔內土地公宮”,為塘邊及周圍百姓所建。明正德年間,年久失修,而山生虎患,塘邊諸社民戶捐緣銀,重修土地公宮。明萬曆、清同治、宣統年鄉民屢有重修,並築石級山路抵廟,遠近來拜,香火熾盛,逐漸形成祭祀土地公的民俗活動。改革開放後,眾多企業家和廣大信眾捐款、獻物支持重修寺廟,如今的仙岳山土地公廟氣勢恢弘,流光溢彩,薈萃木雕、石雕、剪瓷雕等諸多閩南傳統工藝,成為廈門市香火興盛的宮廟,每年接待香客約七百萬人。

歷史淵源

根據史籍記載,從黃帝開始,中華民族祭祀土地神已有五千年的歷史。而考古發現,在九千至一萬年前,湖北、湖南已經種植水稻,開始了農耕生產。可以大膽推斷,早在黃帝之前,中華民族從開始農耕生產,依靠土地生長的農作物生活,便開始了對土地的崇拜。如此悠遠的信仰,萬年不滅,綿延至今,堪稱人類最久遠的信仰。仙岳山土地公廟歷史悠久,始建於宋代,俗稱“岩仔內土地公宮”,為塘邊及周圍百姓所建。明正德年間,年久失修,而山生虎患,塘邊諸社民戶捐緣銀,重修土地公宮。明萬曆、清同治、宣統年鄉民屢有重修,並築石級山路抵廟,遠近來拜,香火熾盛,逐漸形成祭祀土地公的民俗活動。改革開放後,眾多企業家和廣大信眾捐款、獻物支持重修寺廟。

基本內容

仙岳山位於廈門島中部,山上的半山土地公廟相傳從宋代開始就香火極盛。改革開放後湖裡是廈門特區最早的發祥地,台商雲集,推動了土地公廟的鼎盛。改革開放後,眾多企業家和廣大信眾捐款、獻物支持重修寺廟,如今的仙岳山土地公廟氣勢恢弘,流光溢彩,薈萃木雕、石雕、剪瓷雕等諸多閩南傳統工藝。每年農曆二月初二為土地公誕辰,閩南稱“土地公生”。每月的農曆初一、十五與初二、十六為月祭,每年的十二月十六為“尾牙”祭。民間活動有點頭炷香儀式,請天公、頌典儀式,送爐、進香等,其中迎神踩街陣頭和請戲謝神更是文化盛事。

保護措施

從2008年到2012年短短五年間,廈門市湖裡區舉辦和推動舉辦了五次影響海峽兩岸和東南亞的“福德文化節”,極大地擴展了福德文化的影響,推動了兩岸福德文化的交流合作,也使得仙岳山福德信俗得到了極為廣泛和深入的傳承與發展。2011年“仙岳山福德信俗”被省政府公布為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道具

香火、香爐

參加人員

眾多企業家和廣大信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