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福建省閩清縣的西部,地理坐標北緯26°15′29″~26°22′41″、東經118°39′38″~118°51′19″,總面積12513.3hm2,其中:核心區面積4198.3hm2;緩衝區面積2224.9hm2;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以福建青岡林為代表中亞熱帶南緣基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溪流類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閩江水源涵養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12513.3hm
  • 景點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設立時間:2012年
  • 保護對象:福建青岡林等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土壤,氣候,自然資源,保護對象,植物,動物,價值意義,

歷史沿革

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5年8月。
2012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福建省閩清縣的西部,地理坐標北緯26°15′29″~26°22′41″、東經118°39′38″~118°51′19″,總面積12513.3hm,其中:核心區面積4198.3hm;緩衝區面積2224.9hm;實驗區面積6090.1hm,森林覆蓋率達90.5%。

地質

該區地質構造屬於華夏古陸的一部分,由前震旦紀構成褶皺基底,中生代時期強烈的燕山運動形成了新華夏構造體系,奠定了本區域地質面貌的基本格局,區域構造線以北東向和北北東向為主,是閩中戴雲山脈東北段與鷲峰山脈西南段交接的中低山丘陵區域。

土壤

土壤主要由花崗岩、流紋岩和凝灰岩發育而成。林地土壤類型相對單一,僅有紅壤土類,下分紅壤、黃紅壤2個亞類。區內大部分林地土壤為紅壤,長箭山、小人仙附近主要為黃紅壤。

氣候

自然保護區處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9.7℃,1月均溫6~10℃,7月均溫24~29℃;≥10℃活動積溫4353~6391℃,年均日照時數1871.4h。無霜期246~290d。年降水量1400~1900mm,年均蒸發量為1500mm,常年相對濕度為83%。夏季主導風向為東南風,高溫多雨同期出現,有利於植物生長。冬季處於蒙古冷高壓控制範圍的外緣,以北風為主,氣候較乾寒。災害性天氣主要是由颱風造成的暴雨山洪和寒潮帶來的凍害,此外,還有冰雹和乾旱等。自然保護區主體的山地森林氣候特點主要表現為四季均勻、溫暖濕潤。
保護區風景保護區風景

自然資源

自然保護區位於閩江兩岸的戴雲山脈和鷲峰山脈交匯的區域,複雜多樣的生境條件造就了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境內海拔相對高差千餘米,植被和動物存在較明顯的垂直分異。溝谷溪澗、山脊山坡交錯棋布,形成多種多樣的小地形。本區域處於中亞熱帶的南緣,是橄欖天然分布的北緣。在湯下溝谷中保存有南亞熱帶的片段景觀。戴雲山脈和鷲峰山脈水熱資源的差異,在這個交接帶形成新的組合,產生多種多樣的自然生境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根據調查統計,全區有維管束植物113目236科1660種(含種下單位)。脊椎動物35目98科391種,其中:兩棲類2目7科30種;爬行類2目12科70種;鳥類18目56科193種;獸類8目9科44種。昆蟲有33目296科2134種。大型真菌10目34科195種,土壤和樹體微生物12目18科55種。
保護區大門保護區大門

保護對象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以福建青岡林為代表中亞熱帶南緣基帶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溪流類濕地生態系統、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閩江水源涵養林。

植物

列入國際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和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入IUCN(1994)瀕危(EN)的有伯樂樹,列入易危(VU)的有銀鐘花,列入低危/接近低危(LR/nt)的有福建柏等6種,列入低危/保護依賴(LR/cd)的有沉水樟,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種類達49種,其中瀕危(EN)的有福建馬兜鈴、福建繡球、密花梭羅、細莖石斛,易危種(VU)有福建柏等25種,近危種(NT)有竹柏等20種,其中買麻藤和小葉買麻藤在保護區內的種群數量較大。
在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有2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有17種,CITES附錄Ⅱ保護的有金毛狗、刺桫欏、粗齒桫欏和27種野生蘭科植物,CITES附錄Ⅲ保護植物有百日青,福建省重點保護珍貴樹木有12種。
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動物

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33種;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2010)有14種,其中瀕危(EN)5種,易危(VU)6種,低危/接近受危(LR/nt)3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2010)有35種,其中附錄Ⅰ4種,附錄Ⅱ31種,附錄Ⅲ10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66種,其中極危(CR)1種,瀕危(EN)11種,易危(VU)26種,近危(NT)17種。
在魚綱中,花鰻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在兩棲綱中,虎紋蛙屬於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被列入CITES附錄Ⅱ。中國特有種有10種。
在爬行綱動物中,蟒蛇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列入CITES附錄Ⅱ的有6種;列入IUCN紅色名錄的有14種,其中瀕危(EN)的有5種,易危(VU)的有6種,低危/接近受危(LR/nt)的有3種。中國特有種有14種。
在鳥綱中,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24種;列入CITES附錄Ⅱ的有20種猛禽;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易危種的有5種、稀有種有5種;在雙邊國際性協定保護的候鳥中,屬於中國和日本兩國政府協定保護的候鳥有66種,中國和澳大利亞兩國政府協定保護的候鳥有17種;除了國家重點保護的鳥類以外,尚有22種鳥類屬於福建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47種鳥類屬於福建省一般保護野生動物。
在哺乳綱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有雲豹,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7種;列入IUCN易危種(VU)的有5種;列入CITES附錄Ⅰ的有4種,列入附錄Ⅱ的有3種,屬於附錄Ⅲ的有7種。中國特有種有2種。
福建雄江黃楮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昆蟲有33目296科2134種。其中昆蟲綱29目274科2017種,蛛形綱4目21科117種。其中陽彩臂金龜和戴叉犀金龜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同時被列入CITES附錄Ⅱ;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易危種(VU)的有陽彩臂金龜、戴叉犀金龜和麝鳳蝶等3種,近危種(NT)有8種;有12種昆蟲列入“三有動物”。
溫泉溫泉

價值意義

保護區處於閩江流經福州的重要關口,良好的森林植被增強了區域天然動態蓄水功能,起到涵養水源、減少地表徑流、保育土壤、改善流域水環境等作用。保護區內溪流溝谷縱橫、水系發達、水質清澈,主要河流有大雄溪、磊溪、石潭溪、安仁溪、湯溪等,通過這些水系每年向閩江補給大量的優質水,為改善閩江下游水質、保護福州水資源安全發揮重要作用。
保護區小溪保護區小溪
自然保護區自然景觀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宜人,富有感染力,是福建省會城市福州的後花園。茂密的森林植被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在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區域氣候調節、改善空氣品質、減免自然災害、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旅遊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