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龍江寺

福州龍江寺

龍江寺位於福州倉山區建新鎮西郊洪塘高沙村龍腰山下,離福建農林大學西後門(農大蜂療醫院)約300米。是明代卓然的思想家、愛國志士,三一教創始人林龍江先生以其名號命名的惟一寺院。龍江寺的前身是“借借室”,至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福州龍江寺
  • 地理位置:福州倉山區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
  • 占地面積:3850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命名者介紹,寺名來歷,歷史變遷,風景特色,福州龍江寺志,

命名者介紹

林龍江,即林兆恩,字懋勛,號龍江,道號子穀子、心隱子、常明先生、混虛氏、無始氏等,門徒尊稱其為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主,又稱為夏午尼氏道統中一三教度世大宗師。明代福建莆田人。他出生於明正德十二年(1517),卒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享年八十二歲。
林兆恩出生於一個十分顯赫的書香官宦望族。他6歲入塾學,顯得愚鈍,16歲時,文竅始通,下筆如流,撰《博士家言》,文詞華麗通暢,18歲時,督學潘潢校莆,閱其試卷,評為“見理之文”,拔置高等補邑弟子員。此時,他對功名充滿憧景。此後,他開始參加省試,卻連續三次名落孫山。落第後返莆,他立即放棄舉子業,轉而潛心研求心身性命之學,併到處尋師訪道,糅佛、道、儒三家學說為一體,創立“以儒為本,以道入門,以釋為極則”的三一教學說。

寺名來歷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林龍江先生曾寄寓於福州洪塘金山寺;住右廂房著書立說,名其房曰“借借室”,作為在榕常駐之所。翌年,又在金山寺西北向不遠處的龍江寺今址結一草廬,亦名“借借室”。傳說他曾攜老母在此長住,以製作售賣竹撈籬謀生,奉母至孝,故今龍江寺南面的一鄉間小道得名“笳(撈)籬弄”。林龍江先生在福州期間,抗倭名將戚繼光、名學者陳第等曾慕名造訪求道,“借借室”一時隨林龍江先生的大名而聞名遐邇。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借借室”改名借借祠、龍江祠。信徒奉林龍江先生為神,塑像供祀,香火甚旺,林龍江家鄉莆田信徒亦多有來往,龍江祠遂成為三一教的活動場所。“文革”時龍江祠被改為蘑菇場。1976年廣維法師改龍江祠正名為龍江寺,寺里保持供祀林龍江先生的傳統。

歷史變遷

1998年龍江寺遭洪水襲擊,毀損嚴重,為避洪災,監院釋通善法師竭盡全力,引導僧人與善眾投入災後寺院的重建,諸殿均建在原址拔高后的台地上,主建築有大雄寶殿、三一教主殿等,殿宇更加寬敞,精緻高雅。

風景特色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龍江寺正對閩江南港烏龍江的起始處,放眼眺望,江水粼粼;遠山如黛;澄江似練;盡收眼底。寺周遭幽篁茂竹,綠樹成陰,風景十分幽雅。如今,祈福感恩者,治心問病者,慕名而至者絡繹不絕,更為古剎龍江寺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龍呈。) 龍江寺圖片(5張)

福州龍江寺志

龍江寺,位於福州市倉山區建新鎮淮安村,踞烏龍江北岸,依山臨江,江水粼粼,金沙熠熠,遠眺群山蒼莽,洪塘大橋猶如長龍臥波,四野果樹蔥鬱,古剎掩映在溢綠滴翠的綠叢中,景色秀麗清幽。
龍江寺的前身是《借借室》,創建於公元一五五九年(明嘉靖三十八年),至今已有四百四十多年歷史。創始人林兆恩,號龍江,福建莆田人,生於1517年,卒於1598年,享年八十二歲。他出身望族,祖父林富,明弘治年間任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僉御吏總制兩廣。父親林萬仞蔭太學生。林兆恩十八歲中秀才,後屢試不第。三十歲時專心研究心身性命之學,創立“以儒為本、以道入門、以釋為極則”的學說,把儒家積極入世濟人利物的精神和釋道兩家避世超俗修身獨善的思想融為一體,集三教優點遂創立“三一教”。後人稱林兆恩為“三一教主”。“三一教”產生於明嘉靖,萬曆年間,盛行於明末清初,流行於中國東南沿海的福建、台灣、港澳地區和東南亞的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尼等國家,僅馬來西亞的“三一教”堂就有千餘座。在明嘉靖二十二年至四十二年(1543至1563年)的二十年間,倭寇兵患福建興化地區達十五次之多,莆田百姓深受其害。林兆恩愛國憂民,組織民眾配合官兵抗倭,並帶頭捐資捐款犒勞抗倭軍民。因兵禍致瘟疫流行,林兆恩率眾四處收屍掩埋,計埋屍五千餘具,火化二萬多具,淨化了環境,減少了疾病。在明萬曆年間莆田兩次饑荒,他捐金達千兩,捐銀二萬兩和稻穀數百擔賑濟災民,至而家財告罄,淪為貧士。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林兆恩來到福州洪塘寄寓洪塘金山寺,住右廂房著書立說,遂把其房名曰《借借室》。翌年(1559年)在離金山寺一公里的淮安高沙村借地一隅結一草廬,仍名《借借室》。萬曆二十二年福州饑荒,林先生捐金百餘兩購糧賑濟饑民,當地百姓為紀念林兆恩愛國愛民的高尚品德,於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將《借借室》改建為龍江祠。繼至1930年擴建後改名為龍江寺,寺內供養三寶如來、觀世音菩薩和三一教主林龍江塑像。
公元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大革命席捲全國,遭受十年“文革”浩劫的龍江寺只是一所破舊殿堂約二百平方米。三中全會後黨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實,一九七六年釋廣維(福州人)住持
龍江寺,進行了重修擴建,面積達五百平方米,佛事活動如法進行。後因廣維師年高多病長期臥床不起,致寺院日衰而破落荒廢,瀕臨圮廢。
公元一九九五年冬,釋明亮、釋通善兩位法師來住山,釋通善住持寺務。面對一座殘破不堪、陰暗潮濕,米無一斤、錢無一元、一無所有的破廟和一位重病在身,兩便失禁長期臥床八十高齡的老尼,明亮、通善兩位師父及吳細妹、游木花兩居士為了弘揚佛法,她們不怕困難、不辭辛苦、日夜操勞,為興建道場而披荊斬棘。僅僅花了一年時間,一洗了那荒廢破舊、碎瓦頹垣的舊貌。她們所付出的代價是可想而知的,她們的辛勞不言而喻。值得一提的是長期臥床兩便失禁,時常神態失常的釋廣維師父在吳細妹、游木花兩居士的朝夕相伴、精心護理下,曾恢復健康,並能下床行走。廣維師於1997年農曆十一月初一圓寂,享年八十二歲。正當艱難時刻,承蒙新加坡雙林寺僑僧淡禪法師的關愛,資助人民幣拾萬元,新建寮房一座,建築面積183平方米,解決了僧眾的住宿,使寺院初呈新容,香客漸多,香火日盛。正當《三教合一》的龍江寺重興之際,一九九八年夏季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襲來,淹沒寺院,水浸三天造成寺院倒塌、佛像溶毀,法器、用品漂流,寺產損失貽盡。洪水稍退,當家師釋通善即組織全寺人員開展災後自救和重建工作。在自救中聞訊趕來幫助清除淤泥衛生的吳禮書一家與吳秀燈、吳彩嫩(均羅源縣碧里鄉人),還有肖珠英、劉傳信、李阿富等居士,僅清理淤泥搞衛生達二十餘天。在災後自救中有許多關心佛教事業的善信們給寺院送糧送物,並組織募緣,為重建工作出力。如:釋定明和鄭秋英、歐依妹、林傳慧、林惠欽、林依銀、林寶欽、陳美英、楊香玉、陳寶弟、楊細妹、陳珠英、朱秋榮、李本茂、黃維仁、吳玉英等居士。龍江寺的重建工作在明亮、通善兩位法師的不懈努力下,誠心感動善眾,備受福州市宗教部門和佛協的關心,得到當地村、鎮政府的大力支持,重建工作如期進行,於公元一九九八年七月(農曆六月初八日舉行奠基)。但重建工程浩大,在經濟十分困難時,得到西禪寺趙雄法師(趙雄法師從香港歸來,將原準備買精舍供養祖母、母親、姐姐居住的48萬元人民幣捐給寺院用於災後殿宇重建)、福州古建築公司劉文居士的鼎力相助和各界信眾的熱心幫助,重建工程從防洪角度考慮採取在原址抬高台基的辦法以達到增強抗洪能力的目的。經過兩年施工已建成大雄寶殿、教主殿、客堂、山門亭和圍牆。重建後的龍江寺占地總面積為3850平方米,其中殿堂房舍建築面積1046平方米。在重建中釋明亮、釋通善兩法師廢寢忘食、席不暇暖、歷盡艱辛。游木花、吳細妹、游木英三位居士既出力流汗又慷慨解囊,為龍江寺的復興盡心盡力。重建的龍江寺依地勢成品字布局,格局工整,雅素亮麗。現寺內供奉著新鑄的銅像有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彌勒佛、地藏王菩薩、韋馱菩薩、伽藍菩薩、三一教主、呂祖禪師、觀世音菩薩(木雕)和泗洲佛(石雕)。大雄寶殿和教主殿裝飾著精雕木刻佛龕,今日的龍江寺佛像妙相莊嚴,寺貌溢彩,香火繚繞、梵音盈耳,全體尼僧遵循寺院共住規約,早晚上殿,二時過堂,半月布薩,“以戒為師”,和合共住。寺中次序井然,宗教生活如律如儀。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