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財神廟

福州財神廟

福州財神廟,始建於唐末,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廟內專門供奉趙公明,因趙公明為財神爺,故玄壇廟又稱財神廟。我國民眾供奉的財神中,趙公明被公認為華夏第一正財神。趙公明財神神像,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封神演義》中有姜子牙封神一節,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乙龍虎玄壇真君”,率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和利市仙官等,統管人世間一切金銀財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財神廟
  • 外文名:Fuzhou mammon
  • 始建於唐末
  • 方位:坐東朝西,南、北兩扇大門
  • 廟裡供奉趙公明
財神廟概況,歷史沿革,明清時代,解放後,財神動態,

財神廟概況

福州財神廟為榕城井湯門外十分有名的古廟,與羅漢山為鄰。羅漢山是西園村的主要山脈,因山形大且似臥倒的羅漢而得名。廟坐東朝西,南、北兩扇大門,其左側山勢狀猶如“回首的龍”,而右側山勢則如同“臥伏的虎”,站在廟門,可望見榕城全貌。廟的正門朝南,門上對聯言簡意賅地表現了古廟“身坐回龍地,駐鎮伏虎崗”的磅礴氣勢。該廟山門左右有兩棵明代以前遺存下來的巨大古榕。有趣的是,古榕一雄一雌,雄的長須垂掛,雌的枝繁葉茂。兩棵古榕仿佛為古廟守護,華蓋覆廣,綠蔭遮天,如今兩棵古榕均被列入福州市名樹古木名冊之中。

歷史沿革

據碑文記載,福州財神廟始建於唐末,坐落於臥龍山與伏虎崗兩谷坡之處,形勝獨特,環境尤佳。據宋代《景德傳燈錄》記載,西園玄壇廟旁有一座古剎玄沙寺,建於唐鹹通年間,當時該寺住持法號宗一法師,姓謝,系當地人。因他離開西園村前往莆田雲遊,寺院隨後漸趨衰落。位於玄沙寺旁的玄壇廟則香火日盛,廟址也不斷擴大。

明清時代

到了明清時代,西園村在農業、手工業等方面迅速發展,湧現出軟木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地術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與同利肉燕(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因而西園村成了“一村三寶”的發祥地,玄壇是天上掌管金銀的官,流傳有句古語:“銀在七里內,金在玄壇邊”。由此引起許多信民對玄壇焚香禮拜,祈求賞賜金銀或能賜以發材的機緣。
到了清代康乾盛世,西園玄壇廟於乾隆庚戌(1790年)擴建,頗具規模;嘉慶乙亥(1839年)進一步發展。1940年鄉賢村民再度捐資修葺,中戲台屋頂是古式“疊井”,大殿正中,除供有玄壇神像外,旁列四大將軍,“即周、白、何、金”、四大天尊(即蕭身、曹寶、陳九公、姚少司)和兩大臣“即李、黑虎”的神像。那時,特別是農曆正月初一早晨,晉香禮拜的人絡繹不絕,頗為壯觀,甚至在南門外城門鄉等地許多居民於除夕下午下半夜就趕了六七十里路守在廟門外,以能最先入廟進頭香為快,以表對神誠敬之意。

解放後

解放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玄壇廟先後為農業中學、榨糖廠與生產隊養牛棚占用。在“十年”動亂時期,廟壇建築遭風雨侵襲大殿倒塌,文物散失,殿堂被棄。上世紀80年代後,幸得改革開放,廣大村民齊心協力,恢復了千年古蹟,使古老的福州財神廟顯得更加威嚴莊觀。而山下有一條路叫“玄南路”,即取“玄壇”之諧音而名之。
福州財神廟由牌坊、山門、戲台、天井、廂房、主殿、偏殿等組成,占地三千多平方米,結構嚴謹、規模壯觀,紅牆碧瓦,雕樑畫棟,殿堂寬敞。主殿供奉財神趙公明與何、金、白、周諸將軍。此外,還單獨建有文昌閣與觀音閣。值得一提的是,由於清代民族英雄林則徐早年曾在西園村讀書,故村民便在玄壇廟左側專建文昌閣,既代表紀念林則徐,又祝願村里子弟文運昌盛,此為它處所罕見。
壇內的對聯都與商業經營有關。尤其特別的是,其它地方供奉財神趙公明的神像,手上都是捧著一塊大元寶,西園玄壇廟的趙公明手上卻持一方金印,“印者,信也。”帶有做生意要講誠信,買賣公平,以利和合之寓意。

財神動態

2011年開始,福州財神廟與台灣新北市五路財神廟互組團隊,互訪參拜。2013年3月28日,台灣五路財神廟住持許昭男與福州財神廟住持、省道教協會副秘書長王寧,為進一步加強兩岸財神文化交流,加深往來道誼法緣,許昭男專程將台灣的五路財神金尊,從台灣起駕,跨過海峽,來到福州西園玄壇廟安奉,並於每年正月舉行祈福法會,充分體現了海峽兩岸同胞希望發展經濟,繁榮商業,賜福招財,共同富裕之良好願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