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茶亭十番音樂

福州茶亭十番音樂

福州茶亭十番音樂發源於福州台江區茶亭街的傳統民間音樂。它位於台江區的北部,是福州城有名的手工藝街。十番音樂以它獨有的魅力,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近三百年,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喜愛,它所使用的獨具特色樂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基本介紹

簡介,來源,演變,發展,價值,

簡介

來源

據清乾隆年間鄭洛英詩集《恥虛齋詩抄》中《榕城之夕竹枝詞》描寫十番的詩里曾記載道:“閩山廟裡夜入繁,閩山廟外月當門,擯榔牙齒生菸袋,子弟場中較十番。” 這些詩句足以體現當時十番音樂福州市民間熱鬧、歡樂的盛況。並記載了福州十番音樂在清乾隆年間已極具規模,流行於福州城。
福州茶亭十番音樂

演變

關於福州十番音樂的由來及其演變,在很早前,福州民間盛行舞龍燈。後來,這種用來伴奏的打擊樂逐漸分化出來,成為單獨演奏。演奏時,使用的樂器有狼串、大小、大小等五件。在元宵踩街、迎神賽會、婚喪壽喜時敲打一番。當裝點儀式還顯得單調感到不滿足時,便考慮加進管弦樂器,包括笛子逗管椰胡,同時加進了清鼓、雲鑼。為求得音量上的平衡,每種管弦樂器多用雙數,即雙笛。雙管、雙胡。這時所用樂器已有十種,樂隊規模基本成型。

發展

福州十番音樂的發祥地在茶亭,很顯然,它最早形成流行於城市,並逐步向周邊農村及福州的五區、八縣。還流傳到寧德、建陽、南平、古田、福安、柘榮、霞浦。十番音樂以它獨有的魅力,在民間廣泛流傳近三百年,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喜愛,它所使用的獨具特色樂器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傳統十番音樂的樂器,主要有笛子、逗管、椰胡雲鑼、狼串、大小鑼、大小鈸、清鼓等十種。隨著十番音樂的不斷發展與演變,又加進了木魚等樂器。十番音樂的樂器十分古老,應是樂器的活化石。狼串、逗管早在北宋時期我省閩清籍音樂家陳兩所著的《樂書》中便有記載。十番音樂的演奏形式分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講究。主要是套用於迎神賽會和百姓婚喪嫁娶,以及家宴等傳統民俗活動中。十番音樂的曲牌大多取材人與自然社會的關係,體現一定的意境,有的還表現了古老的傳說故事。

價值

弘揚傳承福州茶亭十番音樂,其價值己遠遠超出了音樂學範疇,它對中華民族的民族學、民俗學、文化比較學、文化傳播學、種族人口學、史學等諸多學科,都是一筆不可低估的具有探究、保留價值的財富。 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十番音樂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