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林陽寺

福州林陽寺

林陽寺是福州五大禪林之一,位於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嶺頭鄉石牌村瑞峰之麓,故又稱瑞峰林陽寺、林洋院、瑞峰林洋寺、瑞峰院。該寺法係為曹洞宗。1983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福州林陽寺
  • 位置:福建省福州市
  • 始建:後晉天福元年(936年)
  • 創寺人:志端禪師
  • 景觀:海會塔、和尚塔、報親塔、慧觀塔
  • 榮譽: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寺院簡介,歷史沿革,

寺院簡介

福建省福州市
後晉天福元年(936年)開山祖師是志端禪師創寺。志端(891-969年),福州人。除志端禪師外,該寺著名方丈還有隱山、慧觀、廣賢等幾位大師。

歷史沿革

明朝初年,林陽寺廢圮。明末謝肇浙過寺時賦詩一首,描述了它的荒涼景象:“叢林一片掩垂藤,敗鐵生衣石闕崩。夜雨孤村聞斷磬,春畦隔水見歸僧。山荒荊棘無鄰近,嶺隔桃枝少客登。寂寞茅茨餘四壁,霜風時打佛前燈。”萬曆四十年(1612年)重建時改稱“林洋寺”。清光緒年間,鼓山湧泉寺高僧古月禪師來寺為方丈,發願興復此寺,分遣徒弟四出募化5年,足跡達於南洋,後按湧泉寺格局重建殿宇,將寺名改為“瑞峰林陽寺”。

明朝末年,大淵法師在這裡重建佛堂。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又予以修復。迄現代,古月禪師弟子淨緣、悟正等到南洋及北京募緣,重修殿宇,迎請《大藏經》,並在方丈室建塔,安奉古月大師靈骨。1930年,圓瑛法師任林陽寺住持。

寺院建築群坐北朝南,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上林木蔥鬱,尚有數株千年古樹;湖邊綠草茵茵,碧水映著藍天。整座建築仿效湧泉寺,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為主體建築。左右峙立鐘鼓樓、祖師殿、伽藍殿、報恩堂、西歸堂、地藏王殿、禪堂、念佛堂、齋堂、香積廚、庫房、寮房、方丈室、古月院、大悲樓等20多個殿堂,占地面積11,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7,704平方米。

1981年,林陽寺作為佛教活動場所重新開放。1985年,整個寺院都進行了重修。現在殿堂雄偉壯觀,佛像莊嚴肅穆。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兩側有鐘樓、鼓樓、禪堂、僧房等。

天王殿大門上橫匾“林陽禪寺”4個大字,系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於1981年巡視林陽寺時所書。大雄寶殿供奉3尊大佛,殿前橫匾“大雄寶殿”為清末陳寶琛題寫;殿內還有弘一法師書寫的“證無上法”橫匾,並保存著一口康熙五年(1666年)鑄造的大鐵鐘。法堂位於寺的最高處,堂內藏有清雍正年間刻印的6大櫥數千冊佛經。鐘樓內懸掛的一口要兩人合抱的大銅鐘,重600千克,鑄於康熙年間。

地藏殿:天王殿西側的地藏殿建於80年代後期,為混凝土結構的二層樓房,建築面積600平方米,琉璃瓦面,木天花板,三向迴廊,紅柱綠廊,兼有中西建築風格,可供遊客留宿。殿內供奉的地藏王銅佛重650千克。寺的東側還建有古月塔院,內有古月法師藏骨塔,並陳列法師的生平事跡及紀念物。

玉佛堂:天王殿東側為90年代新建的玉佛堂,內供有自印尼空運而回的玉石臥佛。玉佛神態安詳、端莊,雕刻精美,堪稱寺內一寶。玉佛堂與天王殿之間為客堂,客堂正中掛有20世紀日本的一幅觀世音絹畫珍品,兩旁柱子上掛著明宰相葉向高手書楹聯:“安知住世君非佛,想是前身我亦僧”,書法挺秀,蒼勁有力。

寺西有南朝陳永定四年(560)建造的一座石構單層圓形藏骨塔,塔身鐫刻“隱山永定辛巳四月小師行津等立”十四字楷書。此塔的發現,可將該地建寺的歷史溯至公元560年。寺內現在共有佛塔三座,分別是“隱山塔”、“和尚塔”、“報恩塔”,其中塔內供奉佛舍利若干粒,另有碑刻三塊,一塊為興寺劉壬泉功德碑,二塊為玄碑,由福州市文物管理局保管。

寺前後還有海會塔、和尚塔、報親塔、慧觀塔等。距寺5千米的石牌村與江南竹村又有宋黃勉齋墓、朱熹講學處和石牌庵等許多古蹟,另有九峰、芙蓉、壽山諸勝景。群山環合,竹林松塢,風景頗佳,是遊覽觀勝、拜佛誦經的理想場所。(供稿:佘明輝、曾國雄)

福州林陽寺福州林陽寺
福州林陽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